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古镇格萨尔广场,当地藏族同胞心中的圣地。
设立于此的第二炮兵某基地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是受灾群众口口相传的“生命守护神”。
作为最早进入震中的医疗队之一,截至4月23日,他们已接诊4395人次,抢救危重病人67人,实施手术61台,收治住院伤员146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彰显出人民军队爱人民的真情大爱。
在医疗队所有医护人员眼里,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营救,第一位是救人,是救死扶伤,这是天大的事,不能有丝毫懈怠。
4月14日清早,得知玉树发生地震后,该医院党委立即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迅速派出由骨科、外科、内科专家和优秀护理人员组成的42人医疗队,火速奔赴灾区。
“救命的菩萨兵来啦!”受灾群众闻讯奔走相告,很快帐篷前就围满了等待就诊的人群!医疗队员二话不说,立即展开紧张的抢救。
震中结古镇,大部分建筑已成废墟。23岁的尼姑洛松巴赞,抱着出生才3天的侄女绝望地坐在瓦砾中。家里10口人,转眼间只剩下她俩相依为命了。
女婴严重脱水,肚脐上还沾着血迹,被送到医疗队救灾帐篷时已经浑身冰凉。护士长任玲解开衣衫,把女婴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着这个弱小的生命。
接下来,任玲为女婴仔细清洗检查身体,细心输喂营养液……很快,婴儿慢慢舒展手指,缓缓睁开眼睛。她托人找来奶粉和婴儿用品,每隔两个小时便会为她喂水、喂奶,并手把手教巴赞照顾孩子。
后来,这个女婴取了个美丽的名字,叫金珠拉毛。一位藏族老师告诉记者,“金珠”有“解放军”的意思,“拉毛”是“仙女”的意思,这说明正是因为亲人解放军,我们才有了这个小仙女;正是因为金珠玛米,小仙女才能活到今天。可这位老师哪里知道,在短短两天内,这个医疗队已经收治救助7名失去亲人的藏族婴儿。
爱在满目疮痍的灾区涌动着,爱在医疗队员心中激荡着。为了最大限度地抢救受伤同胞,医疗队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了火线抢救、伤病分类、重伤急救、现场手术、物资发放等8个小组,以格萨尔广场为中心向结古镇四周辐射,分头展开救援。
爱在继续创造着奇迹。4月19日下午,一名怀孕7个月的藏族妇女,肚子疼痛难忍,被医疗队迅速后送治疗。医护人员检查发现,胎儿心率过快,如不及时处理,大人与胎儿均有生命危险,必须立即开展手术。几个小时后,一个体重3.2公斤的小生命诞生了。
在藏族同胞眼里,新生命常常被视为是上天的赐予。在他们心目中,这群医疗队员就是当之无愧的“人间天使”。
4月17日22时,医疗队后方大本营。藏族伤员挲多,由于病情严重,被医疗队紧急后送。他骨盆骨折,急需进一步确诊病情,医疗队迅速启动“远程影像会诊信息系统”,把患者的影像及病历资料传到上级体系医院的远程影像会诊工作站,向后方求援。
此时,大屏幕前坐满了骨科、外科等众多医疗人员,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某医院,骨科专家王奎友、脑外科专家张保中等专家也加入了集体会诊。
10多分钟后,挲多的病情诊断、治疗建议回传到前方医疗队,现场医护人员按照专家的意见,马上对他展开救治。医疗队队长李涛介绍说,这套系统利用3G网络技术,由上级体系医院研制列装,汇集了军内外上百家大医院、数千名医学专家的雄厚医疗资源,即使远隔千里,伤员也能得到专家的及时诊断和科学救治。“这是我军首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远程参与地震医疗救援。”
在玉树抗震救灾中,这支医疗队动用的高科技医疗设备,远不仅仅于此。他们还携带了包括急救、保障、手术方舱、X光诊断方舱在内的8台医疗特种车辆,俨然组成了一个野战医院,可同时展开6台手术。新型X光诊断方舱,性能在全军属领先水平,可直接将影像资料传到诊疗电脑上,最快5分钟内便可完成过去数小时才能完成的诊断工作。野战手术方舱,由检验、超声、麻醉等数个要素组成,具备检伤分类、急救手术、供应洗消等功能。
人民军队人民爱。4月19日上午,为表达对这支军队“白衣天使”的感谢,5名群众代表给医疗队送来了锦旗。锦旗上写着8个大字:“国之长城,人民脊梁。”(本报玉树4月24日电)
相关专题:解放军武警公安玉树抗震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