本报滨州5月13日讯 (记者王进军)滨州市博兴县吕艺镇王浩村东南方向300米处一片棉花地里,有一座孤零零的坟丘。村里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座烈士墓,却都说不出烈士的姓名。
村民潘长泰风雨无阻地守护着无名烈士墓,已经40年了。“以后谁来帮我照看无名烈士墓?”这是这位已年逾八旬的老人近几年来最大的心病了。
潘长泰是一位退伍老兵,据称先后参加过南麻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及建国初的剿匪战,今年虽已82岁高龄,但身体硬朗。
讲起照看无名烈士墓的缘由,老人饱含着感情说:1942年,那时候他才十几岁,日寇经常到村里扫荡。那年麦收时节,我们的部队在王浩村南与日寇发生激战,后来有两名伤兵被抬到王浩村东头的一座庙里养伤,两位伤兵伤势较重,都没能救过来。村里人将两位烈士掩埋在了村外地里,当时埋的时候两座坟边都竖着木牌子,姓名岁数都标在上面。几个月后,其中一位烈士的遗体被亲人起走,而剩下的一座一直没人过问过,一直到现在。
“那时候兵荒马乱的,连活人都顾不过来,这个坟后来连木牌子也没有了。”老人叹气道。1945年潘长泰参军离家,从此跟着队伍走南闯北风里来雨里去,这一走就是七年。
1952年,潘长泰复员回到家中:“当时烈士墓也就一尺多高。” 他说:“年轻的时候心里还真没想过烈士墓,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心里却越来越放不下了,”潘长泰告诉记者,“我也当过兵,也有几次差点就送了命,当时就想,万一哪天我不慎牺牲了,家人也找不到我的话,不就和这位无名烈士一样了吗?”
“烈士也有爹娘,说不定也有妻儿兄妹,当年为了打鬼子牺牲在咱这里。后来,每年的农历清明和十月初一,我就给烈士烧点纸,对自己也是种安慰。”潘长泰介绍,后来村里又有一位叫张东才的复员老军人也和他一起照看烈士墓,直到前年生病去世。“2008年清明节我去上坟时看到已经有人早来祭奠过了,当时心里就很奇怪,后来才知道是张东才的老伴去的。张东才临终前曾嘱咐老伴,他去世后要帮他照看烈士墓。”说到这里,潘长泰的眼里满含泪花。
5月10日上午,老人又来到烈士墓前。拿铁锨添土后,老人郑重地站在墓前:“老同志,我又来看你了。只要我还能动弹,我就会来的。”老人说道。“我今年八十多了,也不知道还能动弹几年,我去了的时候,谁来照看你呢?真希望有人能接这个班。”老人说得很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