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军吸取苏军在阿富汗作战教训少走许多弯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7日 10:23  中国青年报
资料图:全副武装的美军大兵正在与塔利班作战
资料图:全副武装的美军大兵正在与塔利班作战

资料图:上个世纪80年代在阿富汗作战的苏军
资料图:上个世纪80年代在阿富汗作战的苏军

  李抒音

  自2月26日以来,贵报《军事周刊》栏目连续发表了数篇争鸣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当年苏军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美国正在进行的阿富汗反恐战争进行了比较。作者们就美国是否会重蹈苏军覆辙、何时及如何撤军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受此启发,笔者也想谈谈对这两场战争的看法。

  2001年10月,美国以反恐之名在阿富汗发动了21世纪的第一场战争。如今,这场战争已持续近9年之久,美国在阿富汗也越陷越深。这场战争既与1979年苏联发动的阿富汗战争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差异。在笔者看来,美军在军事上吸取了苏军在阿富汗的教训,避免了走苏联的老路,掌握了作战主动权。但是,美国控制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战略意图和用军事手段来解决政治问题的惯性思维,决定了美国难以在阿富汗取得胜利。

  美军发动的反恐战争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比苏军占有更多主动权

  据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长加列耶夫元帅回忆,苏军出兵阿富汗虽然在军事上有所准备,在战略决策上却缺乏深思熟虑。

  一是出兵决策十分仓促。苏联政府是在塔拉基政府倒台后突然决定大规模向阿富汗派兵的。这一决定既没有及时向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华约盟国领导人通报,媒体也没有向国民解释军事干涉的原因,苏联驻阿富汗的军事顾问还是从外国无线电台的广播中获悉苏联出兵阿富汗这一消息的。

  二是高层意见不统一。当时的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曾明确表示反对出兵。苏军出兵以来,苏联高层就在增兵与撤军问题上争论不休。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实行战略收缩,苏军开始分阶段撤出阿富汗。

  三是缺乏周详的作战计划。出兵前,苏联总参谋部实际上并没有制定出兵阿富汗的计划,也没有下达过动员令。各部队和兵团的动员都是在听到当时的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的口头指示后,根据总参谋部给军区司令的个别训令,以征召人员参加集训的方式实施的,参战人员根本不知道他们要去打仗。

  四是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苏联在武装干涉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后又出兵阿富汗,不仅遭到西方国家的坚决反对,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也不支持。于是,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支持阿富汗抵抗力量也就成为当时国际社会的一种普遍行为。

  与苏联出兵阿富汗不同,美国发动的阿富汗反恐战争则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冷战结束后,美国为谋求更广泛的全球利益,巩固其超独霸的地位,提升其主导国际事务的能力,不断利用一切机会,扩张其全球势力。

  为实现大中东计划,美国一直在坐等进入中东西亚地区的良机。“9·11”事件的发生,为美国在亚洲谋求更广泛的战略利益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可以说,在国际恐怖主义已成为影响21世纪重大安全威胁的背景下,美国在阿富汗发动的反恐战争是顺势而为,自然就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支持的合法自卫行动。

  2001年9月28日,即在“9·11”事件发生后仅十几天,安理会就全票通过了1373号决议,为美国打击恐怖袭击的元凶“基地”组织及其庇护者塔利班开了绿灯,成为美国发动阿富汗反恐战争的合法依据。连其昔日对手俄罗斯都积极支持美国打击塔利班,允许美国进入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中亚。因此,即使在美国反恐战争“越反越恐”、平民伤亡日益增多、地区局势愈加动荡、阿富汗毒品更加泛滥的情况下,联合国也没有像当年针对苏联那样,出台一份类似《日内瓦协定》的文件来约束美国的行动,规定撤军的日期。美军可以根据战争的进程、局势的发展,自由地决定撤军的时间与方式。

  美军吸取了苏军在阿富汗的经验教训,少走了许多弯路

  不可否认,单纯从军事角度看,美军是一支善于学习他人经验的军队,吸取了苏军当年的许多经验教训。无论是在战法运用上,还是在作战效果上,都比当年的苏军要成功许多。

  苏军当年初入阿富汗时,由于缺乏山地作战的经验,只好教条式地按照教科书上规定的战斗条令,套用卫国战争时的做法去与阿富汗游击队打仗。结果发现,苏军教材上的理论原则并不适合对付阿富汗游击队。于是,官兵们只能在实践中去慢慢摸索,在错误中慢慢前行,并积累了丰富的在山地、沙漠等地形条件下作战的经验。

  美国前任国防部长温伯格曾说过,只有创造了有利条件和进行了可靠而全面的准备之后,美国才能、才应该参战。美军虽然进行战争准备的时间不长,但打的却是有准备之仗。

  为了借鉴苏联30年前在阿富汗战争中的经验教训,美军对苏军的阿富汗战争进行了认真研究。美军认识到,较之大规模作战,苏军当年以小分队实施的特种作战取得了较好的作战效果,便将特种作战力量作为主要地面力量。美军还多次邀请当年在阿富汗作战的苏军老兵为即将奔赴阿富汗前线的美军授课。根据苏军老兵的建议,美国加强了对阿巴边境的控制,同时以班排形式参加阿政府军的行动,发挥“战斗核心”的作用。

  在注意吸取苏军教训的同时,美军还善于总结自身经验,根据战争进程适时调整战略部署,为顺利而体面地撤出阿富汗创造条件。2009年3月28日,美国出台了“阿富汗——巴基斯坦”战略。新战略吸取了美军近两年在伊拉克的经验,试图通过迅速大量增兵,稳定阿富汗局势,同时扩大阿富汗安全部队的规模,建设强有力的阿富汗中央及地方各级政权,从而为美军大量撤出阿富汗创造条件。

  控制战略要地的霸权思维使美国难以赢得真正的胜利

  苏军入侵阿富汗和美军在阿富汗反恐,虽然是两场性质不同的战争,但其最终的政治目的都是为了控制阿富汗这个战略要地。苏军入侵阿富汗是为了在两极对抗中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而美国则是打着反恐的旗帜进入了欧亚大陆腹地,以进一步巩固其霸权地位。

  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苏争夺中,双方在欧亚大陆中心地带进行着暗中较量,纷纷扶植代理政权。伊朗巴列维政权倒台后,美国急于在亚洲地区寻找与伊朗具有同样重要作用的替代国,并选中了阿富汗。1979年12月,在亲苏的阿富汗塔拉基政权倒台、具有亲美倾向的阿明政权上台后,苏联政府决定以帮助协调阿国内政治局势之名出兵阿富汗。

  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虽然是以捉拿本·拉登、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为由,但其根本目的是想借此实现在中亚的战略存在,满足其全球霸权的需要。难怪有关美国故意拖延阿富汗战争的“阴谋论”会广为流传。早在2001年12月16日,美国在没有彻底消灭“基地”组织之时就宣布主要军事行动结束,并于2003年匆忙将反恐战争转移至伊拉克,其目的就是为了制造在阿富汗长期战略存在的借口。近来,美国同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博弈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控制战略要地的意图决定了美苏两国均不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到阿富汗的民生和国家经济的重建上,也就决定了其军事存在不可能赢得民心,赢得战争的胜利。

  苏联出兵阿富汗不仅没有实现所宣称的稳定阿富汗政局的目的,反而导致阿政局长期动荡,内乱不断,阿国内反苏势力不断壮大。美军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却使恐怖主义势力更加泛滥,与阿富汗毗邻的中亚地区局势更加动荡。而自2001年以来,阿富汗罂粟的产量比战前增长了40多倍,“三股势力”重新活跃,对中亚地区安全形势造成了严重影响。据统计,近80%的阿民众视美军为侵略者,是将阿富汗推向混乱边缘的罪魁祸首。

  用武力解决政治问题的惯性思维使美军难以完全摆脱苏军的梦魇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美苏发动的两场阿富汗战争均没有摆脱以军事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的老路。苏联解体后,俄军内部就苏军在阿富汗是胜利还是失败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讨论。结论是,苏军顺利完成了帮助阿政府协调国内政治局势、抵抗外敌入侵阿富汗的任务,顺利进入阿境内,有组织地撤退,从军事角度看是取得了胜利。因此,错误不在苏军,而在苏联政府企图以武力行动解决政治问题的思维。

  冷战虽然结束了,但美国以武力行动解决政治问题的冷战思维并没有改变。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接连发动了多场局部战争。1991年发动海湾战争,1998年实施“沙漠风暴”行动,2001年在阿富汗反恐,2003年又出兵伊拉克,目前又威胁要对伊朗动用武力。这种动辄诉诸武力的做法虽然提升了美军的作战能力,检验了武器性能,试验了新的装备,但却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无法取得政治上的胜利。

  美国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不仅没有实现打击“基地”组织和防止大规模毁伤性武器扩散的目的,反而加深了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使国际反恐怖斗争更加艰难。蔓延到世界各地的“基地”组织成员广泛建立反美网络,不断制造恐怖事件。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当年苏联在国际国内的巨大压力下黯然撤出阿富汗的结局相比,美国将不得不与国际反美势力进行长期而复杂的斗争,这更是一场难以摆脱的梦魇。

  因此,尽管美军比苏军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在军事上也比苏军更接近成功,但习惯于以军事手段来解决政治问题的惯性思维却使美国难以从根本上真正赢得民心,难以取得真正的胜利。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