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超 特约通讯员 许 虎 张殿杰
虽然是一次协作区例行的实兵演练,却处处透着不寻常。已经探索出近百项山地作战新战法的济南军区某装甲师,驰骋渤海湾畔盐碱水网地域,在装甲部队本不擅长的地形上,通过创新指挥模式和战法,突出道道重围,一举将“短板”化为强势,受到前来观摩的总部、院校专家的高度评价。
空中指挥所,开辟战场指挥新模式
地面装甲部队指挥员能否搭载空中指挥平台实施作战指挥?这个设想在本次实兵演练中首次成为现实。随着战斗进行到实施水网稻田地进攻作战阶段,一架运输直升机在旋翼轰鸣中冲天而起,飞临战场上空。稳坐机舱的是装甲师副师长张宏亮,升空不久,他开始在空中指挥平台中实施战斗指挥。
“空中指挥所,我是××,‘敌’纵深第四营正沿12号公路急进,先头已经进至山北1.5公里处。”“中军帐”升空不久,就接到了前出数十公里的情报侦察群长刁忠元的报告。
面对复杂多变的战场态势,张宏亮发出指令:“××,我是空中指挥所,加速向纵深机动,从右翼迂回向高山下方向实施打击。”
记者掐表计算,短短15分钟,空中指挥所已经协同地面基本指挥所处置了9个紧急战况。有“陆地猛虎”称号的装甲部队在并不擅长的水网稻田地里披荆斩棘,在飞临空中的“千里眼”指挥下如生双翼。
演习指挥员、某装甲师师长徐起零介绍,信息化条件下开阔地形上对反击之“敌”进攻战斗,对手强大,战场态势变化快,战机稍纵即逝,根本来不及也不便于搭建过去常用的帐篷式前进指挥所和预备指挥所。为此,演习指挥部因势而变,尝试建立空中指挥所,不仅使指挥所机动速度快,处置情况及时,而且机动不受地形条件限制,视野开阔,指挥时效性强,辅助基本指挥所对战场态势实施有效控制。这一做法,开创了装甲兵部队遂行战斗的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空中指挥所与地面联合基本指挥所一起构成了指挥进攻的大脑中枢,通过三军协同电台实现地面空中互联互通,代替装甲兵部队沿用多年的前进指挥所和预备指挥所。空中指挥所同时具有观察、指挥两种功能,通过全程不间断指挥使战斗指挥更加精确高效。
制式化器材,突破水网稻田“天障”
众所周知,水网稻田地形泥泞,在号称装甲“天障”的地形中战斗,装甲兵部队难免有“铁拳打在软棉花”上的感觉。
轰!轰!“敌”不断采取炮火袭击和起爆反坦克壕等手段,破坏水网稻田地内的道路。放眼望去,正面攻击群被大片水网稻田地挡住了去路,本就土质松软的稻田里泥浆翻滚,很难通过。
危急时刻,现场组织演练行动的师参谋长王建政沉着下令,一幕新景观随之映入眼帘。
只见在原地火力掩护的装甲兵,两人一组迅速从坦克、装甲车上卸下一捆一捆的木柴顺着坦克车两侧履带向前摆放,近40米长的一段稻田地,短短几分钟就铺设完成。另一侧积水少、淤泥较浅的地里,数辆坦克里钻出的乘员快速解下固定在各自车后的6捆竹排进行铺设……很快,几辆坦克和装甲车呼啸着通过水网稻田地。
就在这时,基本指挥所接到报告:右翼分队几辆坦克前进受阻,道路被破坏。基本指挥所迅即命令坦克架桥车迅速前出,在被“敌”破坏的道路上架起一座制式铁桥。陆续跟进的坦克和装甲车从铁桥上轰鸣而过。
这次演练,制式化坦克架桥车、机械爆破扫雷车和坦克抢救牵引车等全部亮相,对30多种运用制式装备克服障碍的方法进行检验论证,提高了克服淤泥、沟渠、断崖、河流等天然障碍和反坦克壕、弹坑等障碍的能力。如今,该师坦克、装甲车通过水网稻田地、泥泞地、沟坎如履平地,有效提高了部队复杂环境下的整体作战能力。
扁平化指挥,提升首次突击能力
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未来战场,什么样的指挥作战模式才是最有效精准的?面对这一课题,这个装甲师在演练中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先遣攻击群注意,我是群长,对一线之‘敌’迅速集中火力歼灭!”该师所属某装甲团团长许增全摇身一变,成了先遣攻击群的群长。
“障碍设置队,我是队长,迅速占领各自发射阵地,实施布雷,迟滞‘敌’行动。”障碍设置队队长、某装甲师工化科长刘存玉话音刚落,由数辆火箭布雷车组成的障碍设置队,前出实施火箭布雷,有效迟滞“敌”攻击行动。
明明是几个装甲团参加的演习,却听不见一个自称“我是团长”的指挥员,往往是战役级别演习中才出现的群长,在这次演练中赫然在列。
师政委王兴树解释:这次作战环境河流沟渠纵横交错,湖泊、水塘密布,战斗队形易被分割,不便于实施大编组作战行动;对反击之“敌”进攻战斗,“敌”我双方以攻对攻,战况瞬息万变,指挥时效性要求高。采取群队式编组,由团长、副团长、参谋长、营长、机关业务科科长担任群长,实施小群多路攻击,既适应地形特点,符合打击反击之“敌”的作战要求,增强了首次突击力量。
传统的师、团、营、连四级指挥结构,在这次演习中变成了“师——群”的两级指挥结构,扁平化指挥无疑大大提高了指挥效率。“中军帐”里,师指挥员定下决心后,直接下达给各群、队指挥员,紧接着传达到每个战斗群官兵,指令传递之快令人赞叹。
在开阔的水网稻田地形上,装甲部队因地而变,因“敌”而变,因势而变,师指挥下的各战斗群与来自空军等军兵种部队的战斗群密切协同,配合默契,把装甲师的火力突击能力发挥到了最大值,装甲兵部队的战斗指挥模式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