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武警研制成功瞬时阻车系统用于防范汽车炸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30日 07:10  解放军报
江鹰
江鹰

  本报记者 张建军 刘彦军 本报特约记者 史照栋 齐明宇

  举翅云天近,回眸燕雀稀。

  有这样一只“雄鹰”,他生活在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却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密切注视着蓝天下的一草一木、和谐安宁。他创造出一项项纪录: 10多年来,先后研制出20余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警用装备器材,其中10项获国家专利,3项被武警部队列装。

  他以胸怀蓝天的大爱,忠诚守卫着脚下的大地,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8次,当选第十二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他,就是被军委领导誉为“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典范”的武警江苏省总队苏州市支队支队长江鹰。

  “猎人捕捉器”与身上的钢钉和“文身”

  “不好啦,有人被炸伤了……”

  2002年9月16日中午,浙江红星机械制造厂内,随着“嘭”地一声巨响,一团火光冲天而起,有两人被爆炸的强气流掀翻在地,其中一名少校警官脸上被熏得乌黑,衣服烧出几十个大小不一的黑洞。

  这名少校警官就是时任武警苏州市支队副参谋长的江鹰,他在试验多管“猎人捕捉器”时意外发生爆炸。当官兵们把江鹰扶起,才发现密密麻麻的火药残渣已钻进他左臂的皮肉。

  伴随失败而来的是有人的不解:作为带兵人,把兵带好就行了,瞎捣鼓个啥?

  当晚,江鹰无眠,往事在他脑海里闪过——

  1997年9月的一天,支队接到命令,配合公安机关抓捕两名持刀歹徒,时任作训股长的江鹰受领任务后,立即带领8名特战官兵赶赴设伏地点。让江鹰心痛的是,在与歹徒短兵相接的搏斗中,一名战士的左臂被砍伤。

  当天,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不光要带领官兵打胜仗,还要把伤亡减少到最低限度。从此,江鹰暗下决心研发装备。他第一个研制的项目是被新闻媒体称为“擒贼网”的网式捕捉弹。

  1998年3月的一天,江鹰到驻守在太湖西山岛的某中队检查工作。

  夕阳西下,太湖微波荡漾。一路上,他看到渔民把一张张抛开的大网撒下去,拉上来一网网活蹦乱跳的鱼……

  看着、看着,江鹰心中“怦”然一动。如果官兵执勤时能和渔民一样,用一种网状的物体,在适当距离抛射并将犯罪嫌疑人困在网中,既能有效抓捕罪犯,又能防止受到伤害,岂不幸哉?

  搞科技研发,对于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江鹰来说,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无数个不眠之夜,江鹰潜心钻研机械设计制造知识;双休日,他成了苏州大学、苏州轻舟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技术人员的“学徒”;到南京出差,他缠着南京理工大学枪械专家问个不休。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江鹰在拜访杜邦公司时终于找到一种名叫“凯芙拉”纤维的“织网”材料,织成绳不易割断,并可阻燃。他设想用这种绳织成网,通过某种装置发射,网在向前运动中张开,碰到物体网绳自相缠绕,实现捕获目的。图纸形成后,他利用休假时间,一连半个月吃住在工厂,与技术专家一起研制、试验。

  一天,妻子张晓萍回到家,看到江鹰正在撕扯着一个渔网,家里到处都是网线和实验器具。

  “快点、快点,过来搭把手。”江鹰嘴里咬着一个线头,两手拉着网角,样子十分滑稽。张晓萍忍不住“扑哧”笑出了声:“你看你,简直就像一个渔夫。”

  渔夫织网为打鱼,江鹰织网为打赢。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在第二天汇报表演时,发射器再次发生爆炸,一中队中队长詹强被炸伤,眼睛瞬间失明,经过一个月治疗才得以康复。

  “看他就不是搞研究的料”、“支队的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的牌子全让他给砸了……”指责、埋怨接踵而至。

  夜深人静,妻子泪眼婆娑问他:“老江,你这样做到底图个啥?”

  江鹰握住妻子的手说:“我不图名、不图利,图的就是战斗力!”

  夏日的江南,酷热难耐,豆大的汗珠从江鹰额头渗出,“啪嗒啪嗒”落在设计图纸上。他突然一个机灵,现在是炎热的夏季,集成线路中可能有某种材料不耐高温,否则怎么早上发射正常,上午就发生问题呢?他连夜赶往厂家验证。经过近8个小时检测,江鹰的分析得到证实。原来电子板上有种材料遇到40摄氏度以上高温就发生短路,换上另一种耐高温材料后,问题得以解决。

  “猎人捕捉器”一经问世,就以体积小、强度大、射程远、操作简单、捕获对象不易挣脱等特点,获得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被武警部队和公安系统列装。时隔不久,在配合公安部门抓捕吴江市一个黑社会组织团伙战斗中,支队官兵利用捕捉器,没费一枪一弹,将20余人的犯罪嫌疑人悉数抓捕归案。

  支队副政委詹纪良介绍说,平时的超强度训练和科研,使江鹰右腿严重劳损,右膝盖骨半月板破碎,造成外韧带断裂,前年5月,医生不得不在他右膝盖韧带镶上了2枚2公分长的钢钉。如今,在他的左臂上还有一块特殊的“文身”,那是科研试验爆炸后火药残渣的印记……

  面对两份终日相伴的“人生纪念”,江鹰颇感自豪:“和平年代远离硝烟的洗礼,有几人能享受到这份难得的荣光?钢钉和‘文身’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瞬时阻车系统”与5米长的耳塞

  西方有句谚语:能爬上金字塔的动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江鹰既有鹰的冲劲,更有蜗牛的韧性。

  “9·11”事件后,国内外反恐形势异常紧迫。国外经常发生遭汽车炸弹恐怖袭击的事件。痛心之余,江鹰思索:如果有一种阻立停的阻车器,类似事件完全可以避免。他专门到市场上进行考察,发现现有的阻车装置效果很不明显。江鹰设想,如果用一种爆炸式阻车钉,在扎进车胎的瞬间,很快在轮胎内部发生爆炸,就能达到快速放气阻车的目的。

  刚开始,试验进行的比较顺利,但缺陷很快暴露出来,车辆放气后要行驶100米左右才能停下。100米的距离能发生多少险情,会伤及多少无辜?江鹰大胆地提出“瞬间阻车”概念,让钉子一扎进去,车辆立马“趴窝”。

  这是又一轮伴着生命危险的试验。

  场地安排在一段还没正式通车的高速公路上,车子是支队报废的一辆老式吉普车。江鹰拍了拍驾驶员姜学军,算是给他“打气”,然后坐到副驾驶位置上。

  发动,加速,疾驶……就在车辆冲过一座事先搭起的木桥时,突然,一块钢板“嘭”地一下从桥面上弹了出来,整个车子瞬间失去控制,一头撞进路边一个废弃的房子里。

  副支队长陈朝才至今心有余悸地说:“当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认为肯定是车毁人亡。”

  所幸的是,江鹰和司机只是短暂休克,当他们一瘸一拐走出来时,现场的人才松了口气……

  一年多时间,江鹰经历了10多次车翻人伤的危险,“瞬时阻车系统”终于获得成功,以扎得进、留得住、放气快等特点被武警部队列装。

  随后,“江氏兵器库”再添“新成员”:综合通信指挥车、圆盾防暴发射器、三光合一射击指示器和智能枪支管理系统。

  2008年10月,苏州市“杰出人才奖”表彰大会上,中科院院士徐南平握着江鹰的手这样说:“你从全市1200万人中脱颖而出,作为一个带兵人,很难得,真是了不起啊!”

  创新能力从哪里来?江鹰认为,学习孕育理性,多一份思考,就多一份追求。他每天坚持自学一小时雷打不动,每星期去一趟书店风雨无阻,他不打牌,不下棋,不逛街,8小时以外陪伴他的只有书籍和电脑。

  1997年10月的一天,时任支队副参谋长的江鹰和时任支队长王勤儒到南京参加省委党校的函授考试,总队一位领导提出晚上请他们吃顿饭。近距离和总队首长接触,不是每人都能碰到的。然而,对江鹰来说,只有一个“求之不得”的机会,那就是能到省城的新华书店淘点书。

  下午考试一结束,江鹰向支队长请假,要到书店买书。王勤儒提醒他:“首长请我们吃饭,说明对咱们支队建设很重视,也是我们代表支队党委当面汇报思想和工作的好机会,不仅不能迟到,而且要提前赶到。”

  可不曾想,直到书店里的灯一盏盏熄灭时,江鹰才如梦初醒:糟了,首长还等着吃饭呢。

  事后,王勤儒又气又喜地批评他:“你呀,简直是个书虫。”

  每晚睡觉前,江鹰总要看书,可妻子想看电视剧。为这事,夫妻俩常闹点小摩擦。一个周末,江鹰买回5根1米长的耳塞,回到家里折腾了一个下午,终于把5根耳塞连接成一根耳塞。每天晚上,江鹰读他的书,妻子戴上耳塞看她的电视,互不干扰。如今,这个耳塞已经用了8年。每当别人问及此事,张晓萍总是嗔怪地说:他一门心思搞研究,真是研究到“家”了。

  无数个不眠之夜,江鹰与一盏孤灯相伴。灯光透过武警支队静谧的大院,与数十公里外天平山下范公祠里的灯光遥相呼应。一位是以诗报国的苏州太守,一位是血气方刚的青年警官,尽管相隔千年时空,但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雄心抱负、执著追梦的坚定信念,却是一脉相承,如惊涛拍岸,声声不息,不绝于耳。

  近年来,江鹰先后阅读了大量军事科技书籍、科普杂志和军事论文,潜心钻研了《新型功能材料学》、《机械设计制造》、《非致命武器》、《激光学原理》等教材,他坚持每天学习,每年完成100万字以上的阅读量,先后写下60多万字的工作笔记和心得体会,发表研究文章30余篇。他的电话簿上记满了专家、学者的联系电话。

  “圆型盾牌发射器”与穿了12年的背心

  几年前,江鹰看一个部队执勤的内部资料片,在一次执行任务中,虽然战士们都拿着盾牌,但还是有人受伤。看着、看着,他的眉头拧成“川”字:为什么面对歹徒的棍棒、石块,现有的盾牌如此不堪承受?如何发挥盾牌的非杀伤攻击力,达到攻防兼备?

  是夜,江鹰辗转反侧。第二天一早,江鹰带上一面盾牌找到苏州大学材料学专家,对其强度进行检测,结果让他吃了一惊,948型PC盾牌的抗击打强度仅为45公斤/平方厘米。

  “在低温情况下,PC材料的抗击打能力还会下降。”面对专家的解释,江鹰心里有了谱,要改变现有盾牌,就要首先找到一种绝对抗击打的材料。在图书馆的资料室里,江鹰看到一种增强聚碳酸酯的材料,性能基本吻合,但造价比较贵。江鹰暗自思量,价格再贵也没有官兵的生命宝贵。他决定大胆一试。

  返回的路上,阳光高照,江鹰心里感到一阵欣慰。突然,一道强光向他射来,瞬间,他什么也看不到了。

  “什么家伙,这么厉害?”江鹰定神一看,竟是路边高楼上一块玻璃墙反射的太阳光。

  江鹰大脑中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创新的激情喷薄而出。几天后,按照江鹰的设计,一种圆形的、中央做成凹面覆上不锈钢可以反射强光的新型盾牌模型诞生了。

  参谋长周金明感触地说:“每一次科研创新之前,江支队长都要到基层官兵中间征求意见,寻找思路,为了研制这种新型盾牌,他带着我到中队召开了10多次座谈会。”

  “如果盾牌可以发射催泪弹就好了。”“盾牌上能不能有照明?能不能装些刺?”战士们七嘴八舌,争相发言。

  江鹰将战士的意见一一记录下来,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江鹰牺牲休息时间,奔波于学院、工厂和图书馆之间,查资料、画图纸、做样品,经过十多次试验,一种集防暴、照明、眩目和发射防暴弹于一体的多功能盾牌终于研制成功,江鹰将它命名为“圆盾防暴发射器”。

  随即,《苏州日报》对江鹰的新发明进行了报道。

  没想到,这件事引起了苏州某精密仪器有限公司顾总的兴趣,他找到江鹰说:“老弟,咱俩可是管鲍之交,我有事相求呀。”顾总和江鹰是老相识,一出口就卖起“关子”。

  江鹰一脸疑惑。顾总哈哈一笑:“违法乱纪的事咱绝对不干,我想让你在我的公司入个干股,不用你拿一分钱,只要节假日里帮我们开发点民用产品,每年底我们可以五五分红,怎么样?”

  “老兄,你真会开玩笑,别忘了我是个特殊材料做成的人,身体里还有2根钢钉……”江鹰委婉地回绝。

  顾总迟疑地盯着江鹰的脸。“凤鸟恋高枝,独木归秀林,老江啊,如果今天你要谈点高尚的,我就奉陪到底。司马迁有两句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马克思说‘经济是上层建筑’,没有物质家园的丰衣足食,哪来精神家园的繁花似锦,我看啊,你的物质家园早就荒芜喽!”

  江鹰没有说话,而是把顾总拉到面前,比了比身高个头,又晃动着两只健美与强壮的胳膊,摆出一种“阿兰德龙”的姿势。

  顾总被江鹰搞得一头雾水:“你这是干什么?想威胁我?”

  江鹰哈哈大笑:“我在告诉你,坚守自己信仰的一名军人难道不比你生活得健康、快乐吗?老弟啊,发财最难的是一块钱,人生不管你发了多大财,永远觉得房子少了一间,衣服少了一件,钱少了一笔,知足常乐吧,如果你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什么难题,可以随时随地打电话给我。”

  像这种邀请“技术入股”、 加盟开发新产品的事,江鹰经常会碰到。支队政治处主任王成明告诉记者:“我有个朋友在苏州一家国际化的大公司任开发部经理,今年3月,江支队长的事迹经过省、市新闻媒体宣传后,他专程来找我,想通过我联系支队长帮助他们开发新产品,甚至当着我的面许诺:如果江鹰想成为百万富翁,只需动动嘴;如果想成为千万富翁,只需动动手;如果想成为亿万富翁,只要肯脱下警服到我这儿当老板。但是,江支队长婉言谢绝了。”

  江鹰真的不缺钱吗?科研之初,江鹰根本没有研究经费,他就将家里多年来省吃俭用攒下来的8万元积蓄取出来买材料、做模具,钱很快花光了,他又瞒着妻子把自家房产作抵押,贷款30万元用在了科研上,甚至把岳父给的3万元“私房钱”也用光了。

  支队后勤处处长陈建惠说了这样一件事。去年的一天,他和江鹰在一起打篮球,当江鹰脱下外套露出身上的一件背心时,他一下子惊呆了。这件蓝色的背心已洗得发白,上面还有几个窟窿。事后,他从张晓萍口中证实,这件背心江鹰穿了12年,一直舍不得扔掉。

  苏州是“人间天堂”,更是“消费天堂”。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整个苏州都在刮起一阵“炒房热”、“股票热”。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传奇故事每天都在身边上演。面对伸手可触的一座座金山、银山,有几人能做到心静如水?

  穿着12年的旧背心,江鹰始终在坚守一种追求、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荣誉至上,责任如山,执行第一,和谐为本,核心价值观,人人记心上,支队新发展,需要来领航,实现两个确保,必须它依靠,我们履行使命,完成更圆满……”记者走进每个中队的网络学习室,打开电脑屏幕,音箱里就会响起这首激越雄壮的《核心价值观之歌》。这首歌词写于2008年6月,词作者就是江鹰。如今,这支歌被定为支队队歌。官兵们说,歌声是他们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铿锵誓言。

  岁月如歌。江鹰在歌声中飞翔,带着一群雄鹰,以搏击之志,溯风高歌……

  (上图由本报特约记者刘海山摄)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武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