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刘国伟
韩国防卫事业厅在15日公开承认,韩国已有建造航母的能力。韩国的造船业实力超群,此消息是否说明,韩国人已全面掌握了航母建造技术呢?从世界范围来看,又有哪些技术瓶颈阻止“航母俱乐部”扩编?
舰载武器系统还是薄弱环节
韩联社报道,韩国防卫事业厅15日在由海军、韩国国防研究院、国防科学研究所,以及造船行业有关人士等近百人参加的《舰艇技术先进化研讨会》上,谈到韩国的舰艇建造能力时,首次透露韩国已具备建造航母的能力,而且驱逐舰等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已达95%~98%。
防卫事业厅虽然认为韩国已经具备了自主建造航母和潜艇的能力,但也承认目前仍缺乏为舰艇装载相应武器系统的技术。比如与发达国家相比,韩国潜艇的船体和武器装载技术的国产化水平达78%,作战系统达73%,生存能力和综合系统为68%,推进系统为62%。防卫事业厅认为:“我国拥有大部分舰艇的设计和建造能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舰载武器系统的技术含量仍比较低。因此,需要推进同发达国家的技术合作。”
由此可见,韩国所说的“建造航母的能力”,主要说具备航母船体建造工艺和技术,至于航母上复杂的武器系统,韩国还要借助“与发达国家间的技术合作”。
近几年来,韩国海军实力的扩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除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技术支持,韩国自身强大的造船业,也是其海军军力提高的重要因素。韩国造船工业规模庞大,2002年造船产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之后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多年。
可以肯定地说,韩国民用船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提升其军用舰船研发和制造能力有很大帮助。2005年7月,排水量为1.4万吨级的大型登陆舰“独岛”号下水。这艘采用了全通式甲板的大舰,具备投送登陆兵力、指挥、防空、反潜等功能,被一些周边国家认为是一艘轻型航母。但有日本专家说“独岛”号存在着国产化不够彻底的问题,搭载的动力、武器和电子系统基本是引进自欧美。这也印证了韩国防卫事业厅承认“仍缺乏舰艇设计和装载武器体系的技术”的说法。
建造船体和武器系统是两码事
航母作为当今最大的水面战舰、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武器平台,以及各种尖端工程技术最复杂的集合体,对绝大部分想拥有航母的国家而言,都存在很多棘手难题。虽然航母等军用舰艇的建造,能得益于不断增长的商用造船能力,但两者之间存在很大差别。正如去年11月美国“环球战略网”的一篇文章中所说,在多数情况下,商船的体积虽然比战舰大,但复杂程度远比战舰低。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装备,商船的装备要简单得多,航母等大型战舰有极其复杂的装备和武器系统。排水量为30万吨的超大型油轮,与排水量不足10万吨的“尼米兹”级航母体积上差不多,但建造成本远少于后者。超大型油轮约为1.3亿美元,而“尼米兹”级航母的建造成本则超过40亿美元。
我国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航母专家李杰,在其《航母之路》(2009年3月出版)一书中介绍,对建造航母来说,首要的是有具备生产能力和设施条件的船厂,要有能满足航母建造要求的大型船坞;有能吊起航母巨大船体结构和其他组合部件的吊装设备;有很强焊接技术能力的人员和设备等。具备这几个基本条件,才能开工建造航母船体,再逐渐完成从计算机辅助设计到船体合拢、下水等一系列工作。不过,主船体下水只是一个开始,为其配备复杂的舰载机起降设备、信息化作战平台和武器系统,并调试到符合作战要求,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正是这些门槛使航母“俱乐部”成员始终保持小规模。目前有25艘航母服役于9个国家,而公认有航母建造能力的国家只有美、俄、英、法、西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