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令泰 郑清风 吴胜利
深秋,天山深处,寒意浓浓。
300多枚报废炮弹堆满了整个坑道。此时,所有人都远离现场,唯有一名大校军官伫立于这危险地带。
“点火”!大校军官熟练地拉开导火管,然后飞速撤到安全地域。40秒后,山地间迸发一声巨响,弹雨从天而降。
执行点火任务的大校军官,是新疆军区某报废弹药销毁站高级工程师陈敬坡。这是他第98次跨越“鬼门关”,经过他销毁的报废弹药,难以计数。
日历翻回到1984年,时任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军械教员的陈敬坡,在看到一份由新疆军区装备部门提供的资料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资料显示:在守卫着1/6国土面积的新疆部队,有大量弹药因超过服役年限存在安全隐患。陈敬坡给新疆军区领导写下了一封上万字的书信,毅然踏上西行的列车。
一次,某弹药仓库处理报废弹药,因缺乏经验,所准备的几根导火管均出现问题无法引爆。在场的所有人把目光投向了陈敬坡。
“没有导火管,就用火柴引爆!”艺高胆大的陈敬坡作出了这一充满危险的决定。所有人都撤离了现场,陈敬坡取出火柴实施点火,第一个炸点点火成功,第二个成功……当他对第四个炸点实施点火时,却怎么也点不着。一根、两根……情急之下,他将半盒火柴捏在一起划火,终于将受潮的导火索点燃。时间太紧,陈敬坡来不及撤离到安全区,他迅速躲藏到离炸点20米处的一个掩体。就在他刚刚趴下时,剧烈的爆炸声伴着如雨的弹片从头顶上呼啸而过。
为降低弹药销毁工作危险系数,陈敬坡仔细研究全军弹药处废中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研发出了《退役报废弹药销毁回收系统》,科学设计了规章制度、基础设施、辅助设施、工艺流程、人员素质等要素,建立了报废弹药从上缴回收到销毁处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模式,一举填补了我军弹药处废技术的历史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