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月5日,本报一版部队要闻报道了沈阳军区某炮兵旅见习排长李国文的事迹。从青年学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士兵,再成长为一名干部,李国文的奋斗足迹,给大学生士兵怎样走好军旅之路提供了一个“范本”,也对去年底入伍的10余万大学生士兵产生了很强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奋斗和汗水是青春的主题。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有一句题记:“最难战胜的就是自我,如果超越了自我的束缚,克服人类最懦弱的本性,那么自卑也坚强。”离开校园走进军营,大学生士兵将拥抱新的理想,也将面临新的困难。事业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当一切都交织在一起时,我们需要找一个坚强的理由战胜自己,在艰苦的磨砺中赢得青春的骄傲。
谁热爱生活,生活就热爱他。品读本期李国文的和他的成长心得,你会发现,任何一个年轻士兵只要坚持理想和追求,保持激情和刻苦,他的军旅生涯就会变得不平凡。
2005年我从吉林艺术学院毕业后,走上了从军的道路。4年多来,我在部队的培养帮助下,由一个稚嫩的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排长。这期间遇到过挫折,掉过眼泪,甚至有过退缩。在经受了各种考验、战胜各种困难之后,我逐步走向成熟。我深深感到,对每一个有志青年来讲,只要真心融入军营,一定可以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踏入军营的第一步迈得不容易,但很坚实
我在大学学的是艺术设计,成绩不错,还担任过学院阳光助学基金会干部。毕业求职时,上海、广州、东莞等地的好几家公司都对我发出了邀请。正当我为自己设计人生时,得知部队从学校征召地方大学生入伍。我的家乡在陕甘宁革命老区,我从小就对军营生活有一种无限的向往,现在机会来了。但是阻力也不小。我的父母是没什么文化的农民,为供我上大学欠了3万元贷款,他们把改变家庭面貌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而已在上海一家大公司找到工作的女朋友,也不愿过牛郎织女的生活。怎么办?那段时间,我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最终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军营。
从校园走向军营,我知道是一条不平坦的路,但艰难的起步,还是超出了我的想像。新兵生活非常艰苦,对我这样一个在地方艺术院校生活4年的新兵来说,感受最深的是管理太严不自由。还有体能训练,第一次跑3公里,刚跑不到1000米,我就眼冒金星,两腿发软,最后在班长的搀扶下跑过了终点。我开始问自己,这难道就是自己向往的军旅生活?连队领导看出了我的心思,有一天指导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国文啊,你是农村走出来的,这点苦都吃不了?青年人吃点苦算什么!这一关你扛过去、顶住了,今后的路就好走了,不然,到哪里都不会有出息。”一席话让我清醒了很多。是啊,想干成任何事,都得能吃苦啊!接下来的训练,我从1000米、2000米,一步步突破;练器械,在单杠上一吊就是10分钟。我还请班长和战友为我提意见,对照条令条例一条一条记在笔记本上,每改正一个缺点就划掉一个,直到划掉120多个缺点和不足,我的言行举止才渐渐有了军人的模样。就这样,新兵考核时,我取得了军政全优的成绩。踏入军营的第一步迈得不容易,但很坚实!
正是在情感的矛盾冲突中,我掂出了“军人”这两个字的分量
走好从军路,要经受的磨砺远远不止这些。我当兵一直瞒着父母,直到下连的第二天,我才在电话中告诉了他们实情。起初,是一阵沉默,但不久,父亲长叹一口气说:“既然选择了部队,就要坚持做到最好,我和你妈都支持你。”听了这句话,我的眼泪立刻就流了下来,只说了句“谢谢你,爸爸!”再也吐不出一个字。不是我害怕,而是一想到父母为供我上大学四处打工,现在又对我那么理解和支持,我就感到无比内疚。我对自己说:“李国文,你要是不干出个样来,你就没脸,谁也对不起。”也正是在情感的矛盾冲突中,我掂出了“军人”这两个字沉甸甸的分量。
分专业时,考虑自己学过摄影、平面设计等知识,就想去俱乐部或自动化站工作。结果,却被安排学炮专业。这让我感觉有点“怀才不遇”,工作总提不起干劲。又是指导员找我谈话:“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如果每个人都打自己的小算盘,部队就不会有发展。”听了这话,又想起自己在心里对父母的誓言,我很惭愧。
不管多么平凡的岗位,要想有所作为,都没有捷径
起初,凭着大学生的底子, 我以为自己能很快干出个样来。可事情并不像想的那么简单,第一次专业考核,我自以为训得还行,成绩应该不错,可结果满分5分,我只得了2分。连长找到我说:“学历不等于能力,过好训练关,要巧学,更要苦练。”从那以后,我坚持日做百题、周练百遍,短短3个月,就翻烂了3本射表、使坏了2个计算盘、用完了40本口令纸。凭着这股劲头,我的成绩突飞猛进。这让我深深感到,不管多么平凡的岗位,要想有所作为,都没有捷径,必须扑下身子,勤学苦干。
这些年我已把学习当成了习惯
部队4年多的生活,不仅练就了我过硬的军事素质,而且通过不断学习,让我在政治上也更加成熟。对于学习政治理论,我并不陌生。大学期间,我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演讲、征文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入伍后,部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很多先进典型,我深深地感到:“不学理论呆不住,学不好理论难进步”。 在平时训练任务重的情况下,我坚持每天读书、看报、记笔记,收集资料,撰写体会,还担任理论学习小教员。这些年我已把学习当成了习惯,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管是干部骨干还是老兵新兵,谁明白我就请教谁,谁懂我就拜谁为师。
摆正位置,扑下身子,沉心静气做好每一项工作
这些年来,我干出了一点成绩,组织上却给了我极大的光荣。但我经常提醒自己,人生没有彩排,时间一去不返,不管是不是典型,不管在哪个岗位,在什么环境,一定要摆正位置,扑下身子,沉心静气地做好每一份工作。
2008年,旅里安排我参加新装备攻关小组。这是组织对我极大的信任,也包含了对大学生战士的殷切期望。我从最基本的原理学起,几乎成天蹲在炮场,夏天炮塔内高达40多摄氏度,我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并利用动漫影像技术制作3D课件教给大家。半年下来,我不但掌握了新装备操作维护,而且提出了关于新装备训练的10多条意见建议,带出了11名训练骨干。
基层连队工作琐碎,无论是整理内务、打扫卫生,还是体能训练、专业学习、政治教育等工作,我都要求自己把普通的事做到完美。2007年夏天,连队的大便池堵了,许多战士一走到厕所边上就捂鼻子,几个班长见了,都张罗着给营房科打电话。我二话没说主动上前,用饮料瓶做成小缸子,挽起袖往外淘,粪水溅了我一身。事后,有个新兵问我:“李班长,你这个大学生咋能干这活?”我笑着说:“大学生也是兵,其他人能干,为啥我不能干?”
从士兵到干部需要不断历练积累,缺少了这个过程就不会走远
2008年7月,旅里推荐大学生士兵提干对象,我获得营连一致推荐并排在全旅第一位。说实话,当时我内心无比激动,但过后我又陷入了深深思考:一个直接的感觉是自己的能力素质远没达到干部标准,还需要继续在连队“蹲苗”、“淬火”;另一个最让我放不下的是当时新装备列装才3个多月,正是形成战斗力的“黄金期”,把自己干了半截的事扔给别人,还没弄明白新装备就去上学,这会让我终身遗憾。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放弃这次机会,主动找到旅领导说明自己的想法。旅党委经过慎重研究,同意了我的请求。事后,一些战友时常问我:“这么好的机会,你却放弃了,到底在想什么?”我没过多解释,因为我知道,从士兵到干部需要不断历练积累,缺少了这个过程就不会走远。到部队这几年,我的变化真是脱胎换骨,我在这里不仅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怎样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小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