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维和军人在非洲声誉好 与当地冲突双方友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5日 06:44  解放军报
中国第六批赴黎巴嫩维和工兵分队官兵在黎以边境上标识象征和平的蓝色界桩。
中国第六批赴黎巴嫩维和工兵分队官兵在黎以边境上标识象征和平的蓝色界桩。

中国第九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官兵与当地百姓共书和平,表达心愿。刘嵩摄
中国第九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官兵与当地百姓共书和平,表达心愿。刘嵩摄

中国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成功打出多口优质水井,为当地群众带来福音。
中国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成功打出多口优质水井,为当地群众带来福音。

  本报记者 周 峰 吕德胜 宋 轩

  维和,一个神秘的字眼,一段危险的经历,一种崇高的使命。1990年以来,已有超过1.5万人次的中国军人,揭开了那层神秘,走过了那段危险,升华了那种崇高。他们洒落的汗水,浇灌出了和平与友谊之花;他们臂章上鲜艳的五星红旗,使头顶上的蓝盔更具亲和力;他们在联合国维和史上,留下了中国足迹——

  维和20载,中国步履铿锵

  牵动——

  参与国际维和事业,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维和官兵不仅牵动着中国军人的心,也牵动着中国领导人的心,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年过七旬的栾秀兰,是首批赴苏丹维和部队指挥部主任张勇的母亲。从张勇带队出国维和的那一天起,她每天都要找出世界地图查看瓦乌的位置,每晚都要紧盯着中央七台的《军事报道》,寻找儿子的身影……

  栾秀兰的牵挂代表了维和官兵亲属的心声。但牵挂维和官兵的,并不只有他们的家人。

  2007年2月1日,对中国第五批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七班班长马龙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正在利比里亚进行国事访问的胡锦涛主席,专程来到位于利首都蒙罗维亚的星基地,亲切看望正在这里执行任务的中国维和部队官兵。在检阅维和部队后,胡主席来到战士们的宿舍同大家亲切攀谈起来。

  更让马龙和战友们感动的是,得知利比里亚蔬菜供应困难,胡主席十分牵挂,这次专门用专机从万里之外的祖国给官兵们带来了西兰花、白菜、黄瓜、蒜薹等新鲜蔬菜。他还特地嘱咐有关负责同志,要定期给在国外参加维和行动的部队送一些电影、电视剧等文艺节目的光盘,以丰富官兵们的生活。胡主席还为维和部队题词:“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

  “胡主席深情的问候、体贴的关怀、殷切的希望,让远离祖国、远离亲人的维和战士们倍感温暖。”工兵分队大队长王洪国说。

  来自祖国的关心,引发内心的感动,这是每一名在外维和的官兵,都会经历的心路历程——

  2009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访问苏丹期间,专门抽出时间,亲切看望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军事观察员、参谋军官和维和警察代表;

  副总参谋长马晓天今年年初访问刚果(金)期间,挤出时间专程赶到刚东部城市布卡武,视察并慰问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

  中国驻苏丹大使李成文自2007年6月赴任以来,每年春节和中秋都要乘坐联合国的小型飞机,到瓦乌和尼亚拉我维和部队驻地,走访慰问维和官兵;

  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和维和部队派出军区坚决落实胡主席和军委总部首长的指示,每次组织慰问团都给官兵们捎去慰问品、家书和亲属祝福的影像资料,使大家备受感动和鼓舞;

  各维和部队派出单位,纷纷建立了专门的机制,加强同维和官兵家庭的联系,帮助解决维和官兵的后顾之忧;

  ……

  蓝盔官兵忠实履行维和使命的行动,得到了联合国、驻在国政府和民众以及维和友军的充分肯定,军内外媒体也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了充分的报道,无数普通民众出于朴素的情感,对维和军人关注有加。可以说,维和官兵无论走到哪里,都走不出亿万国人关注的目光。

  2007年9月6日,伴随着传送机的启动,两千余盒月饼以中国邮政EMS特快专递的方式从北京起运,发往有关国家和地区,作为中秋节的礼物寄送到我所有维和人员手中。此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每年都要开展这项公益活动。“节日里的一盒月饼,承载着祖国人民对维和军人的无限敬意与深情问候。”曾任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营长的罗富强深有感触。

  2006年8月4日一大早,阴云低垂。八宝山革命公墓内,数百名群众胸佩白花,表情肃穆,静静守在灵堂外,等候为在黎以战火中牺牲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送行。人群中,有一对连夜从济南坐火车赶到北京的父子,父亲范克利从当地报纸上得知要为杜照宇烈士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的消息后,便领上13岁的孩子,赶来为烈士送行。当时的情景,不禁让人感慨:长年沐浴在和平阳光下的人们,没有忘记为和平献身的英雄,烈士当可笑慰九泉了。

  在国外的日日夜夜里,维和官兵也时刻关心着祖国的变化,他们的心也一直同祖国一起脉动。北京奥运会临近,维和官兵欢欣鼓舞,举办展览和晚会,展现中国人民的充分准备与热情好客;汶川和玉树地震后,蓝盔将士心忧如焚,秉烛悼念逝者,捐款帮助重建。

  “人离祖国越远,心离祖国越近。”张勇感慨地说,“这是所有维和官兵共同的感受。”

  跃 动——

  近20年来,无论是修桥护路、运送物资,还是排除地雷、收治病人、协助难民遣返,在维护世界和平的战场上,始终跃动着中国军人的身影

  “当时大家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一定不能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丢脸,一定要为国争光、为军增辉。”时隔20年,参加过中国第一批维和行动的庞延东回想起当年前往中东维和任务区旅途中的一幕幕,言语中流露的光荣与豪迈仍没有分毫减弱。

  在1990年那次出征漫长的中转候机等待中,庞延东和陈茂林、徐南烽、徐进先、耿伟林5名中国军人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时刻被兴奋、激动以及一系列复杂的心情充盈、激荡着。他们心中所秉持的中国军人特有的信念,还有肩头担负的重大责任与使命,让他们对即将来临的航班翘首以盼——那架将把他们送抵目的地大马士革的飞机,会使中国军人在海外开始一次意义深远的征程。

  此后20年间,中国军队先后参加了18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超过15000人次,为联合国维和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20年里,中国维和官兵在异国他乡修建桥梁230多座、维护道路8000多公里,排除地雷及各类爆炸物近万枚、收治病人6万多人次……目前,我军在联合国9个维和任务区以及联合国维和部派有成建制维和分队、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共1960人,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兵最多的国家。

  “现在再去维和,比我们那时候可是‘幸福’多了。”回想起当年的工作情况,庞延东不无感慨。在受领维和任务之初,由于我军与外军的交往并不多,每个中国军事观察员都对维和抱有一种神秘感,有些“两眼一摸黑”的感觉。尽管他们每个人都能够熟练使用外语并掌握汽车驾驶技能,达到联合国要求的维和人员必备条件,但仍有很多困难摆在他们面前——补给食品单一,整日吃压缩饼干、罐头不说,就连联合国要求配发的迷彩服、背囊、作战靴、指北针、手套等装具,当时国内都没有配发,是临时找几个国内厂家赶制的……

  回首中国军人在20年维和之路上所经历的荆棘与困苦,庞延东难掩激动:“从一开始的5个人,一直发展到现在近两千人的维和队伍,在这些年里我军维和人员素质、装备装具以及后勤补给、医疗卫生等方方面面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20年维和的变化,不仅折射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增强,也记录了我军逐步实现现代化的步伐。”

  现任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部队指挥官的赵京民,是首位担任联合国维和行动高级指挥官的中国人。1991年在西撒哈拉任务区、1996年在伊拉克-科威特边境分别担任过军事观察员的他,在2007年参加了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部队指挥官的竞选。当时由于对该任务区的情况比较了解、教育背景和专业背景完备,并具有足够的领导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他最终顺利竞选成功,成为该任务区来自29个国家维和军人的最高指挥官。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证明,这位低调内敛的中国人是十分出色并且胜任这一职位的。赵京民2007年9月上任之后短短一个月,就使任务区工作作风与效率发生了显著而积极的变化,任务区内发生的冲突方违反与联合国协议的次数由156次锐减到了50多次;到2008年,整整一年就只有十几次。来自英国的联合国西撒哈拉任务区特别代表在即将离任时,给赵京民的评价是“政策把握准确,军事指挥得当”。

  感动——

  中国军人以过硬的素质、良好的形象、友善的行动,感动了联合国官员,感动了维和任务区的同行和当地百姓,感动了世界

  庞延东现在虽已退休,但谈起1990年4月抵达中东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的情况时,感觉那一切就像发生在昨天。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西奈半岛地处沙漠,风一吹,一片片的地雷就会暴露出来,周围时常有冷枪。但是,刚刚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中国军事观察员,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不畏艰险,丁是丁,卯是卯,不存在任何水分。

  中国军队纪律严明、管理到位的特点,给联合国官员留下了深刻印象。1992年,庞延东赴柬埔寨参与维和时,也是如此。一旦有难以完成的任务,联合国方面首先会想到中国军人。这种信任的获得,不是靠吹嘘,不是靠玩花样,而是靠实实在在、认认真真的努力。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部队指挥官、中国军人赵京民说:“我每年都要去联合国参加会议,全世界十几个维和任务区的代表们对中国维和部队的评价都很高。刚果(金)任务区特别代表曾对我亲口说,他对中国军队的感觉就是纪律严明、友好热情,给自己印象十分深刻。”

  多年来,中国军人因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用实际行动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世界和平卫士”的内涵,体现出严明的军纪和优良的作风,备受赞誉。迄今为止,我军所有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官兵均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8名为维和事业献出生命的官兵被授予联合国最高荣誉奖章——“哈马舍尔德勋章”。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曾说:“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充分体现了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在2009年1月看望我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官兵时,称赞我军维和部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正在刚果(金)布卡武参加维和行动的俱伟告诉记者,筹组第十一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的兰州军区某工兵团,已先后四次执行赴刚果(金)维和任务。在此期间,该团有20多位参与维和的官兵喜得下一代,而这些宝宝们的名字无不与维和、刚果有缘,如“亚非”、“果果”、“和平”等。而在维和驻地“中国半岛”周围,名叫“刘德华”、“李连杰”的非洲小朋友也大有人在,不少人还会说几句中国话,唱一首流利的中国军歌,有的家庭甚至开始跟着中国维和官兵过春节。

  非洲人民为何如此喜欢中国军人?俱伟说,中国军人在当地享有盛誉,既因为表现出色、贡献突出,也因为他们与当地民众心心相映。这样的例子可谓信手拈来。2009年8月1日,中国第十批维和分队正在庆祝建军82周年。突然,作战值班室接到一个紧急电话,任务区司令部要求他们立即派人员前往位于布卡武的赛欧营地进行工程侦察和施工。指挥长周丕峰二话不说,立即带领相关人员前往勘察。原来,是国际移民组织请求联刚团派出中国工兵帮助修建难民营。早一天修好难民营,4500多名难民就能早一天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国工兵分队立即派出所有能动用的机械和人员,投入到这场攻坚战中。由于时值旱季,施工场地的扬尘将机械和人员全部“淹没”。官兵们戴上口罩,冒着酷暑,连续高强度奋战两个月,终于把总面积40000余平方米的难民营整修一新。据统计,他们所接受的任务比原计划扩大了15%左右,但工程质量全部达到优秀,在刚果(金)的土地上创造了又一个奇迹。

  赵京民说,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深入非洲人心,在有中国军人参与维和的地方,冲突双方对中国军人都很友好,就能说明这一问题。他说,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帮助非洲人民时,采取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政策。中国对这些国家是真心帮助,着眼当地长远民生的。比如说,我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积极向当地民众传播水稻种植技术,赴苏丹维和部队帮助当地培训工程机械操作人员。还有,中国维和医疗分队还积极为当地民众送医送药,开展健康宣传。当地人民为中国维和军人所感动,是必然的。

  相关链接:

  ★1990年4月,我军选派了5名军事观察员赴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开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序幕。

  ★1992年,我军派出成建制维和工程兵大队参加联合国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这是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

  ★2002年2月,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一级维和待命安排机制,承诺在接到联合国派兵请求后,90天内向维和任务区部署到位。

  ★2007年2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视察我赴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维和部队,亲切看望慰问维和官兵并题词: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

  ★2009年6月底至7月初,我军与蒙古国军队举行维和联合训练,这是我军首次组织实施中外军队维和联训。 (吕德胜辑)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国 维和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