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赴海岛调研18次,办实事58件,解难题82个,帮扶困难官兵12人,为基层建设投入资金上百万元……
解读这组数据,汕头警备区政委刘嘉动情地告诉记者:“基层官兵是部队建设的主体,服务基层、服务官兵不应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应该是真真切切的实际行动。”
海岛连队告别48年用电难
南澎岛远离大陆,自然条件十分艰苦,岛上无居民。多年来,“南澎守备模范连”官兵用电基本上是靠一台柴油发电机,由于供电不足,日常电器均无法正常使用。特别是发电机所需燃油都是靠给养船运送,碰上台风季节,给养船一两个月上不了岛,发电机就成了摆设。
连队官兵的疾苦牵动着警备区领导的心。党委会上,司令员徐红话语掷地有声:“克服一切困难,彻底解决连队48年用电难的问题。”经过研究,他们请来广东省科技厅和汕头大学专家上岛研究解决方案,并积极协调地方有关部门,于今年3月为连队安装了风能发电机组。
据统计,仅近两年来,他们投入资金数百万元,实施了“菜篮子工程”、“净化水工程”、“连连通工程”等一系列计划,为连队建起了蔬菜大棚、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打了深水井、改建了士官公寓、开通了“军营巴士”、安装了卫星电视接收器。
改变环境激发官兵归属感
海岛部队点多线长,许多连队基础设施薄弱,生活条件差,业余文化生活单调。有段时间,部分官兵出现了不安心、想调走的念头。
为改变这种状况,警备区党委“一班人”结合海岛部队建设任务,斥资上千万元,建起了南澎岛海防连新营房、团机关办公楼、大礼堂及车炮场库;对所有基层连队的训练场、宿舍、食堂、篮球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在营院种植草坪3500多平方米、花卉2.2万多株,使营区绿化面积达到80%以上;为每个连队建起了计算机室、健身室、乐器室、卡拉OK室;协调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先后解决了12名随军家属就业和22名干部子女入学入托问题。
党委的关心和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不断激发海岛官兵爱岗敬业的热情。在近期的一次问卷调查中,不少官兵表示,自己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铺路搭台提升官兵综合素质
去年底,怀揣自考本科文凭、国家计算机三级证书和国家二级厨师证书的某海防连战士王虎退伍时,深圳、广州的5家企业抢着要。王虎的成长受益于警备区创造的良好学习氛围。
警备区领导说,驻守海岛的官兵,不怕生活条件艰苦,就怕不能在军营这所大学校学习成才。
经过充分酝酿,他们在海岛部队掀起新一轮学习热潮:投入10多万元完善了每个连队的学习室和课室,配备了投影仪、电脑等必要的教学设备;聘请驻地高校10多位专家教授定期到部队为官兵辅导授课;鼓励官兵参加函授、自考学习,每年拿出数万元奖励学习刻苦、成绩突出的官兵。
他们还通过举办文化补习班、两用人才培训班、实用技能培训班等,传授新知识、新技能,增强官兵能力素质。近两年来,先后有260多人实现了学历升级,18人获得国家计算机三级证书或二级厨师证书,68人拿到了自考大专以上文凭,21人考上军校,70多人退伍后考上公务员或被地方单位破格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