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海军郑和号训练舰今日出访韩国日本(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6日 10:22  中国广播网
出访女学员登舰人民海军报记者吴超摄
出访女学员登舰 人民海军报记者吴超摄

学员准备登舰吴超摄
学员准备登舰 吴超摄

资料图:中国海军“郑和号”训练舰
资料图:中国海军“郑和号”训练舰

  中广网北京10月26日消息 (记者梁永春)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36分报道,今天(26日)下午4点,230名海军军校学员和青年军官将随同中国人民海军“郑和”号训练舰从旅顺军港启航,出访我国的近邻韩国和日本。这样大规模的军校学员之间的互访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是罕见的。

  25号晚上9点,“郑和”号训练舰上的230名学员完成了出航前的最后准备。再过不到24小时,他们就要扬帆启航,开始这次重要的远洋训练和访问行程。

  在“郑和”号即将开始的这次航程中,中方将首次派出4名海军学员到韩国海军和日本海上自卫队院校进行驻训;日本也将应邀派2名学员,随“郑和”舰进行部分航段的体验航行。

  来自大连舰艇学院自动化专业的大三学员宋洋洋随身带着六分仪和海图箱,他对和韩国、日本学员的交流充满期待:“这次出国定位就是三国海军联合实习。我们要和他们一起在船上一起实习,一起做海图,一起进行航海基本技能的训练。我想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训练的,跟我们有什么不同,这样就有助于提高我们自己。之前,我们对航海技能培训、出访国的礼仪和风俗习惯、各国海军的情况,都做了系统学习。所以说我们这次出访做好了充分准备。

  这次将要出访的230名军校学员来自人民海军的4所院校,其中包括16名女学员。来自海军工程大学的硕士女学员陈丽说:我们舰上一共有16名女学员,其中8名来自海军工程大学,8名来自大连舰艇学院,其中海军工程大学有4名研究生,2名硕士、2名博士。

  记者:原来出过海吗?

  陈丽:没有,是第一次。

  记者:你们都做了哪些准备?

  陈丽:我们自己组织了培训,上了航海课,做了远航实习的准备,还进行了抗晕船的体能训练,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

  本次出访指挥员、海军副参谋长刘毅少将表示,组织这么多军校学员出访韩国和日本,意义深远。

  刘毅:通过院校高年级学员海上实习锻炼和出国访问考察,可以提高学员们的职业素养和素质,正所谓经风雨、见世面。

  记者:通过访问,可以加深国与国军事院校间的了解,特别是青年军官学员、大批量学员之间的交流,可以增进了解,促进东北亚地区和平、迈向和谐海洋。因此,这次访问具有战略意义。

  记者:这次出访为什么会选择“郑和”舰?

  刘毅:首先,“郑和”舰是海军的训练舰,它具备在海上航海实习、学习的场所。同时,这条舰是一艘光荣的训练舰,曾经六次出访,被誉为“海军人才的摇篮”。选择这样一艘舰出访,对广大学员也是一种激励。当然还有一点,就是“郑和”舰的舰名。郑和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当年七下西洋,是友好、是和平的使者。所以,选择“郑和”舰担负这次出访任务,就恰逢其名、恰逢其时。

  记者:展望一下我们这次的出访,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旅程?

  刘毅:首先是友好之旅,也是学习之旅和展示之旅,展示中国海军和平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

  中国之声连线在“郑和”号训练舰上的中国之声特派记者梁永春:

  主持人:现在距离“郑和”号出发还有将近9个小时的时间,在出发之前船员们还有哪些准备工作要做,访问的具体行程是怎么安排的?

  梁永春:今天早晨天气不错,海面上的一层薄雾正在散开,是个出海远航的好日子。郑和号训练舰按照海军最高礼仪挂上了满旗,像是穿上了节日的盛装。今天出访学员们起了个大早,从早上6点就开始在旅顺军岛的码头上列队出操,随后又进行了海军传统的战泊训练,就是军舰入港的时候全体舰员要在舰铉上列队致意。今天上午10点在旅顺军港将要举行一个誓师大会,学员们现在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郑和号舰已经先后访问过美国、俄罗斯等8个国家,中日韩三国距离很近,海上军事力量的交流并不多,这种局面会不会随着这次交流而改变?

  梁永春:是的。应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新的开始,是人民海军面对现实又面向未来的一次出访。因为中日韩三国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但这次仅仅是新中国海军的军舰历史上第二次访问日本,第三次访问韩国。三国之间的军事交流以前还不是很多,但时至今日,三国之间都意识到加强合作和交流更加重要。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郑和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