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屋脊的西藏阿里机场到东方明珠的上海虹桥机场,从广阔无垠的新疆吐鲁番机场到湿热多雨的海南三亚机场;从山清水秀的桂林机场到海浪滔滔的珠海机场;从高峡平湖的三峡机场到闻名中外的现代化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10年来,广空某工程处先后承担了50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任务,修建机场28座,架桥修路1500公里,其中多数是业界公认的“硬骨头”工程。
兵贵神速
“截至2008年9月28日,联络道和新建跑道施工任务必须完工,人员装备全部撤离机场,做好迎接广西壮族自治区50周年大庆准备。”接到南宁机场指挥部的电话时,离完成任务时间节点整整还有50天时间。知情人知道:南宁机场改扩建工程,新旧跑道之间共有7条联络道,均为不停航施工,难度可想而知。按常规每天施工5个小时计算,完成这项任务也得5个月时间。机场指挥部领导深知这项任务的艰巨,专程来部队看望慰问,恳切地说:“这块硬骨头也只有交给你们,我们才放心!”
“这是一项特殊的施工任务,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决不能有半点含糊和闪失!”誓师大会上,工程处政委刘东豪神情严肃,态度坚决。
由于飞机起降频繁,只有等到夜晚最后一架飞机落地,接到可以进场的通知,才能进场施工。为了不影响白天正常飞行,每天早上7点退场前,必须把工地恢复到施工前状态。时间紧迫,头绪又多,施工受到很大限制。为了赶工期,官兵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吃住在工地,白天备料,晚上挑灯夜战。灯光下清理场地、拌料、拉运、振捣、拉毛——一道道工序官兵们做得格外认真细致,官兵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展现各自的才技。他们齐心协力、争分夺秒,一个月就完成了任务,比指挥部要求的时限提前了15天。经有关部门检验,质量完全符合要求,全部优质。
精美作品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是国内第一个以中枢机场概念设计的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际机场。
2004年8月5日,备受世人关注的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正式启用。
看到一架架大型客机在平展宽广的跑道上腾空而起时,广空某空防工程处官兵无不流下激动的泪水,他们忘不了这几年是怎样苦战过来的,在一片泥泞沼泽上打造出一个个优质机场工程。当年进场时,整个工地沟塘密布,水渠纵横,芦苇成片,不但淤泥软基地较多,且地下溶洞和泉涌也接连不断出现,地质条件复杂远远超出了最初的勘察设计范围。然而,官兵没被眼前的困难和险境吓倒,他们叫响了“今天我为机场而奋斗,明天机场为我而自豪”的口号。
跑道的施工现场,掀开地表层,便露出淤泥,最深达10米,在如此“海绵”地带修建跑道,机场建设史上罕见。参与跑道施工的共有4家单位,其中,广空某空防工程处承担了施工难度最大、施工质量要求最高的东跑道建设任务。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他们舍得投入,大胆创新,全部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不但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性、耐久性,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而且降低了混凝土的渗透性,提高了混凝土抗侵蚀能力。
机场第一次采用引进改性沥青,那天天气预报是晴天,官兵们正干得热火朝天,突然风卷云涌,大雨倾盆。这时,40多米宽的跑道上,半边已经铺上了150米长、7厘米厚的改性沥青,另半边是几厘米深的积水,如果跑道不继续铺下去,天亮后飞机将无法起降。为了不影响航班的起降,也为了军人的崇高使命和荣誉,指挥长最先抱来自己的被子,官兵们也纷纷拿出被子和棉衣,铺到跑道上吸干了跑道上的积水,保质保量完成了跑道改性沥青铺设任务。第二天,机场又同往常一样准时向旅客开放。为了这一次“准时”,官兵们一连四五个晚上只能和衣而眠。工程百年大计,质量是他们施工最高追求。
“苦心人,天不负。”他们建成的跑道道面没有一块断板,没有一丝龟裂,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整个工程质量创全优。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工程让广空某工程处获得两项大奖:中国土木工程建设最高奖——詹天佑奖和全国十大科技建设成就奖。
义不容辞
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后,广空某工程处党委及时组建了一支装备精良、技术全面的施工队伍,投入支援西部大开发的洪流中。
广西河池机场地处河池市西北的群山之巅,机场所处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从山脚到山顶的路全是S形,一路上险象环生,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事故。
危险再大,也难不倒官兵甘为革命老区做奉献的决心。为了确保安全,他们认真走访驻地群众,了解山路特点和易出事故地段;勘探测量地形地貌,全面掌握地质情况;加宽加固部分路段,设置醒目标识牌,聘请驻地老百姓当“安全员”,有的放矢做好安全工作。
高填方工程是机场工程建设的一个高难课题,为了确保工程如期完工,三大队大队长王会成始终坚守在施工一线,及时与工程技术人员一道分析查找施工难点,改进施工方案,制定有效措施。就这样,他们把困难踩在脚下,按时完成了高填方试验阶段一、二期工程施工任务。
为了支援西部建设,广空某工程处坚持把最好的人才、最好的技术、最好的装备,用于支援西部大开发建设,先后完成了西藏阿里机场,新疆乌鲁木齐、喀纳斯、库尔勒和吐鲁番机场,云南昆明、西双版纳、文山机场,四川康定机场,陕西咸阳机场,贵阳龙洞堡机场等机场建设任务。
啃硬骨头
“天当房,地当床,人未老,脸先黄,脑瓜别在腰带上。”这句流行于上个世纪的老话今天仍然是广空某空防工程处官兵生活的真实写照。多年来,他们修机场、修路架桥、凿山掏洞,大都远离喧嚣的城市,有的还驻扎在深山老林、高原戈壁,一顶帐篷、一台炊事挂车、一台小型发电机,就是官兵们维持生计的全部保障。苦,可想而知!
神农架机场是鄂西生态旅游圈重点工程之一,是我国除青藏高原上的机场外,在内地海拔最高的支线机场。
美丽神奇的神农架,的确给了官兵们太多的激动与畅想,也给了官兵太多的艰难和期盼。该工程处一大队官兵就是在这样的激动与艰辛中默默奉献,攻坚克难,顽强拼搏,一步一步登上海拔2600米,号称华中地区“高原”的神农架大草坪。
前期施工没有路,副大队长张晓义、工程师刘昌其率官兵拿起砍刀开辟道路,搭起木架作“天梯”,一步一步爬到山顶。
变化多端的天气也像有意考验着这支特别能战斗的部队。晴天时,阳光明媚,强烈的紫外线,把官兵晒得变成了“黑包公”。阴雨天时,气温低雪花飘,冷得官兵瑟瑟发抖。昼夜温差大,为了防止战士们冻感冒,大队就要求战士们挤在一起睡。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和艰苦条件下,广空某工程处一大队官兵在大队长钟伟春的带领下,机械设备转运、进场道路修筑、施工作业,将一项项工程如期完成。
珠海机场是我国第一个填海机场。当时的工地是一片长满芦苇的滩涂,淤泥很深,一台3米多高的推土机开进去,三晃两晃就陷进去了,只露出一个顶,在这样的沙滩淤泥上建机场,设计要求30年后均匀下沉不得超过5厘米。工程如此艰巨,让来自全国各地106支施工队感到巨大压力,几天内就有99个施工队悄悄打道回府了。该工程处官兵迎难而上,艰苦奋战,在软基处理过程中,用16米高、重16吨的大锤将4000米的跑道一寸一寸地打实。在这普通的几项数字里,凝结着广空某工程处官兵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在珠海机场通航典礼上,珠海市领导称赞他们是名副其实的“英勇善战、敢啃硬骨头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