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空降兵士官所提建议曾促成伞兵战车三件连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6日 14:54  中国青年报
资料图:2009年6月19日,空降兵某部利用复杂天候、复杂地形开展人车同机空投演练。图为突击队员和伞兵战车同时从天而降。林奎摄
    资料图:2009年6月19日,空降兵某部利用复杂天候、复杂地形开展人车同机空投演练。图为突击队员和伞兵战车同时从天而降。 林奎摄

  黑瘦的脸,咧嘴一笑,露出许三多式的两排大白牙,他就是空降兵某部中级士官丁晓楠。与重装空投结缘近10年,破解一道道让专家棘手的难题,化解一次次险情,数百万元的装备免遭损毁,大家都称他是重装空投的“兵专家”。

  打“梅花扣”无论在折叠投物伞,还是在重装空投的定向防翻装置捆绑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丁晓楠打“梅花扣”的方法和一般人不一样。“丁晓楠,来一个!”笔者想见识下“丁式独创”打法和传统打法有何不同,战士们推选出伞训教员谢明富和他PK。

  “开始!”只见丁班长左手卡住绳头,绕、掏、拉仅用了两秒多钟就完成了动作,小谢是老教员却用了近7秒钟的时间。用“丁式打法”包装防翻装置将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且不容易出错,大大提高了重装捆绑的效率和安全性。

  “其实,丁晓楠还练就了‘蒙眼辨器’的绝活儿”。笔者现场测试,对照训练教材从千余种重装空投的零部件中随便挑,经过丁晓楠双手一摸,个个对答如流,“法兰盘、罗纹压码、止动滑块……”

  练成这样的绝活儿,靠的不是一日之功。

  2001年8月,空降兵部队要选拔伞训教员参加全军首次重装空投骨干集训,他凭借过硬的伞训业务基础,通过严格考核把关,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在众多人选中脱颖而出。

  部队组建重装空降空投队时,丁晓楠毫无悬念入选重装空投队担任班长。

  要保证空投装备水平着陆,就要把装备的重心和货台的重心调到一个点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以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用滚木一点点移动装备的方法调整,不仅麻烦还特别费时间。怎么办,他想到了给货物配重。为了能够形成标准,他和研究员不断进行实验发现,配重一百公斤,刻度移动一厘米。这个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被推广运用,并编入训练教材,填补了此项空白。

  重装空投的小失误就可能酿成大危险,尤其是在实验中,有时甚至会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

  2002年上半年,首次进行某型牵引锁的诚验,如果某型固定牵引锁不工作,将使投物伞阻拉飞机使之熄火失控,最终机毁人亡。过去,曾经因为侧壁锁工作不正常,飞机侧壁锁被扯坏,投放员小腿被巨力撞成骨折,险些被带出飞机。这个问题不解决,就将始终制约重装空投的发展。

  谁上?丁晓楠第一个站出来。同来的战友偷偷扯他的袖子。“放心吧,只要注重细节,把人为的因素降到最低,就能最大限度提高试验成功率。”

  为了以防万一,他带上一把锋利的砍刀登上飞机,如果试验不成功,他将立刻斩断牵引绳,确保装备安全。值得庆幸的是那一幕没有出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从此,重装空投带砍刀成为官兵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2007年6月,部队组织某型脱离锁的空投试验,因为未知原因,造成着陆后物伞不分离,试验失败了。三个专家组凑在一起反复研究,大家各持己见,莫衷一是。丁晓楠找来空投工作的全程录像,发现一处不起眼的失误,认为是某止动滑块工艺粗糙造成的。专家组将信将疑,按照他的设想改进了这个部件的结构,结果试验大获成功。后来,这一技术改进得到普及和推广,大大加快了该型装备的试验进程。

  “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演习前夕,为了做好“临战”准备,他连续几个晚上加班梳理了以往的空投经验资料。

  丁晓楠发现俄罗斯战车可以三件连投,而我军只能进行两件连投。“这不是没比就输了吗?中国空降兵凭啥比不上人家?”他通过认真测量、比对和分析发现,只需改装飞机上某装置,使我军战车空投系统与飞机上导轨相配套,就可以实现三件连投。

  他的建议被迅速上报,引起了军委首长的重视,并迅速批示按他的建议对飞机进行了改装。演习日,伞兵战车三件连投一次成功,相当于战斗力提升了一半,创造了我军空投史上的新纪录。(王博琛 常彬彬 林瑞明)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重装空投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