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风 本报特约通讯员 侯 瑞
“某型导弹技术准备完毕!”
2月底,由东海舰队某军械技术保障大队和某潜艇支队联合举行的远程跨区导弹技术准备演练落下帷幕。演练中,该大队自主研发的某新型导弹进出运载辅助器首次应用并获得成功,大大缩短和提高了导弹技术准备的时间与可靠性。
负责辅助器研发的工程师张伟峰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不是领导放宽了时限表,这套设备即使交付部队使用,也是个‘毛坯房’”。
某型导弹运载辅助器进出密封桶张力过大、受力不均,直接影响导弹技术准备的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各级想过不少办法,立过军令状,签过责任书,可每次研发的运载辅助器交付部队使用后,又总是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张伟峰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周密调研后,张伟峰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必须要在不同的湿度环境和不同的温度下进行技术试验,试验所需的时间需要很长。眼看到了“交货期”,单位领导会同意自己的想法吗?
让张伟峰没有想到的是,大队长陈天来听完汇报后拍着他的肩膀说:“心急蒸不出热馍馍,一步一步来,干扎实。” 这话深深打动了他。
经过历时两年近20次的反复试验后,张伟峰终于精确计算出了辅助器各部件的最佳齿合度,一举攻克了长期以来制约某型导弹技术准备的瓶颈难题,不仅将以往技术准备时间整整缩短了20%,而且还使操作号手由原先的3个变成了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