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丁 梁 泓
新战法试验,是战场取胜的预实践。把试验成熟的战法搬到战场上制服敌人的招数,屡试不爽。为了适应体系作战的需要,我军应借鉴发达国家军队的经验,将部分现役作战部队改编成专职作战试验部队,成建制、能够有力成体系地检验新装备作战效能、全寿命成本和配套保障需求,并论证和改进作战理论及体制编制转型的成果,以此能够有力推进我军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
清晰勾画建设“路线图”
“路线图”是一种顶层设计,其科学与否,从根本上决定着试验部队建设成效。这个“路线图”应当包括:一、深化使命课题研究,弄清使命任务对部队体系作战能力的具体需求,以及抽组试验部队的时代背景。二、优化体系战斗力建设进程研究,科学确定各战略方向、各作战领域体系战斗力建设发展的排序和资源投放重点,据此确定相关试验任务部队的抽组时机、兵力规模、力量编成、试验任务、试验节点等具体事宜。三、量化体系战斗力指标体系,提出与任务对接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总体目标、体系作战能力构成要素建设分项指标和体系作战能力建设阶段性目标,同时制定可操作的评估标准。周密详尽的“路线图”将保证试验部队建设在较高起点上、较好条件下有条不紊地展开。
合理确定试验编成
以往的作战试验,多是围绕检验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性能而展开的平台式试验。到了“砺剑 2007”演习,部分高技术军兵种开始成建制、成系统地组织新战法试验,使作战试验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了提高试验的可行性,试验部队应根据试验的作战课题,将涉及的作战和保障力量编满配齐。但考虑到现行体制下跨军兵种编组作战力量的行政壁垒,可采取“两步走”策略:一方面由参加试验的主体军兵种在本军兵种内部,按作战编成抽组试验部队主体,并常驻试验地域,由主体部队首长机关实施一元化指挥和管理;另一方面,若需要其他军兵种部队配合参试,则在开始试验之前组织相关军兵种力量加入试验部队,由试验组织机构和试验主体部队首长机关统一指挥和管理,试验课目完成后即可撤出归建。这样,既可以保证试验力量编成的实战化、一体化程度,也在最大程度上缓解了现行体制编制对抽组试验部队的制约。
全力配齐作战平台
信息支援平台的开发与配备是试验部队建设的重中之重,体系对抗的关键在于为所有参战力量提供实时、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援平台。为了抓好这个体系作战试验部队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快信息基础标准的顶层设计,统一信息接口标准,在各作战实体和作战平台之间,实现信息传输、管理的标准化;必须加大野战信息基础设施开发力度,打造具有较强抗扰能力和信息分发能力的野战信息传输平台,以及具有较强信息处理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的野战指挥作业平台,用野战信息基础设施的通用化保障作战协同的一体化;必须加强传统武器装备信息化嵌入,抓好对传统情报侦察、火力打击、兵力突击、作战保障诸平台的信息支援系统接入,将传统武器装备融入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体系之中;试验部队配发新装备的同时,落实配套保障,如教材和技术资料、耗材和零配件、核心器件和模拟器材,必须确保试验部队武器装备的齐全配套。
形成实战化试验机制
作战试验具有探索性和风险性,体系作战试验更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必须科学筹划,严谨论证和周密组织。首先,按强敌的编制、装备和作战理念编组假想敌部队,使假想敌部队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尤其应突出其非接触、非对称、非线式作战和“斩首”攻击的能力。做到试验部队与之交手便能发现自身缺陷,发挥好“磨刀石”作用。其次,敢于冒风险,勇于打破常规,从最危险最残酷的情况出发设置试验条件,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检验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在险局危局残局中检验战法,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断校正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方向。再次,实行统放结合的试验管理,统筹试验流程规范,放开让试验部队尝试各种作战方式,同时确保降低安全风险,提高试验质量,保证试验结果真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