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月12日消息 (记者谭淑惠)新华社发布消息说,昨天(1月11日),我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这样一条非常简短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那么,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的原理是什么?试验的难度有多大?这次试验成功会对我国军事能力产生什么样影响?就这一话题,中广军事记者谭淑惠采访了国防大学教授王宝付。
记者: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原理究竟如何?
观点:反导拦截系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作战系统
王宝付:导弹防御系统或者导弹拦截实验,这是世界上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作战系统。
首先,它不是一枚导弹,它是两枚导弹。因为导弹发射时间是有限的,一枚导弹哪怕是洲际的弹道导弹,从一个地方打到地球另一个很远的地方,一万公里以外,半个小时就到了。所以导弹一发射,你必须发出预警,什么地方发射导弹了,这是第一步。预警之后,你必须还得跟踪上,把导弹发射的弹道测出来,否则怎么拦截?测出来以后要把这些相关的数据送到拦截弹的指挥控制系统里面,这个才能起作用。而且反导系统的导弹拦截弹雷达要很快把来袭的导弹抓住。这一套系统非常复杂。在现今世界上各国军队武器系统里面,我们知道只有几个少数的国家可以做这个事情,比如美国、日本、俄罗斯有一些这样的技术。
记者:观察员王宝付指出,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主要用来对敌方中远程弹道导弹进行探测和跟踪,然后从陆地发射拦截器,在敌方系统弹道导弹尚未到达本土之前,对其拦截并将其战斗部摧毁。导弹拦截方式分上升段拦截,中段拦截和末端拦截三种。
王宝付:一个导弹发射出去,卫星发射也好、导弹发射也好,首先导弹从点火到一开始往上升,到进入外空,这一段叫发射段,也叫上升段。如果在导弹上升阶段拦截下来,这叫上升段拦截,这时候速度比较慢,比较容易拦截,但它有问题,就是拦截的手段必须得靠近目标,才能拦住,否则在很远的地方它正在上升,你怎么知道这个导弹要打你呢?所以这是有风险的,政治、外交风险都有,现在这个技术不成熟。美国前些年用飞机搞过激光拦截手段,现在基本上停下来,这是不成熟的。
再一个就是中段拦截,导弹上升以后,进入大气层外,在外空飞行,这时候惯性制导,再重新落下来,进入大气层落下来的时候,这一段叫中段,在这一段拦截叫做中段拦截。
如果导弹再入大气层以后往下降的时候,已经快落到头顶上了,这时候的拦截叫末段拦截。分这三个阶段,这次我们进行的就是中段拦截。
记者:我国宣布这次反导试验达到预期目的,标志着包括信息处理、侦查预警、拦截武器、制导精度和反应速度在内的反导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将大大提升本土防卫能力。
观点:导弹与核武器是进攻的“矛”,导弹防御系统是“盾”。中国的安全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来保护。
王宝付:一般意义上理解导弹核武器,就是进攻的“矛”,导弹防御就是“盾”。过去如果大家都不搞“盾”都用“矛”,那可以。问题是现在有人既有“矛”又想有“盾”,所以围绕导弹防御系统这么些年来一直在斗争。现在为止,美国基本上已经实战部署了,从海基到陆基都有。美国的技术比较先进,那么对其他国家就提出问题来了,美国有“矛”又有“盾”,很多国家也要发展这种导弹防御系统,那怎么办呢?
我们国家的防御问题,中国人没有办法要求别人来保护我们,别人也不会保护我们,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相应的系统来保护自己。这一次的中段拦截成功实验,展示我们在这个领域中国国防能力的提升:
第一,表明了中国的反导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初步具备了这种能力,但是要看到一个导弹从成功实验到部署,从部署到形成能力,真正能够拦截来袭的导弹,还有一个过程。
第二,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次实验成功,提高了我们国家的战略防护能力,就是说我们国家的空间有多了一种手段,未来保护我们国家的安全。
再一点,我们也应该冷静的看到,在这个领域里,我们虽然在技术上有了很多的进步,但我们还是有差距。
相关专题:我国进行陆基反导拦截技术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