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铁 周 明 葛显丽
“10、9、8、7……”读秒声打破沉寂,简易掩体里的王克军,屏息静待。为缩短发射准备时间,他提出设想,将控制导弹发射的距离缩短一倍。“点火!”一声令下,长剑穿云裂空而去,成功了!
年轻的王克军是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某室主任,二炮导弹专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9项,荣立二等功。
以打赢的信念攻坚克难
洞库里,伴随声声响亮的口令,号手交叉跑位,紧张地转运武器,虽然官兵训练有术,但由于设备系统不够连贯,有的环节需要人推肩扛,耗时费力。现场技术负责人王克军想,尖端武器要有自动化配套设备,才能提高效能。这个问题引起上级高度重视,改进的重任落在了王克军肩上。
这可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有同事笑话王克军自讨苦吃。但王克军只是淡然一笑,他习惯了以打赢的信念去攻坚克难。由于方案中的局限,他的设计一直没有得到上级的批准。困惑中他尝试了N种新的突破方式,终于柳暗花明,利用新技术与工业部门研制了智能型输送系统,实现了导弹转载技术的一次革命。
心在哪成功就在哪
王克军是个有心人,能够迅速洞察装备挖潜增效中的新问题。原来的控制电缆盘,释放和撤收不仅速度慢,而且需要多人协同作业,成为发射程序中的一个疙瘩。
怎样才能解开这个扣?他日思夜想,不停琢磨。一次出差,他手拉行李箱,轮子滚动的声音不时传入耳中。他突发奇想!嘿,能不能借鉴拉杆箱的原理布设电缆?灵感在瞬间让他产生飞跃。风驰电掣的动车,没有把他晃进梦乡,却摇出了电缆盘设计方案。
经过与工业部门沟通,他很快研制出新式电缆盘。新装备由一人牵引拉动展开电缆,回收时绞盘迅速卷起,使展开和回收时间缩短五倍。
胸怀忠诚才有承担风险的勇气
王克军常年跟踪武器型号,对导弹研制、生产、使用、改进等环节进行把关。因此他深深懂得,科研不仅需要智慧和汗水,更需要承担风险的勇气。
一次试验,由于多种武器系统信号相互干扰,使遥测设备难以识别目标,这个问题不解决,装备质量就得不到检验。王克军进行理论分析与推算后,急中生智,提出导弹分时加电的技术方案。因为涉及更改操作流程,有一定风险,评审会上有专家持反对意见。这时,同事劝他,别较真了,何必担那个风险。但他没有退缩,而是耐心陈述理由,并在计算机大屏幕上做仿真推演,专家们最终对他的方案投了赞成票。方案应用后,解决了信号干扰问题,受到各方面认可和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