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阳
记者体验直升机打靶
这是一次云端之下的飞行,如猎鹰、似雷霆。
1月24日下午3时,中原某机场,空降兵某直升机大队实弹打靶训练即将开始。
在一些灾难紧急救援现场常常能看到直升机矫健的身影,但今天,墨绿色的某型武装直升机更像一个冷峻的“杀手”。
我猫腰钻过火箭弹发射架,登上机舱,坐在驾驶舱后排左侧。看到距自己不到1米的发射架上的弹药“齐装满员”,心里还是有些抑制不住的激动与紧张。
3时20分,耳机里传来“可以开车”的指令,引擎的轰鸣声顿时席卷而来,旋翼、尾翼缓缓转动,我和着机身一起颤动着。
机长宋忠海熟练地顶杆、提总距、蹬舵……机身灵敏的轻弹一下,就稳稳悬在了两三米的高度,仿佛立在荷尖的蜻蜓。
又是左右轻轻一晃,直升机机头微微下倾,加速掠地飞行,在跑道的尽头突然拉升,擦着树梢一跃而过,我感觉瞬间被弹进了半空,视野顿时开阔起来,大地化作了沙盘。
看似灵巧的起飞实则不易。在前一天,机组成员指导我在地面体验了驾驶的基本动作。双手双脚都派上了用场,左手控制飞行高度,右手控制前后方向,双脚控制着左右转方向,眼睛还要观察空情。就像打架子鼓一样,不学会一心多用还真忙不过来。
大约5分钟后,目标出现在正前方。直径30米的白色十字靶标在我们看来只有巴掌大小。
直升机加入进攻航线,紧接着突然以30多度的角度高速俯冲,夹裹着平飞时所没有的啸声。
大地迅速扑面而来,我感到一阵轻微的耳鸣。
宋忠海注视着瞄准器,右手大拇指拨下了操纵杆顶端的红色击发保险片。我贴着舷窗,紧盯着发射架,只见火光一闪,随着“砰砰”的巨响,火箭弹以目光难以捕捉的速度呼啸出膛,风雷般直击目标。尽管戴着耳机,身体还是被突如其来的声响和画面震撼得向后一晃。
直升机随即急速拉起,我的心往上一提,又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
俯冲跃升间,靶标里硝烟一片。
回头俯看,我想起大队长牟春江的介绍,武装直升机只有“一树之高”的战术空间,并且面临上有战斗机、导弹,下有地面单兵、直瞄武器的威胁。这套动作有较高的战场实用价值,甚至可以达到以70多度的角度进行垂直打击。飞行员为练就一手既能有效打击又能自我防护的本领,有时也会被折腾得五脏六腑翻江倒海。
直升机向左倾斜了一下身子,在空中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匀速踏上归途。此刻,阳光洒满机舱,直升机的影子漂移在下方的农田、公路上,感觉好似蓝天信步。
宋机长发出一声感慨:“今天飞得真过瘾!”
重新停稳在停机坪上,跳出机舱,旋翼还没有停止转动,如同我此时的心情——依旧停留在百米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