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兴维
昨天有媒体报道,沿海一家支援抗震救灾单位,从海拔较低的地方到玉树高原救灾,由于高原反应强烈,一些救灾人员不得不撤离现场。这件事让记者联想到这几天新疆军区某陆航旅在高原科学救灾的经历。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到高原执行任务,适应高原生活、训练,前3天最关键。而截至今天,该旅3架直升机救援小分队到高原执行救灾任务已超过3天,先后抢救29名重伤病员,部队自身无一非战斗减员,圆满完成了抢运任务。
这次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对该旅来说,任务和难度前所未有。在平均海拔5000至6000米的高度飞行作业,空气含氧量低,为什么陆航旅没有出现一例非战斗减员?带队的副旅长李勇俊告诉记者,这得益于他们坚持科学实施高原救灾。
4月14日接到支援抗震救灾预先号令后,旅党委对首次执行高原救灾任务十分重视,党委专题召开会议研究,针对高原气候恶劣、地形复杂等情况,对可能担负的任务、可能飞行的航线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了科学、严密的高原救灾计划。
同时,在机组人员选拔上,抽调具有高原飞行经历的一级以上机长带队,“刷”掉了2名身体不符合高原救灾要求的同志。而且,给每架直升机都配备了吸氧设备,为每名官兵配备了价值100多元的红景天胶囊、21金维他、复方丹参滴丸、高原护肤霜、唇膏等药品的药品袋。
高原救灾有其特殊性,高寒、缺氧是对救灾官兵体能、耐力的最大考验,而这对我们绝大多数救灾部队来说都是第一次。环境艰苦、任务艰巨,要高标准完成救灾任务,必须树立尊重科学、讲究科学的高原救灾理念。
相关专题:解放军武警公安玉树抗震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