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雪域军魂》为青藏高原5千多名烈士竖立丰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3日 09:40  青年参考

  藏语中有个只有几十年历史的新词——“金珠玛米”。金珠意为“菩萨”,玛米则指“兵”。被藏民们饱含感情地称为“菩萨兵”的,就是我军驻藏官兵。“在西藏,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解放军;哪里最危险,解放军就冲向哪里。子弟兵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高高举过头顶,藏族群众看在眼里,更记在心上!”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副主席白玛赤林说。

  雪域高原上长眠着5000多烈士

  11月24日,西藏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展现驻藏解放军60年来守卫边疆、建设新西藏的大型专题纪录片《雪域军魂》,即将开拍。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毛主席发出了“进军西藏”的号令。在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过的18军官兵,领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很多已经转业的军队干部再次披上军装,一支数万人的进藏大军向茫茫雪域开进。西藏高寒缺氧,道路不通,官兵们边开进,边筑路,无数人将鲜血和生命留在了这条通往西藏的“天路”上。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秘书长、《雪域军魂》执行总制片人孙琦日前接受《青年参考》报专访时说,青藏高原上长眠着5000多名烈士,“有那么多的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那么多感人的事,知道的人却不多,甚至有将军在高山上心脏病发作,死在警卫员怀里,两个人都给冻在了山上。”说到动情处,孙琦抑制着泪水,长时间说不出话来。他还透露,经过努力,现在终于把绝大部分烈士的名字给找回来了。而拍摄《雪域军魂》,就是要为这些有名和无名的烈士们立一座丰碑,让人们记住他们;要请这些烈士家乡的人去看一看,看到人民没有忘记这些英雄。

  这支作风严整、纪律严明的开拓之师,给藏族群众留下了新中国和共产党人的第一印象,也给雪域高原带来了现代文明。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菩萨兵”换了一茬又一茬,西藏人民正是通过解放军,认识了共产党,认识了新中国。西藏建立的第一所小学,就是解放军官兵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开通”的第一辆“公共汽车”,就是解放军的军车。藏族群众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走亲戚,看到远处来了军车,只要挥挥手打个招呼,军车就会过来载上他们,战士会帮他们把行李提到车上。

  展现与藏族同胞的军民鱼水情

  据孙琦介绍,《雪域军魂》剧本原作者——西藏音像出版社社长傅西红,其父是当年进藏的18军官兵。傅西红生在西藏,从小对驻藏解放军官兵留下的无数故事耳濡目染。“他对这段60年的历史有很多想法,这是《雪域军魂》剧本的起源。他把这些想法跟我一说,我立刻被吸引了。”孙琦说,刚听到“雪域军魂”这几个字,他便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信念。这是因为,“金珠玛米”对孙琦来说同样不陌生。“我小时候就在西藏待过,会一些藏语。事隔这么多年又听到驻藏解放军官兵的事,一下子就被打动了。”“近一段时间,人们一提起边疆就想起极端分子闹事,其实我们国家不同民族间本来有着那么浓厚的感情。不能让真实的历史被尘封、被淡忘,要通过《雪域军魂》这部片子,把这代代延续的感情、这钢铁一般坚强的军魂记录下来!让我们的后人知道、理解这一点,并且继承下去。”

  《雪域军魂》由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上将题写片名,由西藏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西藏音像出版社、中资国信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拍摄。据《雪域军魂》总制片人韩建兰介绍,该片是一部全景式再现60年来驻藏官兵守卫边疆、建设新西藏的大型专题纪录片,共有6集,真实地展现出共和国最可爱的人身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以及与藏族同胞建立的军民鱼水情。《雪域军魂》的拍摄,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委周克玉、国家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和西藏军区政委的阴法唐,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建昌等出席新闻发布会。阴法唐将军在会上回顾了进(驻)藏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指出:“广大指战员凭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建设西藏,扎根雪域,铸就了不朽的历史丰碑。”

  孙琦最后说,等到这部片子拍完了,播映了,人们看完的反应是不说话了,沉默了,那《雪域军魂》就成功了。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解放军 高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