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空军官兵拥有忠诚无畏信念 作战训练讲科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9日 12:10  空政宣传部
空政宣传部宣传处副处长申进科(陈艳伟摄)
空政宣传部宣传处副处长 申进科(陈艳伟 摄)

  ■空政宣传部宣传处副处长  申进科

  本文作者真情告白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0年前,我从济南军区部队步入“蓝天方阵”时,正值人民空军50华诞。10年后,我在“空军新闻官”的岗位上战斗一个又一个春秋,迎来了人民空军60华诞。这10年,我亲眼见证了人民空军的科学发展,亲身领悟了人民空军的精神瑰宝。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也许人民空军70华诞之时,我已经告别“空军新闻官”的战斗岗位,告别这个我所热爱并为之贡献青春年华的光荣军种。基于这一切,半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握好历史恩赐于我的战斗机遇?我能为人民空军60华诞纪念活动做些什么?我能为空军40万官兵奉献什么?最后,我作出力所能及的选择:聚焦空军精神和空军文化,为人民空军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尽些微薄之力。

  这篇《高飞远航的力量源泉》,在“忙里偷闲”中写了3个月,运用了很多权威的史料,集中了无数战友的智慧,凝聚了多名教授的心血。11月6日,一位年过六旬、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审阅此文后问我:你准备在哪些大报上发表?我对教授说:哪一家报纸都不发,我的首选是网络媒体。我不在意“多家报纸刊用”的新闻绩效,只期盼与广大网民共享、共论、共商。

  网络媒体,给予了我无穷的力量和无私的援助。永远无法忘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在抗震救灾前线战斗了62天,空军将士的战斗意志、战斗情怀、战斗风采,大都是通过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军网、光明网、中国广播网和新浪网等网络媒体,在第一时间宣告世人、宣告国人的,发挥了其它媒体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铭记历史,感恩不断!

  在英雄的人民空军60华诞之际,我这个“空军新闻官”深深感恩网络媒体,谨以此文奉献给关心空军、支持空军、热爱空军的广大网民,让网友共享空军精神和荣耀。你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永远是空军建设发展的春风和雨露。

  在英雄的人民空军60华诞之际,我这个从百姓子弟成长起来的空军中校,深深感恩激励我奋力拼搏、奋发有为、奋勇前进的空军精神。同时,谨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老话,与正在奋斗的所有百姓子弟共勉。

人民空军高飞远航(谭超摄)
人民空军高飞远航(谭超摄)

  长风浩荡,舒展了万里蓝天。

  红叶烂漫,装扮了盛世庆典。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60华诞的欣喜之中,我们又迎来了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的光辉节日!

  60年来,人民空军沐浴着党的阳光,在战火中诞生、在战斗里成长、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已初步发展成为一支多兵种组成的战略军种。

  仰望一架架缀满红星的战鹰,怎能忘记那威震四海的辉煌战绩!仰望一位位挂满勋章的英雄,怎能忘记用忠诚和勇敢铸就的不朽功勋!仰望一面面布满征尘的锦旗,怎能忘记人民空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空军荣耀将传颂千载;无垠的天空斗转星移,空军精神与日月同辉。我们有理由相信,忠诚无畏、崇尚科学、不辱使命、勇于胜利的优良传统,永远都是人民空军高飞远航的力量源泉。

  ★“忠诚无畏”是浸透到人民空军将士骨子里的信念

  1、一个渴望复兴的民族,总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一支渴望强大的军队,总有一种昂扬奋发的精神。 

  人民空军在不断走向强大的光辉历程中,创造、熔铸的老航校精神、甘巴拉精神、上甘岭精神等,已经成为全军43种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勇猛顽强、敢打必胜”的空中铁拳精神、“千里机动射天狼”的神威导弹精神等,也写入了空军思想政治教育读本。“傲霜斗雪、扎根高原、顽强拼搏、默默奉献”的雪莲精神,今年被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广为宣扬。这些革命精神是空军官兵特有的“精气神”,昭示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忠诚无畏。

  2、忠诚无畏,与人民空军的成长相伴相随。1949年11月11日,空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1950年12月,刚满周岁的人民空军坚决听从党的号令,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尽管当时志愿军空军仅有不到200架飞机,飞行员在喷气式战斗机上平均仅飞过14小时38分,但他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迎击强敌,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首创世界战争史上大规模使用喷气式战机空战的纪录,涌现出王海、赵宝桐、刘玉堤、孙生禄、张积慧、韩德彩等一大批战斗英雄。

  其实,早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的1950年3月,人民空军就投入了解放西藏的作战。当时,祖国西南地区经济落后,交通十分困难。步行入藏部队的军需除自带外,必须依靠空投、空运。空军第一代飞行员,克服无高原飞行经验、无地理气象资料、无导航设施等困难,在“生命禁区”开辟了25条航线。1950年4月15日,谢派芬机组驾驶C—46运输机,突破“空中禁区”,首次试航康定,空投成功;5月7日,王洪智机组驾驶C-46运输机,首次试航西康重镇甘孜,空投成功。50多年来,北京——拉萨的航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忠诚无畏,何止在战场、疆场。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雷达站,是世界上最高的人控雷达站。“甘巴拉,甘巴拉,伸手把天抓;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步三喘气,四季穿棉袄”。然而,这里却牵系着一名军校大学生的“雪域之梦”。

  伍长明,1998年由地方考入空军雷达学院,深为甘巴拉雷达站官兵为国奉献精神所感动。2001年毕业之时,坚决要求奔赴甘巴拉,不料却被分配到云南边陲。尽管那里也很艰苦,工作干得很出色,伍长明却总是为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心有不甘。2007年,上级组织优秀技术干部上甘巴拉雷达站交流锻炼半年,他有幸参加。交流结束,他再写申请坚决要求留在雪域高原,上级党组织为其真诚所感,破例批准。就这样,伍长明在孜孜以求8年之后终偿夙愿。

  伍长明的执着和忠诚,是空军雷达学院万千学子不畏艰险、为国奉献的生动写照。据统计:从1975年至今的34年间,这个学院毕业的数万名学员,100%申请到边疆和艰苦的地方去工作;100%服从毕业分配;100%按时报到。其中有2000多人成为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15人荣获“祖国边陲优秀儿女”奖章。

  4、忠诚无畏,是浸透到人民空军一代代将士骨子里的信念。只要党和人民需要,空军官兵总是义无反顾、舍生忘死、勇往直前。1998年,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空军投入兵力46.8万人次,在南北两线和空中地面全面展开抢运物资、转移群众、排除险情等行动,胜利完成了抗洪任务。2008年1月,面对百年不遇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空军投入兵力10万人次,在空中、地面全面展开抢运物资、排除险情等行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空军迅即开辟空地两个战场,在全国49个机场、60%的范围投入救灾行动,创下了我军航空史上单日出动飞机最多、飞行强度最大、投送兵力最多等多项纪录,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在这份答卷中,“空降十五勇士”书写了闪光的一笔。历史不会忘记,2008年5月14日,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带领14名技术骨干,在无地面引导、无对空指挥、无气象资料条件下,从4999米的高空伞降到茂县,在第一时间内了解茂县灾情。十五勇士冒着多次余震,在灾区奋战7个昼夜,翻越4座3000多米高的山峰,徒步220公里,营救和疏散被困群众1000余人,先后在7个乡55个村庄侦察灾情,向上级报告重要灾情30多批次,为指挥部指挥部队开进和部署抗震救灾提供了科学的信息依据。有网友建议: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增加一篇文章:《十五勇士4999米高空伞降茂县》。让我们的孩子在认识“大渡河十七勇士”、“狼牙山五壮士”的同时,也铭记“空降十五勇士”!

  5、忠诚无畏,不让须眉。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执行运输任务的是女领航长于富兰、女飞行员于志苓、女领航员张连芳。海上航空磁测,是一项艰苦而具有风险的任务,女飞行员们连续3年参加这项工作。中国第一位女试飞员张玉梅,在她10多年的试飞生涯中,出色地完成了我国第一代某新型飞机航空电子综合系统和国产运七飞机的出厂定型等数十项重大科研项目的试飞任务。

  2009年10月1日上午,我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作为“85后”的一个特殊群体,参加国庆首都阅兵。尽管北京阳光明媚,但她们驻训的机场能见度只有1.3公里,气象条件在所有保障阅兵的机场中最差。这种情形下能不能按时飞向北京,既是意志的考验,更是生死的考验。作为最后一个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空的空中梯队,她们肩负着太多的责任和期待,以悲壮的战斗决心迅速确定了长僚机组500米跟进起飞集合的方案,梯队飞机56秒内一次全部升空。

  “精彩飞过天安门广场开始返航那一刻,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陕西咸阳籍女飞行员贠璐说。人民空军近年来涌现出的梁万俊、李中华、李剑英、李峰、孟凡升5名“蓝天英雄”,是女飞行员崇拜的偶像。他们在生死关头作出捍卫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同样抉择,化作一种“忠诚无畏”的信念,融入女飞行员的血脉,激励姐妹们不惧风险、奋勇高飞。

  6、忠诚无畏,源于空军将士对党和人民的感恩之心。60年来,人民空军一直得到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早在解放初期,为修复扩建机场,地方政府全力以赴,人民群众无条件支援,刚刚翻身解放得到土地的农民,就把养家糊口的土地无怨无悔地献出,不到5年时间就整修扩建了94个机场。抗美援朝时期,空军赴朝作战,人民群众听说作战飞机数量不足,就自发捐钱买飞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用半年义演170多场的全部收入,捐购了1架米格-15战斗机,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现在还收存在中国航空博物馆。

  正像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空军飞行员李剑英烈士生前曾说的那样:“老百姓对我们那么好,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 李剑英壮烈牺牲后,人们发现,他有充分的理由选择跳伞,但在他飞了很多年、非常熟悉的这条下滑线下面,有7个自然村、814户居民,还有高速公路收费站和一个砖瓦厂,飞机一旦失控坠落下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将遭受极大损失,后果不堪设想。危难时刻,李剑英牺牲了自己,选择了人民……

  谈起李剑英的“感恩之心”,空军雷达学院著名教授喻承久深有感触:人民的养育情,比大山还重,比大海还深。人民空军回报人民最根本的是什么?就是要出色履行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和任务,即打赢战争,保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保卫人民的幸福生活。

  ★“崇尚科学”在人民空军这个高技术军种深入人心

  7、飞行,是充满艰险和挑战的职业,也是最讲科学的事业。“崇尚科学”这4个字,在人民空军这个高技术军种深入人心。

  飞行员梁万俊、李中华、李剑英、李峰、孟凡升,之所以能成功捍卫国家和人民群众至高利益,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崇奉一种科学精神:既在生死关头英勇顽强,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严格按规律办事,把压倒一切困难的气概同科学态度统一起来。

  “试飞员跟最先进的飞机打交道,关键靠脑子,不能光靠胆子!”这是梁万俊的一句口头禅。当年他处理特情成功,背后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大队长雷强的科学决策。梁万俊驾机起飞之前,飞行高度有两个选择,一个是12000米,一个是10000米。当时征求雷强的意见,他考虑了一下说飞12000米。雷强这个选择,实际上为在出现特情的时候赢得了2000米的高度,这样梁万俊才有足够的高度空滑回来。事后他想,雷大队长这个选择是随便说的吗?不是,那是他在对飞机性能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理性的决策。

  从容面对生死,是李中华英雄精神的内核之一。每次试飞重大风险课目,他总是把头发剪得整整齐齐,胡子刮得干干净净,飞行靴擦得锃光瓦亮,飞行手套洗得干净雪白,微笑着登上战机,去迎接死神的挑战。然而,李中华20次与死神“掰手腕”,次次化险为夷。靠什么?绝不是靠运气,也并非仅仅靠勇气就能做到,更重要的是靠科学素养和理性思维。

  李中华说,他在试飞过程中,有时候会飞出规定外的动作和结果,那也是建立在科学推算基础上的,是和试飞专家、设计专家交流讨论后才飞出来的,而绝不是“拎着脑袋”创造的记录。

  8、“崇尚科学是一种时代精神,是科学发展形势所需、科学发展责任所系!”在多次重大军事行动中大显身手的兰空航空兵某师师长钱世平认为,要靠知识和技术,握牢“听党指挥”的钢枪;靠智慧和创新,激活我们的战场思维,努力实现知识力、创新力和战斗力的同步跃升。

  “黄河冰凌滚滚去,只是不闻炮声隆”,这是沿黄群众对该师近年来以科学精神和环保意识圆满完成抗击黄河凌汛任务的由衷赞叹。

  黄河凌汛大多发生在春季河水开始解冻时期,次数多,危害大。2007年春天,由于黄河流域气温变化异常,某河段累计封河720公里,封河迟滞时间之长为历年少有。接到地方政府的求援和上级机关的命令后,这个师立即派作战、领航、气象部门的骨干力量进驻黄河防凌前线,投入紧急备战。

  “请求空军出动飞机轰炸,是抗击黄河凌汛危害迫不得已的最后一招。不炸凌而取得防凌胜利,得益于军地双方崇尚科学、密切协作!”一些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说。针对随时可能出现严重的渗漏、决堤等险情,空军出动多架次轰炸机,进入冰凌堆积区进行空中侦察,及时准确掌握凌汛信息,并作出科学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协同当地防汛部门,在沿黄各地分别组建凌情观测队、巡堤查险队,对什么情况下炸凌,什么情况下不炸,都制定了预案。

  不炸凌而取得防凌胜利,节约了兵力,使沿黄地区群众受益良多:一是有利于做好黄河环保工作,对提高沿黄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二是增强了沿黄群众的心理防御能力和安全感,大家坚信人民空军讲科学、靠得住,有能力以最小代价战胜黄河凌汛危害。

  9、带头崇尚科学,是空军各级指挥员的一个“主心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什邡市蓥华镇部分受灾群众被空降兵某师官兵及时救出。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新的灾情又无情而至:附近生产磷肥的蓥峰化工厂发生泄露,进而产生的大量有毒气体溶入了浓浓的烟雾中……

  灾情再次告急!驻扎在附近的空降兵“常胜模范连”60名官兵个个请战出征。面对这股勇猛的士气,师长牛七伟在感动之余格外镇静。他的“动员令”简单明了:工兵、防化分队80名官兵当先锋、打头阵,“常胜模范连”60名官兵配合行动。

  “师长这次用兵不一般!”大家迅即向厂区开进的同时,都对牛师长的科学指挥投去了信赖的目光。经过140名官兵两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成功地排除了这起险情。

  牛七伟说,在类似处理毒气泄露之类的问题上,绝不能去逞匹夫之勇,而必须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力量。作为一名指挥员,只有带头崇尚科学,才能赢得战斗员的信赖,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战斗员的生命安全。

  10、这是我军抗震救灾史上彰显科学力量的一次范例:2008年6月10日,按照成都军区空军某指挥自动化工作站女高级工程师王君提供的目标位置信息,四川省军区官兵在汶川县映秀镇西北方向7.5公里的高山密林中,找到了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失事的直升机。

  当5名机组人员的遗体运回成都凤凰山机场时,这一历经10多天、出动10万余人次的大搜寻行动划上了句号。在为之付出心血、汗水和智慧的万余名官兵中,王君这位巾帼英雄发挥了关键作用。 

  直升机失事后,王君就一直在思考能否在直升机留下的航迹上寻找失事线索。期间,她利用指挥信息系统的重演功能,反复推演5月31日14时50分以后直升机的航迹。刚开始,她看到航迹点很散乱。当把这些散点连成线后,她发现在映秀镇至映秀西北方向,有一小段连续的航迹,时间只有1分40秒。结合对目标点的高度显示分析,她大胆推测:这条航迹可能就是失事直升机留下的。

  6月8日下午,王君鼓起勇气向成都军区空军有关领导报告:“在我们指挥信息系统中,可以看到5月31日失事直升机的一些航迹。”这位领导立刻召集有关人员一起分析推算,认为这条航迹就是失事直升机留下的,最后一个航迹点就是失事点。王君说:“思路决定出路,是‘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打开了我的思路!也可以说,是一条科学思路启发了我!”

  与王君并肩投身抗震救灾的我军第一位政治工作学女博士周薇认为,崇尚科学,就是要用科学的眼光观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用科学的思路解决问题。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才能破解重大现实问题,才能加快推进科技强军战略。这是我们国家的大幸、民族的大幸、军队的大幸。

  ★“不辱使命”成为人民空军一代代官兵的矢志追求

  11、在人民空军的序列里,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没有机会驾驶战鹰翱翔蓝天,却是战鹰放飞的“把关人”。他们以能力、责任和胆识,忠实履行肩负的使命,为保证飞行员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北空航空兵某团五级士官张新员,就是这支队伍中的杰出代表。

  在部队执行一次夜间转场任务中,张新员用解刀敲击飞机前起落架“U”型固定座,觉得声音异常,随即发现一道细小的油痕。他立即建议对飞机进行探伤,并对其它飞机进行普查。按他的意见办,就意味上至师、团指挥班子和飞行员,下至机务、后勤保障人员,好几天的辛苦全白费了。面对一些劝阻意见,张新员态度坚决,不为所动。探伤结果令大家出了身冷汗:两架飞机的起落架关键部位发现裂纹。

  “自己多尽一份责任,飞行员就能多一份安全!”团里改装某型新机,在暂时没有教材和维护守则、更没有维护经验的情况下,他直面挑战、刻苦钻研,参与编写的《某型飞机维护规程》填补了我军空白,为保障该型飞机安全飞行提供了技术支撑。教练机前舱开罩容易影响新飞行员操纵注意力,是飞行安全的一个隐患。张新员“异想天开”,大胆建议改为后舱开罩。目前,张新员创造了空军历史上战士代理机械师保障飞行安全的最高纪录,荣获全军首届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

  在人民空军科学发展中不断成长的张新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豪情倍增。经过60年的建设,人民空军已发展成由多兵机种合成的战略军种。张新员说,不论是哪个兵种,履行使命都离不开能力、责任和胆识的有机统一,如果“心有余而力不足”,就会给“不辱使命”留下遗憾。

  12、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给空军飞行员梁万俊的颁奖辞这样写道:鹰是天空中最娴熟的飞行家,但是他却有比鹰还要优秀的飞行技能。万米高空之上,数险并发之际,他从容镇静,瞬间的选择注定了这次飞行像彩虹一样辉煌。生死8分,惊天一落,他创造了奇迹!为你骄傲!中国军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历数梁万俊、李中华、李剑英、李峰、孟凡升等“蓝天英雄”,无不在壮举瞬间彰显了过硬的能力素质。比如李峰,当他驾驶战机在高度3320米、距离机场50多公里做“向上瞬间急转弯”动作时,飞机“降转信号灯”突然告警。生死关头,李峰仅靠目视操纵,柔和坚定地控制住飞机姿态,稳稳地放下起落架,准确无误地操纵飞机滑向机场,在跑道上安全着陆。有关航空专家称,李峰对这起重大特情的成功处置,避免了巨额国家财产损失,收集了宝贵的新型战机空滑迫降数据,为后续训练处理类似险情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李峰所在的航空兵某师,组建于1950年,曾开创了空军作战史上的4个先例:用螺旋桨飞机击落喷气式战斗机、击落B-26轰炸机、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击落敌机、夜间海上击落敌机。师长刘国胜在陆军作战部队代职副师长时,学会了操纵装甲车辆及各种轻重武器,被称为“上天能驾机,下地开坦克”的多能师长。刘国胜认为,只有大力倡导“力能从心”,才能确保“首战用我”和“用我必胜”一致起来。

  13、“用我必胜”要善于破旧立新、自主创新。这是我军空管领域学科带头人陈志杰带领科研团队奋战13年的实践结论。空中交通管制,事关国家领空与国防安全、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和对外交往大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空中交通管制一直采用纯手工作业,靠铅笔、尺子在空域图上进行人工指挥,各级管制中心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空中管制组织难度大、效率底,严重影响和危及军事训练和民航运输安全。

  “建立适合我国我军特点的自动化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是我们新一代知识军人的历史使命!”陈志杰说。作为我军第一个航管研究室首任主任,他和科研团队一起,克服国外技术封锁、国内没有相应技术资料和研制经验等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地走上自主研发之路,用13年时间打造了“新一代空中交通管制平台”。

  这项自主创新成果,使我国我军航空管制技术进步幅度实现了30多年的大跨越,与西方发达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协调和集成系统基本相当。目前,依托该项创新成果建成的全军空中交通信息传输服务网络已在空军、海军、陆航各级航空管制部门安装投入运行,极大提高了我军飞行保障能力,提高了我国空域的利用率,增加了飞行流量,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4、与陈志杰这位科研战线上的将军、一等功臣相辉映,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空军特招大学生干部陈爽,在知识报国、不辱使命中创造的科技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样可圈可点。

  入伍16年来,陈爽以敢吃“螃蟹”的创新精神,成功解决我军信息安全领域多个重大现实问题,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正如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评价的那样:“陈爽凭着胆识和谋略,为信息安全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的创新实践告诉我们:作为一名知识军人,能力、胆识与谋略一个都不能少。强调胆识,并不是主张不切实际的蛮干。在“做什么”确定之后,“怎么做”同样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步骤。陈爽之所以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实现那么多的技术创新,有自知之明的自信心只是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更为重要的,则是他善于抓住那些对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具有战略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选准创新的突破口,在“怎么做”上动脑筋用谋略,既敢做又会做,这才牵住“牛鼻子”。

  “科技干部要在追求科学中不辱使命!”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逝世后,陈爽在一篇纪念文章中写道:“为什么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老生前的困惑,也是钱老身后留下的拷问。面对拷问,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首先要告别浮躁与功利,一心一意追求科学,一往无前攻坚克难。

  ★“勇于胜利”优良传统滋养一代代英雄的空军将士

  15、在48秒内作出3次重大抉择!2009年“八一”前夕,空军航空兵某师一级飞行员孟凡升在华北某市的一个机场驻训时,驾驶某新型战机遭遇我军历史上罕见的重大空中特情。为避免战鹰坠落在人口稠密地区,孟凡升沉着应对、科学处置,既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又成功实施跳伞,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孟凡升说:作为一名牵系人民福祉的飞行员,你没有资格去想“牺牲”!特别是在人民群众处于危难之时,你必须全心去想“胜利”,去争取捍卫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最大胜利!

  “勇于胜利”,在人民空军不仅仅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军种文化、一种优良传统。从王海、赵宝桐、刘玉堤、孙生禄、张积慧、韩德彩等战斗英雄,到今年国庆阅兵中驾驶国产新型战机飞跃天安门广场的航空兵师师长顾维峰、刘殿君、钱世平、李文俊、刘国胜、王建民,都在挥洒蓝天中谱就了一曲胜利凯歌。

  16、“勇于胜利”,是人民空军60年光辉历史中的一个“主题词”。1958年7月29日,入闽作战第一批航空兵部队到达前线第三天,粤东沿海浓云密布,雷雨交加。11时许,国民党空军刘景泉带领F—84G飞机4架,贴着云层,低空向汕头方向进袭。时任航空兵某师师长林虎果断地命令大队长赵德安率领4架米格-17F型飞机起飞迎击。一场激烈的空战,在南澳岛上空打响。赵德安大队击落敌机2架、击伤1架,自己无一损伤,以三比○的战绩首战告捷。毛泽东主席高兴地对刘亚楼司令员说:“祝贺你们旗开得胜!”

  1959年10月7日,国民党空军一架高空侦察机窜入北京通县上空进行侦察活动。空军地空导弹第二营营长岳振华凭着优秀的指挥才能,及时正确地定下射击决心,随着巨大的爆炸声,敌机的残骸迅速坠落。此举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先河。

  1962年9月9日,二营在南昌设伏时,对进入火力范围的敌U-2飞机突然发射,将其击毁,取得第一次打U-2的胜利。周恩来总理夸奖说:“很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1963年12月26日,国防部授予该营营长岳振华“空军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64年6月6日,国防部授予该营“英雄营”荣誉称号。

  1964年7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真、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了“英雄营”全体官兵。这是毛主席在建国后惟一接见过的一支整建制部队。在首次击落U-2飞机时,毛主席听完岳振华战斗经过的汇报后,手一挥说:“打下一架就给他加一颗星!”于是,人民军队里就破天荒地产生了这样一位特殊的“大校营长”。

  1978年,在被誉为“科学的春天”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英雄营”当年战斗中首创的“近快战法”,获得科研成果一等奖。一个来自基层的、纯粹的军事战法获得如此高的奖项,同样成为“英雄营”创造的另一项纪录。

  17、像这样载入史册的胜利纪录,在人民空军60年的光辉历史上数也数不清。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这次核试验中,空军先后出动伊尔—12等14架次飞机,完成了空中运输、烟云取样等任务。早在5至7月,空军就组建了马兰独立雷达营,组成了效应组和飞行大队,建立了通信、导航、气象和机务保障分队。8至10月,先后完成了空运产品、烟云取样、爆炸剂量侦测、空中摄影、进入沾染区观察爆炸效果等任务。空军航空兵某师郭洪礼、李传森机组,驾驶伊尔—12型飞机,成功地取得了蘑菇云样品,获得了宝贵的试验资料,荣立集体一等功。

  1967年6月17日,航空兵某师徐克江机组驾驶图—16型轰炸机,首次空投氢弹试验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核武器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徐克江机组荣立集体一等功,聂荣臻副总理亲切接见了机组全体同志。

  1971年12月31日,航空兵某师彝族飞行员杨国祥驾驶挂有实用氢弹的强—5甲型飞机,在我国西部靶场作投掷试验。由于挂弹推脱机构出了故障,三次均投不下,不得不带氢弹返场着陆,一时出现了惊心动魄的场面。着陆时万一氢弹意外脱落或受到震动引起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当时,除一名指挥员外,试验基地所有人员全都转入地下。飞机在杨国祥沉着冷静地驾驶下,安全着陆。之后,1972年1月7日,杨国祥驾驶强—5甲型飞机再次升空,成功地投掷了我国第一枚实用氢弹,荣立一等功。

  18、“不放弃、不抛弃,才能求胜利!”这是战斗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的空降兵某团官兵,在2008年抗震救灾斗争中创造的“小木岭精神”。

  带领这支英雄部队夺取胜利的空降兵某师副师长孙向东至今铭记:地震后短短3天,在小木岭发电站的引水涵洞里已经聚集了700多名矿工。可是,他们很快就陷入新的绝望,随着余震不断,老天爷把通道退路全部齐刷刷斩断,700多人拥挤在涵洞里,犹如蹲进了水牢。有几个头面人物四处探路,全都无功而返。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小木岭这块山坡成了一座孤岛。一天,两天……五天过去了,小木岭上的700多名矿工,每天都面临着生离死别的危险。

  危急关头,这支当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出赫赫声威的英雄部队来到小木岭跟前。官兵们冒着余震频发的危险,沿着小木岭100余米高、约70度倾斜的悬崖峭壁,自制软梯,攀援而上,经过三天两夜的苦战,硬是救出了一度难以求生的700多名矿工。那一刻,已经蓬头垢面的矿工抱头痛哭……

  被泪水模糊了双眼的,还有我们的战士。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默默地看着这一幕人间悲喜,内心涌动着巨大的温馨。58年前,革命前辈黄继光在朝鲜战场惊天地、泣鬼神,和战友们创造了伟大的“上甘岭精神”;58年后,他们在抗震救灾战场上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排除万难、务求必胜,创造了同样伟大的“小木岭精神”。

  ☆19☆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欣喜地看到:生生不息的老航校精神、上甘岭精神、甘巴拉精神、空中铁拳精神、神威导弹精神、小木岭精神、雪莲精神……化作特有的空军文化:忠诚无畏、崇尚科学、不辱使命、勇于胜利!

  这些革命精神,如路标、如灯塔、如巍巍丰碑、如万仞高峰,一直矗立在空军官兵的心中。这些文化瑰宝,如今已经走出了孕育它们的部队,成为空军40万官兵,乃至三军将士、亿万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相关专题:空军建军60周年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空军建军60周年

更多关于 中国空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