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维和部队表现出色 联合国曾破例提前授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0日 11:24  中国青年报
张勇向当地小孩送食品
张勇向当地小孩送食品

与当地小朋友在一起
与当地小朋友在一起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李德营 张开山

  济南军区联勤某分部副部长张勇曾两次率队参加联合国苏丹瓦乌任务区的维和行动,两次被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和联合国苏丹特派团“特别贡献奖”,他是迄今为止,曾战斗在维和基层工作一线的职务最高、维和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中国维和指挥官。

  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在充满艰难险阻的维和征程中,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面前,他捍卫了祖国和军队的荣誉,传递了中国和非洲世代传承的友谊。不久前,张勇当选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评选的“感动非洲的十位中国人”。

  能不能让张指挥官延期回国

  2005年6月,张勇接到了军区组建首批赴苏丹维和部队的命令。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西岸,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两次内战给苏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伤痛。成建制、成规模的赴苏丹维和,是中国和中国人民对苏丹和平的深情期盼和庄严承诺。出国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在济南军区历史上是第一次,作为维和部队指挥部主任兼运输大队大队长,这支部队的领头人,张勇感到了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经历近一年高强度封闭式训练后,2006年5月26日,中国赴苏丹维和运输分队来到了苏丹这个时局动荡、战乱频仍的国度,开始执行维和任务。

  尽管在出征前曾通过媒体和各种资料对苏丹进行过全方位的了解,然而,行走在苏丹瓦乌的红土地上,看到的情景仍然令张勇触目惊心:不时映入眼帘的飞机、汽车残骸和满是弹痕的墙壁诉说着战争的残酷,衣不遮体到处跑着在垃圾中捡东西吃的苏丹小朋友和散落在荒草丛中的茅草屋揭示着战争的无情。

  他们要开展工作的营区条件也相当恶劣,那是一片荒芜的灌木丛,乱石纵横,野狗成群,蛇蝎出没。张勇心里非常清楚,营房建设是首批维和部队的主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后续部队能否顺利开展工作,关系到济南军区赴苏丹为期6年半的维和任务能否圆满完成。他第一个扔下背包,喊了一声:“我们要在雨季来临前把板房建起来。”接着就拿起铁锨到工地上铲起土来。官兵们被他的热情感染了,纷纷拿起工具,冒着近50摄氏度的高温,开始了营房建设。

  连续40天昼夜奋战,运输大队在所属的联苏团第二战区第一个盖起了整齐、漂亮的板房。也正是这40天,这位来自东方、热情而不张扬、友好而不卑不亢、思维缜密却雷厉风行的中国指挥官给联苏团、二战区各出兵国的维和官兵留下深刻印象。

  战区首席长官巴比先生在济南军区慰问团前往任务区慰问时,出乎意料地致信慰问团团长刘勇副主任:“能不能让张指挥官延期回国?有他在,我们二战区的建设和发展会更加顺利和出色。”联苏团部队总司令里德尔中将说:“中国维和部队用事实证明了中国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队伍,你们表现出的优良素质和敬业精神值得所有出兵国部队学习。”

  中国维和运输分队的标准就是联苏团的标准

  2007年,济南军区接到了组建第三批赴苏维和部队的命令。在选派带队干部时,组织上认为张勇在政治上成熟,带兵有魄力,又有首批赴苏维和的经验,便准备让他第二次带队,担任维和部队的政委。张勇还是那句话:“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2007年9月18日,载着第三批赴苏丹瓦乌维和部队的飞机在苏丹中部城市欧拜伊德降落。与上次不同的是,张勇这次担任维和部队政委、党委书记。压力就是动力。新的使命、更高的要求使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亲自带队勘察道路,和战士们一起在近50摄氏度的高温下,身着防弹衣、头戴钢盔一日颠簸往返数百公里,研究分析道路特点,采集各种数据,并根据途中的安全形势,不断制定完善防卫措施和预案,在类似地形地貌中多次组织应急演练。

  在经过严密的准备后,中国运输兵的车队奔波在了苏丹的雨林中。无数次通过多个不同武装派别控制的敏感区域和哨卡,无数次驶过立着醒目的警示牌的雷区,无数次把直接推动苏丹和平进程的人口普查等物资安全运抵目的地。联苏团部队总司令里德尔说:“联苏团二战区的工作是在中国运输分队的车轮下推进的,你们的标准就是联苏团的标准。”

  2008年1月29日,多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的肯尼亚籍维和士兵约瑟夫在准备从中国维和医疗队后送至上一级医院时,突然心脏骤停。病人的复杂病情已经超出了中国维和部队二级医院的救治范围,立即转送无可厚非,但一直坚守在现场指挥的张勇却作出决定:“停止转送,立即抢救!”整整经过惊心动魄的20分钟,病人才奇迹般地获救,并被顺利转送至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四级医院,这创造了维和医疗史上的奇迹。

  2008年4月17日上午,因牙周炎发作正在UN城营区输液治疗的张勇得到报告,距营区3公里外的瓦乌市集贸市场发生枪战,有7辆正在执行装载任务的中国维和运输队的车辆被围观群众挡住了去路。情况万分危急,官兵有危险。他一下子拔掉输液的针头,一边让翻译向战区司令部汇报,一边命令应急小分队集合随他出发。

  10分钟后,张勇就赶到了现场。冲突双方的警察和反政府武装的士兵正虎视眈眈地持枪对峙着。运输队的官兵们一看到张政委来了,心里一下子有了底。张勇一边指挥应急小分队疏散掩护,一边想方设法协调运输车辆绕行。两个小时后,当他们安全返回营区时,在门口迎接的官兵们一下子围了上去,一个个大男人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提前为中国维和官兵授勋

  在瓦乌市区南部的珠尔河上,有一座1972年由中国援建的大桥,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为“中苏友谊桥”。在完成维和任务的同时,张勇多次带领部队尽力为当地人民办实事、做好事,以实际行动浇灌中非友谊之花。

  2006年10月24日是联合国日,按照战区要求,张勇带领部分官兵到瓦乌唯一的一所平民医院开展一系列义务劳动。那天的所见所闻令张勇瞠目结舌。医院里的病房破旧不堪,墙壁上布满了蜘蛛网,窗台积着厚厚的灰尘。一位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老太太蜷缩在简陋的只有一层海绵垫的病床上,唯一的一位护理人员竟然身穿便服,没有消毒,也没有和病人的交流,就草草完成了整个输液过程。

  张勇默默注视着这一切,眼里慢慢充溢了泪水。静脉输液是一项最基本、最常见的护理操作,而在这所当地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医院,护理操作竟毫无规范可言。这简直是对生命的漠视!可他转念一想,战乱和自然灾害使这里的人民维持日常生活都举步维艰,更不要谈什么规范操作和人文关怀了。

  经过多次协调,战区终于同意了张勇提出的为平民医院提供技术帮带和免费义诊的建议。从此,一支满载着中国维和部队深情厚谊的医疗小分队开始了在维和部队集中驻扎的营区和平民医院之间的奔波,而且形成了和平民医院结对子、搞技术帮带、无偿义诊的好传统。

  经过战争洗礼的瓦乌女子中学始建于1972年,是瓦乌市唯一的一所女子中学,共有326名学生就读。整个学校校舍破旧,校区内野草丛生,堆积的垃圾散发着浓烈的臭味。

  负责妇女儿童福利工作的联苏团加拿大籍官员丫丫女士对此深感忧虑,她登门向张勇表达了想借助维和部队的力量给学生们改善校区环境的愿望。张勇二话没说,带车专门到学校进行了实地察看。第二天中午饭过后,他带领官兵们赶到女子中学,经过简单动员和分工后,立即就投入到清理卫生的工作中。3个小时后,学校及周围的道路变得焕然一新、整洁有序。

  张勇也由此和这里的学生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后,维和官兵又在张勇的带领下将自己节省出来的纸张、笔记本和文体用具送给了学生们。还特意为她们制作了一副排球架。校长穆罕默德·亚当激动地说:“从今年起,我们要把每年的3月5日定为校庆日,把张指挥官和中国维和部队官兵的名字写进我们瓦乌女子中学的校史,让这所学校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们永远记住中国,记住中苏友谊。”

  2008年春节,烈日炙烤着苏丹大地,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交相辉映。中国第三批赴苏丹瓦乌维和部队迎来了他们维和生涯中最大的喜事。联合国秘书长驻苏丹特别代表、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最高长官卡齐先生和部队总司令里德尔中将,破例提前两个月亲临现场为中国维和官兵授勋。如此高的授勋规格和打破常规的提前授勋,开了联合国维和史上的先河。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国 维和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