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撰稿 森堡
当地时间1月16日,美国军方接收了通用动力公司建造的第二艘濒海战斗舰“独立”号(LCS 2)。从此,美军海上力量的作战序列中又增添了一颗耀眼的新星。本月早些时候,具有准官方背景的《军事时报》记者实地探访了“独立”号,在这艘充满未来气息的战舰上了解到许多非同寻常的信息。
三体新舰为实战而生
2008年4月29日,“独立”号在莫比尔河上的通用动力公司奥斯图造船厂滑入水中。在墨西哥湾进行了多次严格的试航后,军方才放宽了对外来人员登舰的限制。《军事时报》是首批获准参观“独立”号内部的媒体之一。
“独立”号长127.6米,宽31.6米,吃水4.3米,标准排水量2176吨,主体部分采用铝合金建造。如果单看这些参数,除了宽度很大,它与一艘普通的护卫舰好像没什么区别。事实上,“独立”号之所以特别,就在于它采用了极其罕见的三体船型(3个瘦长的船身共享一个主甲板和上层建筑)——据了解,该舰是继英国“海神”号试验舰之后,全世界第二艘千吨级以上的三体军舰,也是惟一一艘为实战建造的三体军舰。
“未上漆的陡峭船体被铝箔防火层覆盖,让人不禁有被玉米煎饼包裹的感觉”,“舰体内相对狭小的工作空间被宽广的走廊和楼梯——而不是悬空的扶梯连接着,楼梯甚至还有转弯,这对军舰来说并不寻常”,“巨大的机库有两个旋转门,里面足以装下两架‘黑鹰’直升机”,“机库右侧的一部电梯直通舰尾的小型船坞”。在参观过程中,被誉为未来近海霸主的“独立”号,在各个方面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距形成战力尚有时日
负责LCS项目的海军少将詹姆斯·默多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独立”号还有很多后续工作需要完成,例如加装船尾门,安装用于施放和收回小艇的支架等。“待从船厂启航,这些后安装的系统将得到进一步测试。”
“独立”号之前已进行过多次海试,去年11月中旬曾在墨西哥湾跑出了每小时46海里(约80公里)的高速。不过,这些测试都是由承包商派出的专业人员完成的。虽然军方人员急不可奈地想要亲自试一把,但根据海军中校科特·雷肖的说法,由于舰员们必须通过相应的资格认证,“独立”号要到2月底或3月初才能完全由军方接管。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独立”号将首先驶往诺福克海军基地,在那里接受最后阶段的战力评估,再正式部署到母港圣迭戈。对“独立”号及更早服役的姊妹舰——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自由”号来说,在此期间的考验十分关键,因为美国海军将会在前者的三体船型和后者的单体船型中做出选择,以决定未来51艘濒海战斗舰采用哪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