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苏丹11月19日消息 (特约通讯员肖丹 陈学玲) 由第三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承建的萨拉姆难民营维和警察中心一次性通过验收,于今日交付使用,中国工兵的施工速度和建设质量受到联非达团工程部官员一致好评。
由于苏丹常年战乱,造成大批的平民逃离家园,来到南达尔富尔首府尼亚拉市周边。为了他们能够生存,联合国和苏丹政府在尼亚拉市周围设立了9座难民营。萨拉姆难民营为苏丹第二大难民营,占地6.5平方公里,居住有9万多难民。“萨拉姆”在阿拉伯语中是平安的简称,但这个平安的名字却没给难民带来平安。近来,营内盗窃、抢劫和抢夺活动的猖獗,难民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刑事案件一件接一件,给难民造成恐慌心理,他们的生存空间再次受到威胁。
为了改善治安环境、稳定安全形势、安抚难民心理,联非达团决定迅速向萨拉姆难民营增派警力,加大巡逻力度和处置刑事案件能力,并设立社区警察中心。联非达团工程部于10月20日向中国多功能工兵分队发出邮件,下达UNAMID0309号命令,要求中国工兵迅速在萨拉姆难民营建设警察中心营房设施、防卫设施和配套设施。10月21日,联非达团相关官员从法希尔总部来到尼亚拉超级营地的中国营区,专门召开工程协调会议,解决警卫力量协调、工程物资保障、工程油料供给、设施附件配送等矛盾。
为保证施工顺利展开,大队长李华亮和政委段传洲亲自带队勘察地形,与首席工程师一起研究施工方案、科学统筹部署、合理搭配力量、明确阶段步骤,力求发挥人员装备最大效能。担任施工主力的建筑安装中队每天早上从超级营地出发,晚上从难民营地带回,往返60于公里的里程,要经过城市、乡村、戈壁、灌木丛等复杂地段,路途就要用去4个多小时。尤其在穿越近15公里的戈壁时,前车扬起的尘土让后车看不清道路,有的地段是上午有路,下午却已被沙土覆盖,只能依靠地图和指北针标示方向。并且中间还要穿过武装抢劫的频发区的沙漠地段,加之,难民营治安环境复杂,中国维和工兵在这次施工中面临多种安全威胁。在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复杂的安全形势下,官兵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传统,提出“耐酷暑、耐劳累、耐风沙”的口号,连续奋战、挑战极限。每天早上7点20分就组织车队出发,中午不组织休息,冒着50多度高温赶进度,并对施工中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力求精益求精。施工期间,该大队共出动人力1100余人次,车辆机械330台次,运送物资45.8吨,平整场地500平方米,架设“品”字蛇腹形铁丝网1000米,构筑“品”字形防护网墙800套件,板房12间336平方米,还完成了电路敷设、电器安装、发电机等附属设施的装配,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速度完成最高质量的营房建设,每个项目技术指标均超出联非达团工程部的要求,有力地保证了维和警察按期入驻。中国工兵他们的敬业精神和惊人表现受到联合国官员和多国维和警察的高度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