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向前:另一种解读毛泽东诗词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6周年之际,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副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朱向前教授在广东东莞举行“毛泽东诗词另一种解读”的第100场演讲。
无心插柳柳成荫
2005年以来,从国防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军地名校到中国现代文学馆、鲁迅博物馆等学术单位,从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到各地论坛,从香港阳光卫视到央视军事频道“周末开讲”,朱向前的100场讲座场场爆满,听众逾千万人次。根据其讲座内容出版的《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再版告罄,上市第二个月就在《新京报》的畅销书总榜上排名第四,网上评论跟帖数十万条,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对此,朱向前谦逊地表示:“这主要归功于毛泽东和毛泽东诗词的魅力。”
其实,在讲解毛泽东诗词之前,朱向前教授已经在文学界享有盛誉。他有“多栖”身份: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著名文艺理论批评家、“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委、鲁迅文学奖得主,出版著作16部,达500多万字,其中《中国军旅文学50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在年过半百之后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朱向前认为这纯粹是无心插柳,甚至是被“逼”出来的。
2005年1月,国防大学邀请解放军艺术学院的专家给“将军班”学员上一堂《艺术鉴赏》课。军艺领导经过反复斟酌,把这个重担交给朱向前;朱向前再三斟酌,决定讲“毛泽东诗词”。1月16日下午朱向前在国防大学第三学术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完成了自己的首场“毛泽东诗词”讲座。“没想到3个月后,国防大学来函,点名请我再去讲毛泽东诗词,不仅把地点改在最高规格的第一学术厅,而且国防大学的党委常委们都来听课,与我讨论毛泽东诗词。”朱向前说。
此后,朱向前将毛泽东诗词作为主攻课题,先后阅读研究了海内外关于毛泽东诗词和毛泽东的资料100多种5000多万字,并逐渐形成了自己对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
风景这边独好
其实,朱向前与毛泽东诗词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在他的老家江西萍乡,人们至今还能回忆起这样一个场景:一群大人孩子围着一个小孩听“三国”、说“西游”,这个会讲故事的小孩就是朱向前。
在朱向前十岁那年,他接触到了毛泽东诗词。他看了周振甫注释的《毛主席诗词》,当时虽然不太懂,却终生不忘。37首毛泽东诗词,也很快背了下来。40年后重新“捡拾”起毛泽东诗词,朱向前不无感慨地说:“少年时读毛泽东诗词,那时我收获的是熟读能诵的‘童子功’;如今庆幸自己年过半百后还能研究毛泽东诗词,收获一份‘踏遍青山人未老’的心境。”
毛泽东思想和学说的影响传遍全世界,来自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已经是汗牛充栋,而朱向前何以独领风骚?他解释自己的“另一种解读”:将重点落在毛泽东是如何以豪迈的诗词展示革命领袖的雄浑气魄,又是怎样以诗人的浪漫情怀书写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事业,以此探寻毛泽东即使人在逆境也泰然处之的内心世界,将其艺术创作与所处的时代环境结合,探及更深层次的毛泽东的性格、智慧和魅力。
朱向前称自己对毛泽东文化历史意识的发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他感慨地说:“毛泽东是用诗写史,也是以史写诗,正事写史,余事写诗,诗史合一,是为史诗。”字里行间表达了对伟人的无限仰慕:“这才是一等一的大诗人,大手笔,也是千古一人!”
不到长城非好汉
2009年10月30日,朱向前应邀给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强素质、做表率”读书活动演讲。讲座结束后,来自国家机关98个部委的现场近300名听众排队请他签名留念,连呼这样的讲座过瘾、解渴。这也更坚定了朱向前全面解读毛泽东诗词的想法与信心。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毛泽东和毛泽东诗词,有记者问朱向前:“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如何去了解毛泽东这个历史人物?”他说:“首先是他的精神力量,一种强大的意志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克服一切困难,为达目的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这样一种精神什么时候都需要的,今天尤其需要,虽然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有些人精神生活匮乏,这恐怕也是现在年轻人欢迎毛泽东的重要原因。”
朱向前说,自己现在不过是踏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按照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指示”,自己还需要继续努力,争取尽快完成新著《毛泽东的另一种解读》,从而在全方位解读毛泽东的过程中与人们分享伟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