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台十分重视用海域禁入战略阻挠大陆攻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0日 09:37  东方网
文章称台湾海军领导阶层已经对“光华”号导弹艇作为海上拒止工具的效用丧失信心
文章称台湾海军领导阶层已经对“光华”号导弹艇作为海上拒止工具的效用丧失信心

  东方网4月20日消息:美国詹姆斯顿基金会中国简报16日刊载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学副教授詹姆斯·霍尔姆斯(JamesHolmes)和古原俊井(ToshiYoshihara)文章称,称台湾军方十分重视海域禁入战略阻挠解放军攻台,其中有将领建议将军舰与民船混杂部署,增加解放军侦察、探测和攻击的难度,使解放军的先发制人战略无的放矢。

  文章称,目前台湾海军潜艇舰队名不副实,水面舰队无力夺取台海制海权,就连台湾“国防部”最近出台的一份评估报告都称台海军战术空中力量已严重下滑,使人们严重怀疑台海军履行其作为“新世纪海军”的职责的能力。从本质上来讲,台海军职责就是网络化作战行动,扩大军力覆盖范围、增强军事打击力度,掌握近海海域控制权。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台湾海军无力保卫台海沿海。重新配置舰队并制定新战术,便可使台湾海军利用岛内的地理优势。这样一来,台湾应对中国大陆导弹攻击的胜算也会相应的增加。就保卫台而言,堵死解放军陆军利用台湾周围海域的道路,可起到占据全部制海权相同的效果。文章称,一支奉行海洋拒止战略的海军没必要完全控制整个海域,其仅需要封锁占据优势地位的敌人使用关键海域的道路即可。观察家斯坦福·特纳认为海洋拒止战略带有毛主义色彩,“基本上就是海上游击战”。在这种作战模式中,势力较弱的一方——实力或能力,或两者兼有——瞅准时机,偷袭敌军,最后达到以弱制强的效果。

  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致力于把解放军海军发展成一支可发动“海上人民战争”的武装力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解放军海军的侧重近岸水域作战,其缺乏远洋军舰,而且当时海军领导人还有陆军背景。现在,虽然中国海上力量不断增加,但其仍在大力投资购置近海平台,例如快速巡逻艇。文章指出,这些近海平台和潜艇舰队、战机、陆基反舰导弹与布雷舰艇相互配合,能够将近海海域变成美国太平洋舰队或日本海上自卫队等潜在对手的“禁区”——尽管这些潜在对手的整体实力优于解放军海军。

  台海军拟2015年前部署30艘先进导弹巡逻艇

  相形之下,台湾海军却极为漠视“弱势海军”战术。台海军海洋拒止舰队主要由落后陈旧的“海鸥”级导弹快艇构成。该级导弹快艇重47吨,仅能携带两枚第一代反舰导弹,在恶劣天气条件下适航性较差。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诸如驱逐舰或两栖登陆舰等就占据了巨大优势——在极端天气状况下,“海鸥”级导弹快艇无法出海,而解放军舰艇则可借机对台发动攻击。“海鸥”级导弹快艇的后续者为154吨级的“光华VI”级导弹巡逻艇。从理论上来看,这种导弹巡逻艇较有前途。目前,台湾正在建造该级导弹巡逻艇,该款巡逻艇具有可降低其雷达横截面的隐身性能,有助于规避敌方雷达探测。而且,每艘该级导弹巡逻艇可携带“雄风II”反舰导弹。

  台海军计划到2015年时部署30艘“光华”级导弹巡逻艇。然而,自1996年启动以来,该项目便一直遭遇各种困难。在招标过程中,设计落后、建造粗糙以及政治争议等问题,使整个项目被拖延了数年之久。直到2007年的时候——原型舰入役四年之后——首批“光华”级巡逻艇才开始缓慢的交付台湾海军。2008年,在一次台风期间,“光华”级导弹巡逻艇原型因丧失动力而搁浅,致使人们开始怀疑该级导弹巡逻艇在波涛汹涌的台海海峡的适航性。

  最近有报道称台湾计划投资建造1000吨级导弹护卫舰。文章表示,这似乎说明台湾海军领导阶层已经对“光华”号作为海上拒止工具的效用丧失信心。不过,有关新护卫舰的报道仍很简略。事实上,人们之所以知道了本为台方最高机密的该导弹护卫舰项目的存在,是因为项目拨款信息意外出现在非机密文件当中。据报道,该级导弹护卫舰将配备台湾本土研制的“雄风III”反舰导弹——该导弹研发用于应对解放军海军“现代”级驱逐舰配备的俄制SS-N–22“日炙”导弹。“雄风III”反舰导弹射程达300公里,在与解放军航母特遣部队的战斗中,它将成为一款致命武器,而其被研制出来也正是用于执行此类任务的。

  岛内在部署主要武器方面的纪录并不令人满意,致使人们对“雄风III”反舰导弹的前景持怀疑态度。即使未来台海军可获得性能如其所言的导弹发射平台,但是否能够充分发挥“雄风III”反舰导弹效力,还不得而知。对远程武器的使用,取决于其远程探测、识别、捕获以及瞄准敌军发射平台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的话,台海军就不得不实施近距离攻击,或盲目开火。武器系统的有效射程可能会比设计射程短的多。舰艇在实际射程范围之外射击,就有可能会完全错过目标,或误击商船,而这种失误则有可能会引发外交争端。正因为如此,几年前美国海军战舰才停止使用反舰版“战斧”巡航导弹。所以,虽然台海军新导弹护卫舰貌似大有前景,但时下多数人对其还是持观望态度。

  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海洋拒止平台异常关注,有大陆分析家指出了“光华”级导弹巡逻艇的一些瑕疵。观察家认为,“光华”级导弹巡逻艇上层建筑高大,且安装在其上的反舰导弹筒过于突出,另外口径较小的舰炮及在甲板上凌乱部署的其他设备,都使巡逻艇较易被雷达探测到。这将导弹巡逻艇暴露在大陆的探测和瞄准之下,其隐身设计名存实亡。一些大陆分析家认为,“光华”级导弹巡逻艇的隐身不但耗资不菲,而且还完全多余。他们指出,很难将“光华”级导弹巡逻艇的雷达横截面与众多台湾渔船区别开来,使之能够隐匿在台海商船之间,伺机发动攻击。更糟糕的是,这种不必要的隐身设计弱化了巡逻艇的战斗能力。具有隐身特点的上层建筑使整个舰艇头重脚轻,降低了舰艇的稳定性,并且还阻碍其高速行驶——尤其是在恶劣的天气状况下。另外,还有一些中国分析家指出,“光华”级导弹巡逻艇缺乏舰载指挥与控制系统。如果解放军导弹摧毁岛内岸基传感器和火控系统,那么海洋拒止舰队就会被致盲,无法发现更不用提瞄准敌军舰艇了。

  来自大陆分析家的这些批评性评估令人颇为不安。然而,中国大陆分析家如此关注“光华”级导弹巡逻艇,也正显示了他们对沿海威胁的关注。中国大陆军事分析家一直确密切关注国外海洋拒止战略,尤其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北欧一地区,包括挪威、瑞典、丹麦、冰岛)海军的海洋拒止战略。从中国海上人民战争的历史来看,这毫不令人意外。北欧舰队是蜂群战术的先驱。导弹巡逻快艇通过速度、隐身和诱骗战术,充分利用波罗的海和北大西洋沿海地区复杂的海上地区环境。大量小巧灵敏的舰艇能够重击靠近斯堪的纳维亚沿海地区的强敌——这一战术与台海海洋拒止战术并无不同。

  中国分析人士轻视台湾海军,他们将瑞典皇家海军奉为海洋拒止战术的典范。中国海军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杰对瑞典“维斯比”级巡洋舰大加赞赏,称这种轻型巡洋舰是瑞典战略眼光和精湛技术的产物。如此深入的讨论表明北京对强大的沿海舰队的价值的认同,也显示出解放军海军战略家对台海军转化为这样一支舰队的危险的重视程度。这并不是单纯的炒作。中国的威胁感知为未来台湾舰队战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准。

  台海军舰或与民船混杂部署挑战解放军

  尽管台湾海军普遍忽视其低端能力,但富有想象力的战术及作战概念——其中一些理论得到台湾战略家的支持——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上述缺点。例如,台湾海军可将其海洋拒止舰队分散部署在台湾岛周围海域,在沿海洞穴或人工掩体部署舰艇和支持设施。这样一来,这支被分散的海洋拒止舰队就可在距离台湾岛或远或近的地方对解放军资产发动攻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在台湾东部沿海地区部署大量快速供给艇可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复杂化解放军探测、跟踪并瞄准台海军舰艇的努力。另外,台海军舰艇也可在澎湖群岛背后活动,利用岛屿做掩护,等待发动“蜂群”攻击的时机。

  一些台湾战略家已经在考虑这种情况。台湾空军退役将军李奎发(音)建议台海军将其小型舰艇隐藏在民用港口之中,将之混合入台湾大型渔船船队之中。台湾海军李利德(音)上校建议称海台军利用战舰和武装渔船,对大陆水面战舰发动饱和攻击。这样的不规则战术将对中国海军构成极大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台湾将军民船舶混合在一起的做法将迫使中国作出艰难的选择。如果解放军选择抢攻台湾海军舰队——不顾及舰队所在位置——那么其将被迫瞄准非军事地点。此举势必会造成台湾渔民和非战斗人员伤亡。这样一来,中国大陆就会被披上侵略者的外衣——提高台湾人民反抗意识,增加美国干预的可能性,导致国际社会谴责中国政府。然而,如果解放军抑制战争规模,避免战火蔓延至台海军舰艇驻地,那么在台海军海洋拒止作战中选择退让。无论以哪种方式,台北都会在恶劣的战略环境中获得急需的优势。

  这一切听起来很简单,但根据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观察:“最简单的事在战略事务中也是难的”。在新现实环境下重组军事机构时尤为如此。政治军事领导人的强大压力会导致和平时期的改革,但这是个例外。如果一种体制不受到冲击,它就会一如既往的运行。2008年发表在《海军军事学院评论》的一篇文章中,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学者威廉·默里建议台北重新考虑其军事战略,将攻击姿态转变为防守姿态。不过,这一文章遭到了台湾的反对。很显然,台湾官员非常不愿意承认解放军的军事优势。

  对台湾海军战略及力量的任何挑战都会遭遇类似抵制。事实上,与多数机构相比,海军更缺乏远见。罗斯福时代陆军长官亨利·斯廷森曾开玩笑称,美国海军中存在一种“奇特的心理”。在这种准宗教思想下,“海神尼普顿就是上帝”,而海军则是“唯一真正的教会”。在这种情况下,陈规旧条不断阻挠创新之举。在通常情况下,较小的盟国倾向于模仿其庇护者的战略行及行动模式。受美国海军影响,台湾海军对大型舰艇沉迷不已。

  然而,要台湾海军朝发展海洋拒止能力方向迈进,就意味着要淡化其对舰队交战的传统重视,并放弃一些有价值的资产。舰艇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一支海军的地位。与制定战略和作战概念相比,海军领导人很难抵抗以采购战舰、飞机或武器系统为代表的各种诱惑。他们还更喜欢多用途大型平台——这意味羊,对于多数军官而言,以单任务快速攻击艇、与敌军水面力量交战为基础制定海军战略,是一种很难接受的思想。对于台湾海军而言,放弃多任务平台,就跟放弃大型战舰或分散力量一样,令人难以忍受。

  历经“基德”级驱逐舰及其他大宗采购项目的喋喋不休的游说之后,台湾海军发现其几乎不可能放弃这些已花下重金的项目,很难真正的接纳海上游击战术。事实上,就硬件而言,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台湾海军转化为海上拒止部队。其需要制定新战略,以充分利用快艇资源;而台湾军官则需要熟知小型舰队战术,相互支持,孤立并消灭解放军海军小型舰艇舰队。

  最后,文章称,海上拒止战略强调小规模舰艇的凝聚力和单舰主动性。这就要求台海军的集中指挥和控制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加强战术有效性,减少岛内指挥与控制节点面对解放军攻击时的弱点。在体制、设备和人员方面,海上拒止战略将使台海军作战行动发生根本变化。不过,岛内是否存在支持台海军战略转移的势力还仍不得而知。很可能,台湾海军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支“微型美国海军”。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在海上控制或海上拒止领域的表现就令人怀疑了。(编译:春风)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台军 解放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