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总装备部缅怀钱学森:他从不保守不以权威自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2日 08:35  解放军报
钱学森
钱学森

    国防科技战线的光辉典范

  总装备部科技委副主任 卢锡城

  我第一次见到并聆听钱老的教导是1978年6月,当时钱老任原国防科委副主任,为组建国防科技大学到了长沙。在全校干部教员大会上,钱老谆谆教悔大家,技术人员也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用辩证法看问题;要重视系统工程技术;大学老师要努力做到既能讲专业课,也能上基础课。钱老讲话的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

  钱老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他要求科技委一定要下功夫研究国防科技发展战略。总装备部成立不久,钱老就指出,总装成立后,任务不同了,科技委在新形势下要更好地为中央军委做好参谋咨询工作,“给军委出主意,出好主意”。

  1991年9月号《科学美国人》杂志《通信、计算机和网络》专辑一发表,钱老就敏锐地抓住这一动向,指示科技委同志认真研究信息技术将会对军队建设产生的重要影响。1993年,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刚出现,钱老就指出,这项技术,人在地面上也能执行天上的操作,在未来的战争中要使用的。并提出,这是一个技术革命,我们应该有对策行动。同样,分子工程概念一出现,钱老就指出“这一技术的发展无疑将深刻影响国防科学技术,所以是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的研究课题”。随后,军用MEMS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钱老一生提出了许多创新、超前的思想。1993年,钱老提出:巨型机的将来在于多到10000个处理机的极度并行计算机,银河巨型机要直奔极度并行机,攻极度并行算法。16年后的今天,银河巨型机的处理机刚达到10000余个,极度并行算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很多。

  钱老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开始建立系统科学体系和创建系统学的工作,所形成的综合集成思想与综合集成方法,意义和影响广泛而深远。他提出了对复杂巨系统的研究要“走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之路”,基于这一思想指导在军队建立的各类计算机作战仿真平台,为军事战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手段。

  钱老敏锐把握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深远影响,一直在认真思考军队信息化建设这个大课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意见。1991年就指示科技委认真研究信息技术发展动向;1992年在科技委第一届年会上的发言中指出:通过海湾战争,我们也学到一些东西,其中很重要一点是信息的重要性,我们要搞中国特色的C3I。联系目前军队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我们不能不赞叹钱老的高瞻远瞩。

  钱老不仅为国防科研事业和武器装备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刚回国,他亲自讲授“工程控制论”,培养参加“两弹”研制的年轻科技人员。为培养军事系统工程研究人才,经他提议,国防科工委成立系统工程研究所,所刚成立,他亲自到系统所的研讨班,主讲系统学。为超常提升我国战略研究层次,经他提议,1987年军委批准举办中美军事战略研讨会。他严格要求,参会的中方论文数应与美国对等,会上全部用英语,不配翻译。研讨会虽然只举办了两次,但我方参加人员,后来大都成为我国从事战略分析研究的骨干。

  终生高度重视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 王永志

  钱老十分重视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科技队伍的培养。早在归国初期,为了帮助年轻人掌握导弹基础知识,钱老亲自编写《导弹概论》等相关教材,拟定空气动力学、发动机、弹体结构等有关专业的学习计划,举办导弹技术训练班。

  虽然身为著名科学家,又是高层领导人,但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促使钱老经常深入工作现场指导处理技术上的疑难问题。记得1966年12月下旬的一次发射,戈壁滩正是最冷的时候,我在发射场坪上远远地看到钱老走过来,赶忙迎上去,只见钱老只穿了一件单薄的旧呢子大衣。他想问我发射准备得怎么样了,可一句话没有说完,就被寒风呛回去了。当时的情景使我非常感动。

  钱老在多个学术领域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但他从不保守、从不满足,一直倡导和推崇创新精神。钱老经常说:“如果不创新,我们将成为无能之辈!”钱老强调的创新,就是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不人云亦云;要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不断探索求新;要相信自己,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都能做到。

  钱老在组织大家讨论技术问题时,从不以权威自居。1964年6月,我参加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第二次飞行试验任务。当时弹道组计算火箭的弹道时,发现射程不够,大家考虑是不是多加一点推进剂。但是火箭的燃料贮箱有限,再也“喂”不进去了。我结合当时炎热天气对推进剂密度的影响,经过分析计算,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从火箭体内泄出部分推进剂。在场的专家们都觉得这个方案不可行。我鼓起勇气直接找钱老汇报。钱老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想法后,马上把火箭总设计师叫过来,说:“那个年轻人的想法有科学根据,就按他的意见办。”果然,火箭泄出部分推进剂后射程增大了,连打三发,都进入了目标区。

  作为一位前瞻性很强的科学家,钱老总是站在高处,望着远处,谋划未来。他不止一次说过,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运用单一的学科知识来观察、认识世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靠一个人两个人在实验室里关起门来搞研究也很难再取得太大的成功。他强调要用系统工程的理念组织起来攻克科技难关,大力培养“科技帅才”。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制订第二代战略导弹的研制计划时,钱老就提出,第二代战略导弹的研制应由第二代人挂帅、由第二代人当总设计师。正是钱老的高瞻远瞩,保证了我国航天事业后继有人和可持续发展。

  进入九十年代,钱老身体状况已经不太好,可他仍然高度关心他开创的航天事业。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后,我被任命为总设计师,钱老经常叮嘱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前,钱老很关心地打电话询问发射场的准备情况。我告诉他,我们有信心,一定能打成,他听了非常高兴。发射成功后不久,钱老过88岁生日,我给他送了一个神舟飞船的模型作为礼物。钱老对这个模型非常喜爱,专门把它摆放在床对面的书架上,一睁眼就能看到。从钱老的这个举动中,我深切地感受到钱老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他对我们这些航天人的殷切期望。

  钱老离去了,但他留下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创新思想、诲人不倦提携后人的精神、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开创的航天事业,我们将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东风人心中的航天巨星

  ■总装某基地政委 侯贺华

  在基地初创的日子里,钱老是我们创业奠基的先驱。1958年春天,我国第一个综合导弹试验靶场在西北大漠开工建设。当时,基地人才极度匮乏,科研试验工作举步艰难。钱老主动向聂荣臻元帅建议,从全国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全军各大单位选调了一大批大学生和各方面的人才,为基地建设注入了极大活力。1960年,前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协议,撤走专家,给刚刚展开的试验工作造成巨大困难。钱老经常和我们说,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他们能造导弹,我们也一定能够赶上去。钱老的坚定信心,激励鼓舞着基地官兵更加发愤努力。就在苏联专家撤走后第17天,我们就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苏制近程地地导弹,使用的全部是国产燃料。55天后,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地地导弹成功发射,准确命中目标。聂帅和钱老与参试官兵亲切握手,共同庆祝我国导弹航天事业开创了新纪元。

  在发展“两弹一星”事业的岁月中,钱老是我们攻坚克难的导师。从基地组建到1980年远程运载火箭全程飞行试验的20多年里,基地每次大型试验任务,几乎都留下了钱老的足迹。攻坚时刻,钱老总是亲率我们冲破难关。1962年3月,我国自主研制的某型中程导弹首次试验失利。钱老闻讯,第二天即赶赴基地,组织大家搜集残骸、分析故障,反复进行测算研究,终于查明原因。经改进,后续试验接连获得成功。危险时刻,钱老总是与我们站在一起。1966年,我国决定在自己国土上进行原子弹、导弹结合试验,试验风险巨大,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钱老作为技术领导人到基地参与主持“两弹”结合试验。导弹和核弹头运抵发射阵地后,他冒着大风和严寒坚守在阵地上,哪里危险就出现在哪里。核弹头吊装、对接是最危险的环节,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在吊装对接的100多分钟时间里,钱老一直站在导弹旁,给操作人员以极大的信心和鼓励。胜利时刻,钱老总是告诫我们防骄破满。1970年4月,“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发射场上一片欢腾。这时,钱老却站在余温尚存的发射塔架下,感慨地说:“就在我们这颗卫星上天的两个月前,日本发射了他们的人造卫星。我们本来可以当第四,现在只能当第五……”

  在推进航天伟业的征程上,钱老是我们开拓奋进的旗帜。从钱老身上,我们汲取着爱国的力量。钱老历尽波折回到祖国、报效国家的传奇经历,一直是广大官兵为了国家的强盛而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范。基地创业初期,官兵自觉克服极端恶劣的生活条件和巨大的技术困难,用拿枪的手拿起笔,学知识学技术,在向科技进军的道路上艰难而又执着地跋涉,逐渐由导弹航天科技的门外汉,成为靶场试验技术的专家。在基地50多年发展历程中,一代代官兵以钱老为榜样,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忠诚使命重于一切”的价值理念融入自己的血脉,扎根戈壁、奉献航天,无怨无悔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打出了一系列的争气弹、争气星、争气船。从钱老身上,我们汲取着严谨的力量。钱老素以治学严谨著称。当年“两弹”结合试验中,一名操作手发现弹体内部有一根5毫米长的小白毛,他费尽周折、小心翼翼地把小白毛挑出来,消除了试验安全隐患。钱老郑重地把这根小白毛要了去,说:“我要把它带回北京,作为作风严谨细致的典型,教育科技人员。”从钱老身上,我们汲取着创新的力量。钱老常说,人云亦云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上马。当时已是80多岁高龄的钱老,十分关注工程的进展,对发射场的测试发射模式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载人航天发射场很快由构想变成了现实。 

  钱老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钱老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青山绿水之间,钱老的丰功伟绩永远镌刻在航天事业的史册上,钱老的崇高风范永远铭记在东风人的心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钱学森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