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李宣良)“航天事业是对经济和科技发展高推动、高拉动的产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张建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力发展航天事业,可以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张建启介绍,环保节能和低碳的理念近年来在我国航事业中得到了进一步确立。“我们的新型火箭将使用液氢液氧、液氧煤油和固体燃料等新技术,从而最大幅度地降低对环境污染。”张建启说,“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不仅运载能力将有大幅提高,而且将更加环保。”
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航天的带动效应远非一般传统产业所能比。张建启介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才投入不到200亿元人民币,但它对科技、经济的拉动效益在10倍以上。“国际上通行的一般是八九倍,但由于我们的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投入产生了10倍以上的效益。对我国的电子、原材料、元器件、新型材料、新工艺的发展产生了强力拉动,为未来30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航天事业的效益已经初步显现。“北斗”导航系统正在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链;广播通信卫星产业链将带动3000亿元的产值。张建启介绍,我国的大型运载火箭项目落户天津、新航天发射场落户海南,都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明显的带动效应。新的航天发射场进入海南文昌后,一下子吸引了很多相关单位前来投资,总投资额超过海南发射场投资的五六倍,使当地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
张建启认为,航天事业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另一个巨大推动,体现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国以前存在高科技人才断层的问题,通过载人航天工程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科学家,我国航天、电子领域的科技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骨干专家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
“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张建启说,“这是无形的,但却是非常强大的力量。”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航天产业对于提升民族的凝聚力、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张建启认为,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消散的情况下,更需要增强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