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舰长
■刘薇 本报特约记者 曹海华
作为第二批护航编队“旗舰”——“深圳”舰舰长,赵长胜看似风光,实则难当。142天护航,他一次次指挥处置海盗袭扰,一次次发现装备故障隐患并及时排除。
2009年4月27日傍晚,“深圳”舰单独执行护送15艘商船任务,这是海军第二批护航编队在亚丁湾单舰护航船舶最多的一次。突然,警戒瞭望更报告:“右舷5海里发现3批11个小目标,疑似海盗船只。”
“开启探照灯。鸣笛警告。直升机准备升空。发射信号弹警告!”赵长胜发出一连串指令。“砰、砰、砰!”信号弹升上夜空。眼瞅着海盗船目标慢慢从雷达屏幕上消失,赵长胜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护航中,赵长胜发现每天凌晨和黄昏是海盗活动的高发期,他就把自己的值班时间调整到每天凌晨和黄昏。每次值班结束,他都顾不上去休息,而是来到机电部门指挥所和值班员一同监视主机运行状况,再到全舰各个战位细心检查督促。142天几乎天天如此。
在海上令海盗闻风丧胆,私下里,赵长胜也被官兵们戏称为“铁面”舰长。受领护航任务后,“深圳”舰进厂坞修。他放弃所有休息时间,一直留在工厂监督,一件一件装备过,一个一个舱室看,先后查找出18个细小技术问题。厂方技术人员私下嘟囔:这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吗?赵长胜瞪起眼说:“护航准备工作要立足最大的困难,必须做到有备无患、万无一失!”
“铁面”舰长也有柔情一面。长时间海上生活,官兵们对亲人有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的情要诉,短短5分钟的卫星通话时间根本不够。在赵长胜的建议下,编队开通了“亲情热线”,官兵能够经常跟亲人们通话了。
“特战尖兵”
■侯亚铭 本报特约记者 李 唐
高大的块头,壮实的肌肉,黝黑的皮肤,海军特战队员、二级士官李红进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特别“威猛”。在战友眼里,李红进是侦察、泅渡、潜水、格斗等多个专业的训练尖子,也是勇于冒险、敢于挑战自我的“拼命三郎”。
李红进是推迟婚期去护航的。他原本打算去年12月24日回老家举办婚礼,就在这节骨眼上,部队接到了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命令,李红进主动要求参加护航。
战友们说,哪里有情况,哪里最危险,哪里总会出现李红进的身影。
护航编队首次组织舰艇行进间特战队员滑降训练,这一课目危险性大,对队员的战斗技能和心理素质均是一种严峻考验。李红进请求第一个滑降,理由是“我个头大,身体重,重心稳”。全副武装的李红进在20米的空中从直升机上滑降而下,动作一气呵成。安全着舰“武汉”舰艉甲板后,他向战友讲解了滑降心得和注意事项,帮助战友们顺利完成了滑降训练。
今年3月24日23时,一群“不速之客”趁着夜色向我护航船队靠近。编队当即下令火力组人员就位,已经熟睡的李红进闻令后翻身下床,不到2分钟,他和战友全副武装在舰舷就位。面对海盗可能发动的攻击,李红进和战友们没有丝毫退缩,警惕地注视着海面上的动静。
“发射闪光弹警告!”李红进果断发射2枚闪光弹,但小船继续向我靠近。指挥所再次下令鸣枪示警。“砰!”李红进扣动扳机,小船立即掉头逃窜。
轮机舱“及时雨”
■莫小亮 本报特约记者 曹海华
初见王东,刚从轮机舱里爬出来的他,额头布满了密匝匝的汗珠,脸上蹭着一块块油污。“呵,机电兵嘛,经常是一张大花脸。”面对记者的照相机镜头,王东腼腆地笑了。
王东是某驱逐舰支队机电专业响当当的“专家兵”。1994年入伍至今,他已与舰艇柴油机打了15年交道。在124天的护航任务中,他执掌的巡航柴油机从未发生因装备故障影响执行任务的情况,不愧是“技术大拿”,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火热轮机舱里的“及时雨”。
2009年2月5日,已在亚丁湾海域完成多批护航任务的“海口”舰,受命接护“天裕8号”渔船。然而,就在“海口”舰高速驶往预定接护海域时,柴油机电控箱冷风机却突然“罢工”了。故障点很快被锁定在冷风机接触器上。电工班的同志取来备件准备拆装时,王东提出了“直接短接通电”的想法,理由是当务之急应该让冷风机尽快通电,恢复工作。
王东的这一方案让在场所有人都吃了一惊。这可是违背装备使用常理和安全规程的呀,这一方法能行吗?王东取来导线,绕过接触器,直接将线路短接。3分钟后,奇迹出现了,冷风机正常运转起来,柴油机又恢复正常。由于采用了非常规方法,王东一丝也不敢大意,整整在机舱里守了20个小时。
劫后余生的“天裕8号”船员打出了“感谢祖国,祖国万岁”和“感谢中国海军,你们辛苦了”的标语。而此刻,眼睛里布满血丝的王东,仍坚守在火热的轮机舱里。
玫瑰绽放亚丁湾
■琚振华 本报特约记者 方立华
从懵懂的姑娘到海军首批直招女士官,再到“护航尖兵”,东海舰队某保障基地医院护士向骄荣实现了人生跨越。
得知自己被批准加入护航编队医疗分队,向骄荣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出发准备上,通过查阅资料和网上搜索,收集了数万字的健康小知识。她说:“海上的生活环境和陆地完全不一样,时间长了很容易生病。现在战士们都只忙着训练,想不到这些,等出海后,这些健康小知识肯定大有用处!”
自从踏上“舟山”舰那一刻起,向骄荣就成为了中国海军第一位随战斗舰艇远航的女士官。她说:“选择了大海,就是选择把使命扛在了肩上。”
今年9月9日,编队指挥所接到“银浦”轮发出的求救信号:一名船员口腔严重溃疡,身体极为虚弱,请求编队派医生前往救助。指挥所随即命令距离最近的“舟山”舰派出医护人员前往救治。向骄荣闻讯后主动请缨,背着药箱就上了直升机。一切安排妥善后,她把药箱里所携带的药品都留给了“银浦”轮。
“当直升机带着我们飞离‘银浦’轮时,‘谢谢解放军!谢谢亲人!祖国万岁!’的口号声与飞机的轰鸣声融为一体。那个时候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护航的光荣与自豪,也深深感到祖国的强大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向骄荣这样回忆说。
在舰上,她的临时床铺是医务室的“治疗床”。向骄荣并不在意,还打趣说:“护航结束后,我要回去做广告,广告词就是:睡‘治疗床’,越睡越健康!”
亚丁湾之鹰
■李斌富 本报特约记者 李 唐
2009年8月6日下午,正在亚丁湾护航的“舟山”舰突然接到“振华25”号商船的求救信号:“3艘疑似海盗船只在航线附近海域向我靠近,请求支援!”“舟山”舰立即进入反海盗一级部署。舰载机机长、北海舰队航空兵某舰载机团副团长刘进坤驾机快速升空,直飞曼德海峡。
在摄氏39度高温和风力7级的情况下,刘进坤驾机搭载特战队员逆风飞行,于17时50分飞抵“振华25”号商船上空。俯瞰海面,在“振华25”号周围方圆2海里范围内,疑似海盗小船已增至8艘,并有2艘快艇正在逐步逼近“振华25”号。
情况紧急。刘进坤一边向编队指挥员请示,一边凭着过人的勇气和一流的飞行技术,快速向可疑目标机动,调整角度,降低高度,靠近,再靠近……锁定、瞄准,“砰、砰、砰!”特战队员操枪向可疑船只发射了3发信号弹、9发震爆弹进行警告驱离。海盗船只看到头顶盘旋的直升机鸣枪告警后,调转船头快速逃离,10多分钟后消失在茫茫大海中。
此次解救行动中,在应急机动距离远、海况气象条件差、遇险船舶态势不明的情况下,刘进坤谨慎驾驶、灵活处置,争取最短机动和最长留空时间,为成功解救“振华25”号商船赢得了主动,并创造了舰载机首次进入曼德海峡和红海海域护航、首次直升机无地勤人员保障应急加油、首次接力指挥直升机等多项第一。
护航行动,无论是巡逻警戒、侦察取证、紧急出动、输送人员,还是与外军交流,直升机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护航期间,刘进坤共参与护送200多批商船,因执行任务表现突出被第三批护航编队评为“护航尖兵”,所在机组被评为“示范战位”。
(此组照片由海军政治部宣传部提供)
相关专题:中国海军赴索马里海域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