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满园春色关不住 ——喜看科学发展观给海军工程大学天津校区带来的勃勃生机 ■汪鲁迅 本报记者 蔡云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1日 06:46  解放军报
■汪鲁迅 本报记者 蔡云骜

  核心提示 这是一所历经坎坷的院校:组建57年,5次更名,3次被撤销。

  然而,面对一次次精简整编,天津校区的师生员工们选择了顾全大局,选择了“见难就拼,坚韧不拔,聚力发展,追求卓越”!自2004年再次经历撤并降改,由原海军后勤学院转隶为海军工程大学天津校区以来,他们坚决贯彻落实大学党委的指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年年都上新台阶。

  5年前,这里的硕士、博士生长点均为零。现如今,校里已建成一个博士生长点,两个半硕士生长点。这5年,校区教员由297人减到了140人,但正副教授却从5年前的不足20人,增加到今天的60多人。5年中,他们共取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科技成果奖32项,超过了前35年的总和。除此之外,校区还自筹资金3800多万元,新建3.64万平方米的各类营房,扩建 3.2万平方米的训练场地,建成了海军最大的模拟海上补给训练中心和全国唯一的军港检测实验室。

  海军副司令员顾文根、副政委徐建中到校区调研后满心欢喜,他们认为,天津校区正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单位虽然降格了,但全面建设却是大大地升格了。

  以发展保稳定, 以稳定促教学

  2004年7月,军委总部的一纸命令,再次改变了海军后勤学院(天津校区前身)的命运。

  命令写得明明白白:天津塘沽的海军后勤学院番号撤销,合并为海军工程大学的天津校区,实行独立办学;级别由正师降为副师;任务由学历教育改为任职教育。

  有张照片定格了天津校区挂牌成立的那个历史瞬间:海军后勤部的将军们有的神色凝重,有的满脸泪痕,自己的“孩子”改名换姓,叫他们怎能不难舍难分?

  海河之滨的天津校区里,教职员工们更是心潮起伏,别有一番滋味:“婆婆”换了能不能适应?级别降了会不会影响发展前途?任务变了好不好完成?更为关键的是,总员额裁减57.5%,会不会裁到自己头上?

  面对思想激荡、人心浮动的局面,校区党委“一班人”却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科学发展观的真理之光,为他们指明了新的奋进方向,吃了定心丸。

  真信真学真用党的创新理论,是该校党委班子的一个优良传统。早在1989年,校党委探索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三大课堂’教学体系”,就受到中宣部高度评价,并被作为重大典型向全国推出,在军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正是应了“磨刀不误砍柴工”那句谚语,经年累月的理论学习,党委“一班人”着实获益匪浅。面对撤并降改仍能处变不惊、指挥若定,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党的创新理论之精髓。

  他们的世界观可谓全局在胸,高屋建瓴。老院长戢觉佑给全校师生所作的稳定思想、振奋精神、再创辉煌的动员报告,反映了院党委对当时局势的基本判断,有些要点人们至今记忆犹新:学院撤并降改,这不是闭幕,而是开幕!第一,国家为维护海洋权益,已明确提出要振兴海军,由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推进。海军的建设发展将一日千里,势不可挡!第二,海军党委已出台了指挥军官三级七个台阶的人才培养计划,任职培训的任务将越来越艰巨,我们的责任将会越来越重大。第三,随着军事斗争准备逐步深入,部队的武器装备正不断更新,有些海军后勤人才的培养恰恰是本校的独门武功,还真非我莫属!这一切,都为我们校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只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们就能突破“重围”,实现腾飞!那场报告,多次被掌声打断,全体教职员工听后热血沸腾!

  他们的方法也是科学有序,可圈可点。针对精简整编、人心浮动的实际,校区党委明确提出了“以发展保稳定,以稳定促教学”的工作方针。

  现任院长王文才清楚地记得,那段日子,校领导天天率领机关工作组深入各系、教研室,一边做好稳定人心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边征求大家对校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常常忙到夜半三更。

  经过多次讨论研究,经过反复碰撞数易其稿,校区党委推出了第一个《3年发展规划》。规划透示了“一班人”抓住机遇谋发展的雄心壮志,展示了校区“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美好前景。发展规划一经公布,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一心想走的人收回了转业报告,担心没有作为的人看到了用武之地,原本对校区党委充满期望、对美好前程充满信心的人更是欣喜若狂!

  抓住机遇发展,就要只争朝夕。专业学科重组的工作,很快紧锣密鼓地展开。根据任职教育需要,校区创建了后勤指挥系、军港与海防工程系、军需物资油料系、财务与审计系、海运补给系、军港机场营房系、帆缆涂料系7个专业系,并根据好中选优的原则,为各系配齐配强了系领导和学科带头人。

  从学历教育改为任职教育,教材建设也得从零起步,校区训练部和各系教研室的同志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先后编写出各类新教材240余册,各类新教案13600余件,为任职教育的顺利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校区院务部的同志也马不停蹄,四处活动筹集资金,第一幢任职培训楼建设很快拉开帷幕。时隔不久,在一阵阵欢快喜悦的军乐声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崭新的学术报告厅、文体活动中心、第二批经济适用房也相继竣工。2004年年底,天津校区圆满完成了首期两批干部的任职培训,实现了从学历教育到任职教育的漂亮转身!

  走的愉快,留的安心,以人为本为校区注入新的活力

  撤并降改以后,校里要精减300多人。校区党委“一班人”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饱含深情厚爱的雨露阳光,播洒到了全体教职员工的心坎上。

  训练部外培办主任邓凤臣转业安排时遇到了麻烦,时任干部科长、现任政治部主任李道胜,多次出面同天津市、塘沽区有关部委领导协调磋商,跑酸了腿,磨破了嘴,他的真情深深打动了地方党政领导,邓凤臣终于如愿进了市委统战部,愉快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转业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为服从军队精简整编大局已经作出了牺牲,我们要以加倍的同志情、战友爱,千方百计地把他们的后路安排好!”校区党委书记、政委李晓强的一番话,道出了党委“一班人”的共同心声。为了帮助一批批转业干部尽可能找到合适的位置,让走的愉快,留的安心,校区党委的常委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以组织名义出面协商,有的靠个人感情进行沟通。今年9月下旬,李晓强得知大学政委余献义跟天津市委的一个常委私交颇深,便硬缠着余献义给那个常委写信打电话,让他利用丰富的人脉资源,为校区转业干部牵线搭桥。截至去年底,校区所有分流转业的干部已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并达到了地方、本人、家庭“三满意”的要求。有的因为到地方后干得顺心、干得出色,还被提拔到了重要岗位。仅天津塘沽区,就有16名从校区转业的干部担任了局长。

  校区后勤指挥系副教授孙跃明至今忘不了李道胜办公室里的那块小黑板。作为优秀人才,孙跃明4年前被校区引进,他在任职教育的讲台上如鱼得水,颇受学员好评,唯独家属就业问题让他伤透了脑筋。由于家属随迁落户晚,年龄偏大,找工作确实有点难。那天,他抱着求组织帮忙试试看的心态,忐忑不安地进了李道胜的办公室。

  未等开口,李道胜便笑盈盈地为他沏了一杯六安瓜片,对他说:“你看看这小黑板上,你家属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我们政治部的一号工程。任职教育你多操点心,家属安置的事就由我们办。我们已跟航道局的领导沟通联络过几次了,你就等着消息吧!”孙跃明抬头一看,小黑板上密密麻麻写了10件基层待办事,帮他家属就业的事赫然排在第一位。这位在讲台上口吐莲花的名教授,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言语来表达感激之情,只是热泪盈眶地重复着:“谢谢主任,谢谢组织……”不出一周,他的家属就到航道局上班了。这几年,校区党委“一班人”把帮助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当作暖心工程,人人关心,个个出力,使安置率和入学率均达到了100%。

  从学历教育改为任职教育后,一本教材用到老的传统显然已过时。前来参加任职培训的对象,又都是连升营、营升团的优秀后备干部,他们学历高,阅历深,求知欲望特别强。因此,尽快提升教员队伍的学历层次、能力素质,就显得迫在眉睫,要给人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啊!

  早将以人为本理念烂熟于心的校区党委“一班人”,聚焦加快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员队伍,推出了系列措施。

  ——加快教员队伍学历升级,人才培养由粗放型向精确型转变。校区利用大学和天津高校的师资优势,出台了各种激励机制,鼓励教员报考硕士生、博士生。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教员读研读博都是根据个人喜好,现在则必须根据任职教育所需选择相关专业。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校区已有70余名教员获得硕士学位,14名教员获得博士学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员比转隶前增加了24%。

  ——加大教员赴部队顶岗代职的力度,以强化实践锻炼加速人才队伍转型。5 年来,校区党委科学统筹师资力量,每年都要选派150多人次奔赴万里海疆上的座座军营,顶岗代职,办班讲学,参加部队演习、军事考核、项目论证和海军发展战略研究等重大专项任务,有效地促进了教员队伍任职教育能力的提高。

  ——外聘专家教授来校讲学,言传身教带动人才队伍转型。天津一航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谢世楞、杨宝荣,天津大学建工学院港口工程专家王元占、王铁成,纷纷成了校区党委的座上宾,他们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学术报告厅,出现在常委会议室,出现在各系组织的学术研讨会上,出现在科研实验的第一线。仅在转隶后的第一年,校区就先后聘请40多名资深教授加盟学科专业建设,邀请80多名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令教员们眼界大开,深受裨益。

  ——实行末位淘汰机制,能者留,庸者走。为了最大限度地燃起广大教员献身使命的热情,校区党委经过慎重研究,推出了严格的评教评学制度。每到年底,每个教员都要进行述职,校区党委常委和专家评审组听完述职就直接进课堂听课观摩,然后先请学员评议,再让专家评判打分,最后由校区党委一锤定音,谁排名最后,谁就被淘汰。5年中,先后有7名教员被淘汰,此举在全校引起强烈震动,教员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与日俱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蔚然成风。

  校区党委处处以人为本,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这让广大教职员工找到了主人翁的感觉,他们自觉把学院当作家来建,不用扬鞭自奋蹄!教员白文杰9年前从天津商学院毕业,特招入校后讲授的是烹饪专业。5年前校区学科重组,他被调整到舰艇军需物资油料系舰艇军需教研室任教。面对全新的教学任务,他自我加压,从零起步,常常三更灯火五更鸡,如饥似渴学习新知识,殚精竭虑撰写新教案。两年过后,他不但在任职教育的平台上声名鹊起,而且还写出了《大联勤体制下军需物资油料保障模式研究》、《海上军需物资油料保障一体化探析》、《垂直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研究》、《舰艇部队战时被装保障》等4篇高质量的论文,并分别获得了全军及海军的优秀成果奖和优秀论文奖。除此之外,他还出版了长达27万字的学术专著《后勤战例寻思录》,填补了我军后勤战例研究的空白。由他主笔的31万字的专著《战争思考线》,日前也已交海潮出版社出版。

  改革创新,为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任职教育涉及学科更广,教学标准更高,难度更大。然而,校区党委“一班人”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们发扬“见难就拼”的光荣传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杀出了一条生路!

  大胆改革学科设置。在没有正式编制的情况下,校区党委根据任职教育需要,毅然打破原有机构,在转隶之初创建了7个专业系的基础上,后又增设了机场鸟害防治研究所、海军节能技术研究中心、外军后勤研究所等一批全新的学科门类,基本满足了任职教育的需要。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军港与海防系主任蒋凯辉一马当先,开了创新教学模式的先河。他创造的“菜单式”教学模式,既深得学员欢迎,又广为同行称道。那年9月,到校区军港机场营房系参加轮培训的33名学员,来自8个不同岗位。怎样让他们不虚此行、学有所成?蒋凯辉着实绞尽脑汁、费尽心机,经过好几个不眠之夜,他决定施行“菜单式”教学法:即让每个学员根据各自即将任职的岗位需求,像点菜那样预报想学的课程,然后由教员按需授课、因人施教、单开“小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培训成效。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校教职员工纷纷以蒋凯辉为榜样,创新教学模式的热情日益高涨。

  组织学员进行实装实操实练,这是任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利用舰艇开展实装训练,出海一次的训练费用就高达50多万元。教授张良欣主动请缨,下决心搞出一套海上补给模拟训练系统。他率领5名专家组成员白手起家,历经3年艰苦攻关,终于研制并建造出海军唯一、国内最大的海上补给模拟仿真系统。该系统涵盖了春、夏、秋、冬,雾、雨、雪、夜等各种复杂气象条件,海况模拟最高达到5级,可实施横向、纵向、立体等多个海上补给课目的训练和演练。截至11月上旬,海军后勤系统的200多名高、中级指挥学员,都已顺利通过这个模拟训练中心的联合演练考核,圆满结业。2006年,这套系统获得了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时隔不久,校区各系协力攻关,又自主研发了海军后勤指挥、海上作战油料保障等7套独具特色的训练模拟系统,填补了我军自动化训练领域的多项空白。

  在科研制高点上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改革创新的不断推进,天津校区内的科研热潮也汹涌澎湃。校区党委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的发展思路,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职员工冲击科研制高点的斗志。短短5年间,校区在教员总额减少53%的情况下,每年争取到的科研经费却比转隶前增长了15倍之多,获得国家、军队科技成果奖32项,超过了转隶前35年的总和。

  院长王文才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些年天津校区不但获奖的科研成果多,而且所承担课题的层次也越来越高。在海军某项重大工程后勤课题研究中,他们承担了2项顶层设计和6项分课题的研究任务。在近两年总部组织立项的战场建设类重大课题项目中,去年14个项目他们占了3项,今年6个项目又占了2项!

  更让校区教职员工引以为荣耀的,是李决龙、姜海波等专家教授完成的“珊瑚岛礁淡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一直以来,人们都把珊瑚岛礁看成是淡水枯竭之地。没有淡水,人类就无法生存。没有淡水,驻岛部队的战斗力明显会受影响。校区海岛研究所的李决龙、姜海波等同志偏偏不信这个邪,他们先后11次冒险深入南中国海实地考察,吃尽千辛万苦,几经生死考验,终于成功揭示了珊瑚岛礁深处淡水生成的自然科学现象,填补了这一科研领域的空白。这项研究成果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胡锦涛主席亲自给他们颁发了奖状!

  事实胜于雄辩。天津校区虽小,却分明已在科研的制高点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军民融合发展,使校区建设如虎添翼

  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央确定的重点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开放试验区,这里思想理念新颖,经济非常发达,各种资源得天独厚。地处滨海新区核心区域的天津校区党委“一班人”审时度势,毅然决定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借梯上楼,借船过海,加速发展!

  借风扬帆。空客A320总装线、大火箭、直升机制造基地等接踵在新区落成投产,南部港口破土动工,东港保税区拔地而起……这一切深深启迪着校区党委“一班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富国强民;只有加速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让全校师生更深切地感受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巨大魅力,汲取更多的政治营养和精神力量,校区在天津新港船舶重工集团、天津港务局、临港工业区建立了13个“教学实验基地”,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毅等党政领导和国有大企业的老总们经常现场为师生作经济形势报告,举行答师生问,师生们“加快发展,再铸辉煌”的紧迫感油然而生!校区党委因势利导,举全校之力打造了后勤指挥、军港供电等7套独具特色并与实战衔接特别紧密的教学设备,自筹资金引进了1000多台(套)各类教学科研设备,为提升任职教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借智育人。天津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一批享誉全国的名牌高校,校区主要领导亲自登门求助,先后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签订了教学协作协议,每年选送部分教员入学读研,目前已有多半教员获得了这两所大学的硕士以上学位,校区的师资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去年,他们又与天津滨海新区职业学院联合举办士官职业鉴定,先后有1000多人取得了国家级上岗资格证。

  借助平台推进科研。校区驻地有着丰富的科研资源,许多科研院所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设备先进,实力雄厚。校区党委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先后与天津大学建工学院、天津建筑科学研究所、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等十几所科研院所建立了科研协作关系,目前已孵化出6项科技成果,并在港口战时抢修抢建、军港混凝土防腐蚀等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深受一线部队欢迎。

  唐军务是校区委托天津大学培养出来的第一个海洋结构物运用工程学硕士,学成归来后,对军港码头结构物工程的研究着了迷。但由于校区没有相关的科研平台和实验平台,工作效率不高,研究进程缓慢。校领导闻讯后,主动为他牵线搭桥,使他得以借助母校的科研平台和滨海新区的高科技实验平台,提前完成了“军港混凝土结构延寿成套技术”的研究及试验,并顺利通过了专家鉴定。专家们认为,使用该技术,至少可使军港码头使用寿命延长20年。

  借鸡下蛋。这几年,滨海新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位于海河之畔的天津校区决定借助东风乘势发展。校党委“一班人”多方协调,采取军民共建、联建的办法赢得支持,推进营区整治工程。校区的大部分营房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年久失修,大部分墙壁已经斑驳不堪。今年暑假,滨海新区核心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一下派来5个工程队,加班加点苦干三个月,把校区的所有营房粉刷一新,把校区内11条原本坑坑洼洼的主干道全部整平并铺上了沥青,还为学校新建了2个羽毛球场、1个篮球场,并安装了同滨海新区一样漂亮的路灯。

  漫步当今天津校区,营房穿上了新衣,道路平坦宽广,树木越发葱郁,路灯更加明亮。一向表情严肃、难得表扬别人的退休干部、老政委邢长生到校区巡视一圈后,不禁满脸灿烂、由衷称赞:新班子确实干得不错,校区真的变了模样!

  (本版照片由冯英明摄)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