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兆秋 特约记者 刘建伟 石斌欣
视点提要
数九寒天,从辽西半岛到鸭绿江畔,从长白山脉到漠河前哨,沈阳军区数百名将校率领数万官兵,顶风冒雪锤炼寒区作战本领。连日来,记者踏访白山黑水冬训场发现,和往年冬训相比,今年沈阳军区的冬季训练呈现诸多新变化,把广袤的林海雪原变成了一张提高核心军事能力的新考卷。(武天敏)
冬训内容变了——
从“走”变为“打”
【新景观】记者在长白山一隅看到,某集团军数支劲旅在茫茫风雪中同时擂响战鼓:某摩步师冬训场上,百余专业的数千名官兵正在进行严寒条件下专业训练,步兵冲锋、炮兵操炮、通信兵密语发报声此起彼伏;在某盘山道上,某装甲师数十台坦克碾冰破雪,正在进行冰雪地重装驾驶训练。某炮兵旅冬训场上,在零下30摄氏度的凛冽寒风中,一排排火炮正在进行实弹射击训练,伴着震耳欲聋的炮声,一发发炮弹飞向雪野……
“冬训内容多起来了!”该集团军军长高光辉指着冬训方案介绍说,过去冬训,大多以徒步行军和野战生存为主要内容,叫做“冬季适应性训练”。今年冬训,基础训练、专业训练、适应训练和实兵实装对抗训练,全都登台亮相,鏖战雪原。
【新做法】“背着背囊走一路,野外露营住两宿”,是官兵对过去冬训的形象描述。以往,部队冬训停留在适应严寒气候的低层次水平。今年,沈阳军区按照实战标准,对冬训内容进行了专门规范:所有兵种必须完成10天以上的专业训练,所有武器装备必须完成操作训练,所有营属武器必须完成实弹射击训练,所有分队必须完成7天以上的战术对抗演练。为此,他们印发了《冬训训练纲目》、《冬训指导手册》,使冬训实现了从“走”向“打”发展。
【新思路】 “东北部队冬训不过关,部队半年没有战斗力!”沈阳军区司令员张又侠介绍说,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决定了军区部队必须具备寒区作战本领。冬季训练作为沈阳军区的传统,几十年来虽然探索总结积累了大量经验,可仍然还停留在适应性训练阶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斗力提高。今年军区对冬训内容进行规范,让所有兵种专业亮剑冬训场,目的就是以实战为标尺,锤炼部队的寒区作战本领。
冬训重点变了——
装备成为“重头戏”
【新景观】记者在辽南某集团军冬训场上看到,以往只携带轻武器的铁甲劲旅旧貌换新颜:喷涂各种迷彩的重、中、轻型“十八般兵器”全部齐装上阵。记者跟随该集团军训练督导组一路看到,活跃在冬训场上的不仅有自动步枪、单兵火箭筒、迫击炮等轻武器,还有某新型主战坦克、自型火炮、自动化指挥系统、电子侦察器材等重装备和刚列装的信息化新装备。
某峡谷内,某机械化师领导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寒风中打开自动化指挥网,利用电台、计算机无线网络等手段,实时指挥营连官兵展开重装越野机动、抢修保障和伪装隐蔽等课目训练。在该师重装地下冻土构工训练场,10多台大型挖掘机械和千余官兵一起,在崇山峻岭间构筑了100多个野战重装掩体工事。很快,百余台战车、火炮、雷达等大型装备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新做法】过去冬训人员是重点,如今装备成为重头戏。针对武器装备在严寒条件下战技性能下降、过去冬训武器装备出动少等问题,今年沈阳军区决定:将所属各部队的数万件轻重武器,特别是新列装的信息化装备拉上冬训场,接受“寒将军”检验。在训练过程中,他们实射了数十万发子弹炮弹,摸索出了利用挖掘机械和人工作业构工等60多种方法,查找出各类装备严寒条件下的“短板”,总结出一批“藏、管、供、修、联”等新战法。
【新思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沈阳军区政委黄献中告诉记者,冬训向实战迈进,让武器装备适应寒区作战环境很关键。众所周知,未来战争信息化程度越高,对武器装备的要求就越高。提高部队寒区作战本领,让武器装备在严寒条件下保持战技性能,无疑是一个“硬指标”。
指挥结构变了——
精兵要有“实战结构”
【新景观】夜晚,辽西某集团军数支劲旅在林海雪原展开战术对抗演练。记者一路观摩发现,这次对抗鲜见整师整团的大规模进攻,一个个合成营成为战场主角,凌厉的攻击一波强过一波。
“‘敌’欲对我实施远程火力打击。”接到战报后,某装甲团合成营营长王东冷静处置:呼叫上级陆航部队进行火力压制,全营趁着夜色向“敌”炮阵地悄然进发。一路奔袭后,合成营10多辆坦克装甲车向“敌”炮阵地发起攻击,由100多名步兵、工兵和反坦克导弹兵组成的主攻分队紧随其后,不到20分钟就攻破了“敌”炮阵地。
“不仅在战术演习时以营为单位组织,在徒步行军、专业训练时同样以营为作战单元。”记者了解到,冬训全过程,他们都突出以营为作战单元,有效锻炼了营级指挥员的作战指挥能力。
【新做法】新大纲明确提出,营将是未来的基本作战单元。为此,沈阳军区在冬训中一改以往整旅整团指挥的传统做法,从徒步行军、野战生存到专业训练、战术对抗,都主要以营为单元来组织指挥训练。同时,他们还全部按战时要求组织伙食、油料等后装保障,锻炼了营级指挥员的综合作战指挥能力,摸索总结出了合成营冬季训练作战的新训法新战法130多个。
【新思路】 “未来实战的要求,就是平时训练的标准。”沈阳军区参谋长侯继振介绍说,冬训是寒区部队按实战要求摆兵布阵最直接的体现。多年来,军区开展冬季训练,一直沿用建制旅团组织指挥的结构。随着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未来信息化战争作战单元日趋缩小,合成营成为最基本的主要作战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组织指挥结构,势必与实战脱节。将合成营作为冬训主要作战单元,使冬训向实战迈出了一大步。
相关链接
回眸沈阳军区部队冬训“关键词”
■上世纪50年代:战严寒,练本领,学文化。一名战士曾写下这样的诗歌:“长白山下闹融融,战士干劲胜严冬,冰天雪地习文武,誓争新年开门红。”
■上世纪60年代:“发扬硬骨头作风”。部队党委决定开展冬季大练兵,号召部队发扬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冬季作战硬骨头作风。
■上世纪70年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要求部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爬高山,踏冰雪,练好“三打三防”本领。
■上世纪80年代:能生存、能机动、能指挥、能战斗。军区决定实行跨年度的冬夏两个训练期,首次把冬季训练作为一个单独的训练阶段。
■上世纪90年代:科技大练兵。冬训强调科技化、全员化、野战化,着力提高部队在严寒和高技术条件下走、打、吃、住、藏、救、联、供、管、修的能力。
■进入21世纪:信息化。瞄准从机械化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要求掌握“动、打、通、隐、隔、遮、扰、骗、迷”等方法,积极探索未来寒区作战新样式。(石斌欣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