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二炮用高技术装备在西北山区打造导弹地下洞库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1日 06:47  解放军报
第二炮兵某工程部队施工现场。陶冰峰摄
第二炮兵某工程部队施工现场。陶冰峰摄

资料图:二炮东风-31A核导弹方队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
资料图:二炮东风-31A核导弹方队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

  本报记者 张 旗 通讯员 陆建江 李明日

  深冬时节,本报记者走进第二炮兵某工程部队施工现场——

  西北某地,群山峻岭,人烟罕见。

  走入纵横交错的“地宫”,却是另一番光景:机械轰鸣,火光四溅,一派火热。

  这里,正在紧张建造着第二炮兵某型导弹的新“家”。

  “以前我们是蚂蚁啃骨头,用铁锹铁铲愚公移山,现在却是一日千里,奥秘嘛,就在于我们手中的利器。”李阳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

  李阳是第二炮兵某工程部队政委,这位老工程兵见证了导弹工程部队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顺着他所指的方向,一个有着“三头六臂”的庞然大物赫然立在眼前。在三级士官韩健宏的操作下,它挥动着“巨臂”向坚硬的岩石钻去。

  这台有着“三头六臂”的庞然大物,就是大名鼎鼎的“地宫擎天柱”——电脑凿岩台车。操作室内,韩健宏轻点鼠标、拉动操作杆,钻头随之调整位置,对付坚硬的岩石,就像钢针戳豆腐一样轻松自如。

  施工现场,大型直流风机轰轰作响,身着防静电服、头戴防爆矿灯的作业官兵紧张地忙碌着。胸前带有“安检员”工种牌的工作人员,不时观察着安检仪、风速仪上的数据实施预警。伴随着凿岩台车的轰鸣声,“地宫”一尺尺向前延伸。

  30分钟操作完毕,韩健宏跳下操作室,他干净的迷彩服、洁白的手套和一尘不染的脸庞,完全颠覆了传统工程兵的形象。韩健宏笑言:“以前打风钻、放炮个个灰头土脸,现在我们可都是‘白领工兵’。”

  之所以把电脑凿岩台车称为“地宫擎天柱”,是因为操作员将提前测量好的钻孔深度、岩石硬度等数据输入电脑,台车便会自动识别,快速生成包括钻孔参数、位置和完成时间等主要数据报告,操作手只需在驾驶室内“坐享其成”。过去1天的工作量,如今仅用1个多小时就能完成。

  说话间,人称“小精灵”的电动铲运车开到。别看个子小,功能可非凡:集铲、运、倒于一体,即便在1米多的狭窄空间内也能游走自如,走起路来像螃蟹一样横着向前行驶,但速度一点也不慢。

  不一会儿,“小精灵”轻轻松松就把近l立方的石渣装进了斗里。转过身去,它将石渣倒进了岩石破碎站中。如同绞肉机一般,大岩石被碎成了小石头,通过皮带运输机送出“地宫”之外,一气呵成。

  很快,“地宫”又向前延伸了一大段。可别着急往里去,还有一个大家伙没上场呢,这可是二炮工程部队独有的武器装备———免振捣钢模台车。

  “形象地说,就是‘地宫美容师’”,政委李阳向记者介绍。“美容师”可真是个大家伙,长10米多,体重300多吨。它的绝招就是把凹凸不平的毛坑道“化妆”成光滑整洁的“地宫”。

  在官兵操纵下,分布在免振捣钢模台车全身的20套液压系统同时运转,仿佛不断充气的气球逐渐向外“膨胀”。很快,在“地宫”岩石的段面下,车身与岩石墙体之间形成了一个拱形密闭空间。拱顶浇注窗口开启,混凝土输送管闻令而动直达拱顶,在铿锵有力的节奏声中,混凝土如潮水般涌入拱顶,光洁亮堂的洞壁瞬间形成。

  在“地宫”中,记者发现导弹工程兵“施工革命”不仅仅是装备上实现了机械化,而且在指挥手段上也正向数字化迈进。以往,在纵横数公里的“地宫”中,对近百个工作点位和数十个作业面进行有效指挥是个难题。如今,通过机械装备和官兵随身携带的人装定位卡,指挥员实现了精细化指挥。包括“人装定位管理系统”在内的13个应用软件和27个业务处理平台,能够将分散条件下的在建工程进度控制、质量检测、兵力部署、安全工作等进行一体化指挥。

  据了解,目前整个流程已经形成了4条主要的机械流水线,70%的工程量由机械装备完成。对此,政委李阳形象地做了个比喻:“孙悟空有金箍棒,我们有高技术装备。”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二炮 洞库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