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内蒙古边防军配雪地摩托等装备告别骡马化巡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3日 07:18  解放军报
资料图:解放军驾驶雪地摩托巡逻
资料图:解放军驾驶雪地摩托巡逻

  周东晓 本报特约记者 覃照平 王忠辉隐忧:如鲠在喉,萦绕于心

  仿佛一夜之间,巡逻车、雪地摩托等新型装备就驰骋在内蒙古边防线上,骡马化巡逻手段退出历史舞台。

  驾驭新装备,欢喜的内蒙古军区边防官兵发现,一道新的难题横亘面前:新装备的维修保障远不像驯服骡马那样简单……

  令人忧虑的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加剧了武器装备与维修能力的矛盾。占全国陆地边境线1/5的内蒙古边防,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东部森林山地,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57℃;中部沙地丘陵,风沙肆虐,气候条件复杂多变;西部大漠戈壁,干旱炎热,夏季地表温度达68℃以上。恶劣的环境造成武器装备机件损坏、故障增多、技术状况下降,维修任务是内地部队几倍。

  内蒙古军区领导介绍,边防部队高度分散,最远的连队距团部400公里,最远的团部到内蒙古军区机关驻地2800公里。边防部队缺少社会依托、交通不便,90%的边防公路是沙石路和自然路,春翻浆、夏泥泞、秋搓板、冬冰包,车辆装备大修里程和时限大打折扣。受边防条件限制,稍大一点的故障就得后送。官兵戏称:本来只是“小毛病”,可颠上几千公里就该大修了。

  隐忧,如鲠在喉,萦绕于心。内蒙古军区党委认识到:装备保障能力的“瓶颈”问题不解决,保证边境安全无异于纸上谈兵。

  目标:构建网络,独立保障

  如何让铁马金戈驰骋边防不失蹄?怎样让受损装备不再长途跋涉就地得到修复?

  “立足边防实际构建一套独立的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北京军区、内蒙古军区两级的目光聚焦到一起。

  科学论证之后,一个大胆构想“出炉”:建立一个以内蒙古军区维修培训基地为核心、以东部和西部大修点为支撑、以各团队修理所为骨干、以基层级维修体系为前沿的四级维修网络体系。

  在呼和浩特,建立具备大中修及培训功能的维修基地和器材收发供应中心,担负中部边防及驻地部队武器装备大中修任务,并对所辖部队提供技术支援和基地化培训。

  在呼伦贝尔和阿拉善,分别筹建装备大修点,担负周边地区边防团、巡逻艇大队及军分区等单位装备大中修任务。

  与此同时,依托边防团队修理所,通过新建、改建和完善配套,形成中级维修体系,完成本级装备小修和部分中修任务,达到中修“不出团”的建设目标。为所有边防连队配备维修工具及器材箱组,分批轮训、统一调配维修骨干,做到部分装备小修和常见故障“不出连”。建立单装自救体系,使单独执行任务的车辆发生常见故障时,能够自行排除、修理自救。

  攻坚:千辛万苦,八年不辍

  2001年,内蒙古军区把武器装备维修“不出蒙”列为“党委工程”,拉开了工程建设的序幕。

  2003年秋,一座占地近5万平方米,融维修、供应、教学和管理于一体的大型武器装备维修培训基地在呼和浩特落成,初步形成了通用车辆和部分军械装备大修能力。

  初战告捷,各级纷纷拨快建设“时钟”。东部、西部2个装备大修点相继落成,各边防团全部新建、改建维修设施、配套机具设备,初步形成了中、小修能力。

  8年奋战,内蒙古军区党委班子成员有的已换了几茬,装备部部长换了两任,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的处长换了三茬,但建设任务持续不辍。据内蒙古军区装备部统计:近年来已有2300多台次车辆、62艘次船艇在区内成功实施大修和中修,对2万余件轻武器进行整治和修理,送修时间大大缩短。更可喜的是,基层级、单装级维修体系的建立,装备使用寿命普遍延长,车辆大修平均行驶里程由7万公里延长到12万公里。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国 边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