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3月15日消息 (记者穆亮龙)日前,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来华访问。这两位被称为美国“知华派”的高官访华,外界普遍认为是一场破冰之旅。自去年底以来,从经贸摩擦到对台军售,再到奥巴马会见达赖,一连串负面事件不断冲击着中美关系。在这种情势下,美方突然派遣两名熟悉中国事务的高官来华,背后意涵耐人寻味。就相关话题,记者采访了国防大学战略教研室原副主任金一南少将。
“知华”并不代表不“反华”
记者:有人说,特别是在美国国内,说这次访华的斯坦贝格和贝德是“知华派”的高官。他们真的了解中国的想法吗?
金一南:他们接触中国事务多一些,当然对中国想法也了解多一些,但是不一定知华就不反华。我们跟美方有时候接触,我们往往发现一些对中国知道很深的人,他往往反华更厉害。知华和反华并没有必然的对立关系。所以说我觉得在这点里边,关键是戴有色眼镜的问题。你知华,知道中国哪一部分,他知道中国不好的一面知道很多,他拿传统的理念来描绘中国,那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麻烦。所以我觉得从这点,关键是看他们的行动。
哪怕他这次来了两个最不知华、反华的也可以。比如,70年代初打开中美关系冰冻层的不是知华派,是反华派,是尼克松、基辛格,是共和党的右翼。这些人知华吗?不知华,但打开中美关系尖冰的是这些人。我觉得历史上这个很值得我们借鉴的,而在历史上,每当中美关系发展到一个大的结点上,知华派的贡献说实话非常有限。比如说里根上台,中美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但是里根毕竟和中方签署1982年的“8.17公报”,就是我们现在反复援引的“8.17公报”。美方承诺逐步减少对台武器的出售。首先,不出售进攻性武器,第二,防御性武器也逐步减少对台湾方向的出售。然后逐步减少以至最终取消。
当然,美国人今天没有做到,但是我们看当时美国人做承诺了,谁做的承诺?共和党的右翼里根,一个反华很厉害的人。他也不能说是知华派,他是反华派。所以我们从这些事来看,我们对中美关系就是平常心对待,我们绝不把我们任何希望放在来了一个知华派、来一个对中国友好的,没有这样说。任何人来,他代表的都是美国的国家利益,这点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中美关系变数因美国而起
记者:您对于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持什么观点?
金一南:中美关系我们首先要做一个长远的打算,当然这个长远的打算原来有一个概括,叫“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当然,这种概括也是一种概括中美关系的方法,但是我们从最近的中美关系发展事态来看,“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前一句基本被事实证明了,“坏不到哪里去”其实还有很大的变数。
中美关系的敏感性就在于是两个大国。两个大国经济上深度交往,按照2008年我们的统计,中美两国的贸易3300亿美元,美方的统计4000亿美元,这个量是非常大的。两个国家国家利益密切相关,中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互补性非常强。
美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他与日本的经济关系完全不一样。美日经济关系是相互竞争的,美国的强项也是日本的强项,是相互竞争的。中美经济关系是相互弥补的,比如说,我们需要美国的高科技产品,美国需要我们的是什么?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它是互补的关系。所以说,中美形成这么大的利益交叉。而且中美双方互有所求,就是你的产业和我的产业基本上没有形成美日那种竞争的关系,应该是很好的。但是由于美国对我们可以说是冷战思维,但是我们说也不完全是冷战思维。
他就是一个大国所独有的,不愿意看到其他力量崛起的这样一种心态。就地缘政治的心态,他就是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崛起,在这个过程中不由自主的,不是由领导人意志决定的,是不由自主的产生一些遏制中国的政策。我们说这是难以阻止的。虽然利益有这么大的交叉,但是这种政策面的冲突、国家利益的冲突,而且人为作用非常强。中美关系是需要双方维护的,精心维护的。如果说一方面相信“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另一方面任意肆意妄为,那么我们说中美关系发展前景确实堪忧。
从世界舆论上看,中美关系非常顺畅的时期,奥巴马上台了。在中国,有很多年轻人也很欣赏奥巴马的风度、奥巴马的言论。再加上美国的金融危机,非常需要中国的帮助。再加上中国又是美国债券的最大持有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国人不理解美国对台武器军售、会见达赖等等一系列行动。我觉得这是中美关系中最大的变数,这些变数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
我们可以看,主动权在对方,对方在利用这样的变数。比如中国需要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农产品,大量的农产品比如美国的大豆之类、小麦之类,那么美国需要中国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他觉得这个供求关系是颠倒的。虽然双方贸易量很大,但是你有求于我的多、我有求于你的少。你在这里买到的是唯一的,我在你这里买不到,我在别的地方也可以买到。这就形成一种心理上的不平等,他就觉得高人一头。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国家政策的时候,他要给中美关系带来很大的变数。
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这回斯坦伯格来,后我们国内很多人都说是为中美关系做这样调解的。我觉得如果仅仅以为他们俩是调解中美关系,还是把他们的来访看的简单了。美国的任何出发点都是他的国家利益。在当前情况下,包括制裁伊朗急需中国的支持,包括重启朝核六方会谈,也非常需要中国的支持和努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为了现实的政治需求,他会说出很多很好的话,让我们中国人听了非常满意的话,很动听、很入耳的话。
但是我们说还是中国那句话,“听其言、观其行”,主要看行动。如果说弱点的话,我们有时候太重语言,太看重对方空头的许诺。你注意对方的语言,有些语言是他的承诺,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比如他也要负责任地维护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这句话说出来了,好像很中听,实际上跟没说一样。我们要的是具体步骤,我们中国人在这点上要差一些。这个我觉得是与我们思维关系、思维习惯有关系。
中美思维习惯不同
我们中国人思维习惯从大到小,比如说我们讲“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们要谋全局这是我们战略思维的习惯。我们一看就看林中一群鸟,我们告诉大家林中有一群鸟。美式思维习惯不是这样的,西方惯常思维习惯不是这样的。西方惯常思维习惯是,首先手中有几只鸟,我不在乎林中有一群鸟。你给我描绘那个前景,多么大片树林,多少多少鸟类,我不在乎,我关键在乎我手中几只鸟。你说林中那群鸟都没有在你手里,没有用的。
西方这个战略思维习惯它是从具体到一般。他就认为,如果你不在支持伊朗上,制裁伊朗上配合我,如果说你不在朝核问题,重启朝核六方会谈上积极努力配合我,如果说你不在我对台售台武器上边做出一些忍让、会见达赖上做出一些忍让,你在这些细节上不表示的话,那么他就觉得中美关系有什么意义,你不听我的话有什么意义呢?你不愿意做我的伙伴有什么意义?他就觉得,中美关系没有大局。
我们希望小行动配合大局,所以我们容易在一些具体行动上的具体要价有所忽略。我觉得,我们要充分注意对方,对方就是从具体到一般的。就像我们中国人的老话,他们认为“泰山之土是一簸箕一簸箕堆起来的。把泰山毁掉也是一簸箕一簸箕挖掉的,这就是具体的行动。
中美关系应当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不管美国人来也好、走也好,包括中美今后的交往,我们相信不管中美领导人主观意愿如何,毕竟国家利益形成非常大的交集。不仅国家利益,包括现在发展中国和正在面临很多麻烦的美国,在众多事务的安全合作是非常多,包括伊朗、包括朝核、包括反恐这些安全合作非常多。
那么这些需求,美方以为中国理所应当就应该配合他,我觉得他实际上没有把中国摆在平等的位置。那么这种状态与以后操办中美关系,对双方来讲非常不容易。他还是用居高临下、高人一等的这种关系操作中美关系,必然给中美关系带来很大的损失。所以说,我们在今天争取的是什么?我们并不争取高人一头。我们争取的是一个中美之间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国家关系。当然这个关系会有冲突、会有麻烦,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双方有这样的意愿,冲突和麻烦通过和平的方法能够完成调解。
但是我们经常讲,一个巴掌拍不响。达成这样的意愿必须两个巴掌一起拍,如果只有一方的情愿,没有另一方的情愿,那你的任何美好设想都会落空。所以说,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我们宁愿想好事想的少一些,想不利想的多一些。我觉得这样可能更客观、更现实一些。
增强自身实力才是王道
记者:我们也不能只等着,我们应该怎么样让他了解我们真实的想法,我们应该怎么传递这种想法呢?
金一南:我觉得从我们方面来看,主要是建立在自身力量的基础上、实力基础上。别人一说实力很容易看到军事实力、经济实力。我觉得,军事实力、经济实力这是一个实力,但是我们要注意还有另外一个实力,你的软实力,就是你的文化感召力、你的民族凝聚力和你政府的决断力,这些都是实力的一部分。
当我们一讲实力就讲经济力、一讲实力就讲军事力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我们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问题、文化感召力问题、政府领导层决断力的问题,这些是国家实力共同的组成部分。我们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是期待对方出现什么失误,或者对方觉醒了以后给你友好的表示,或者对方调整政策做出对我们有利的反应。我觉得把希望寄托于对方,不如自己实实在在提高本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