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海舰队作战支援舰支队装备40种不同类型船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6日 06:50  解放军报

  焦蒲峰 虞起正 本报特约通讯员 侯 瑞

  这是一支装备使用强度超负荷的部队,自组建以来,平均每天都有10余艘不同类型的船艇在海上执行任务。

  这是一支装备管理矛盾十分突出的部队,近40种不同类型的船艇,老的超期服役,新的还没过磨合期;大的有2万多吨,小的还不到100吨;先进的在世界上领先,落后的在国内已停产。

  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依然能够保持所有船艇装备完好率在98%以上,在航率达75%以上。

  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东海舰队某作战支援舰支队。

  从500多吨的船艇主机到几克的小螺丝,一网尽收

  该支队由几支功勋部队合并组建。虽说是个新单位,可大多是“老底子”,舰艇多、型号杂,专业达100多个。

  一次,某船接到紧急备航任务,可船上发电机开关总是跳闸,通不了电。装备部决定更换该部件,与上级器材部门一联系,傻眼了。该船在全国仅此一艘,现已超过服役年限,生产厂家早已对该船零部件停产。于是,他们想到,找驻地厂家进行加工。没想到,船上竟然没有该部件的图纸。几经协调,他们才从上级装备资料库里找到了该部件的结构图。

  故障是排除了,但“一波三折”的经历却让该支队党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装备管理不能再“大呼隆”,必须实施精确保障。

  实施精确保障,前提是要踏踏实实打基础,建立起详尽统一的装备船艇资料和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一场艰苦的战斗打响了。整整3个月,该支队装备部取消了所有的节假日和周末,组成4个调研小组前往所属单位,先后对20多种型号、近40种舰艇的装备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梳理。一艘舰艇一艘舰艇走,一个部位一个部位过,只要是生产年代不同、装备型号不同,他们都一一拍照、登记造册,然后输入网络进行分类。

  如今,从500多吨的某型主机,到几克的小螺丝,舰艇装备的零部件可谓一网尽收,查找起来方便快捷,一目了然。采访中,笔者在装备部修船科,随口点出想调阅某补给船的淡水补给卡口的参数。不到1分钟,卡口材质、尺寸等详细资料就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与此同时,支队长黄新建还亲自带人远赴青岛、湛江等地,到兄弟部队取经,并组织召集各舰船技术骨干300余人重新编写《支队舰船保养细则》、《装备检测手册》、《支队通用装备使用保养手册》、《装备典型故障汇编》等规章制度16册共计60万余字。大到每一台装备,小到每一寸管路,都指定了具体责任人,将装备维护保养细化到每一个步骤和具体动作,落实到每一个战位。

  支队党委还将装备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议事日程。党委常委利用周大交班、月办公会、季度装备形势分析会等场合,分析装备管理的形势,大到各舰船厂修计划的安排、各舰船装备的全寿命管理,小到备品备件的采购。

  61%的官兵掌握了两门以上专业,43%的官兵会维修4种以上特装

  去年年底,针对部分新装备正处磨合期、故障频发,一些老装备超期服役故障率高的实际,该支队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从各船的技术尖子中精心选拔出10人组建应急抢修队,确保船艇不带故障隐患执行任务。

  某船雷达部门班长李雷,业务精湛,技术过硬。平时,船领导把他当成宝贝,谁要都不给。谁也没想到,这样的人才竟然在支队组建应急抢修队时落选了。

  心高气傲的李雷觉得他这匹“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于是在支队局域网“装备论坛”上发出了“怀才不遇”的帖子,提出要与入选的抢修队员比试。结果,不到两小时,就有100多名相似经历的战友跟帖。

  到底咋回事?原来,该支队“独生子”船艇多,有不少在整个海军部队中都是独此一艘,这些船艇上的装备尽管名称相同,但实际操作和使用起来却有天壤之别。这样,不同类型舰船上的技术“尖子”,在其他舰船上业务能力可能还不如一名新手。就为这,装备部在选拔时,把在两条以上不同类型舰船上的工作经验作为硬杠杠。小李和其他技术“尖子”就是被这条标准卡在了抢修队门外。

  这事引起了支队政委雷根法深思。党委会上,大家既忧且喜:忧的是支队装备类型多、型号杂、专业跨度大,原有的人才标准显然不能满足支队当前装备管理需求;喜的是100多条跟帖说明官兵成才愿望强烈,渴望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

  着眼未来海战装备保障,人才仅“一招鲜”是远远不够的,“适应多岗位,熟悉多装备”才是真正的“香饽饽”。为此,支队从更新官兵知识结构入手,先后举办各类装备培训班100余期,邀请厂家、院校的专家教授为官兵讲解装备的构造和原理,培训骨干3000余人次,选派62人参加各级组织的外派培训,一批批骨干和技术能手走进修理车间向工厂技术人员取经学艺,提高装备理论水平。

  在打牢本专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支队逐渐加大官兵复合式训练力度,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他们通过采取“集中起来训、分到点上练、合到一起用”的办法,打破不同型别、不同部门的界限,把同种专业不同岗位的人员集中起来,实施交叉培训、岗位互换、综合培养,从而实现了“一专多能”、“一兵多用”、“一岗多通”。

  目前,该支队61%的官兵掌握了两门以上专业,43%的官兵会维修4种以上特装或其他项目。

  实时准确掌握80%以上主要装备的技术状态

  一次,这个支队参加上级组织的跨昼夜不间断远程对抗演练。谁曾想,演练还没有过半,某船就因装备故障“趴窝”,被迫退出演练。

  “装备平时保养得好好的,咋到关键时刻就掉了链子。”装备部部长姚熞带着问题,沉到基层了解情况。原来,该船官兵在装备维护保养过程中,误认为装备使用频率低,故障自然就少,于是把装备保养的重点放在了装备的外部清洁上,只重视“铜发光、铁发亮”,忽视了对装备本身性能的监测。结果,演练中某型动力设备传动轴因未更换润滑油,出现了故障。

  在接下来的调查中,他们发现该船的问题并非个例。为了防止装备再次出现“亚健康”状态,该支队自筹经费,先后引进了油质分析仪、振动监测仪、温度测量仪等先进检测设备,形成对所属舰艇装备的动态监测机制。

  与此同时,他们制订了《装备动态监测管理若干规定》,对每一台装备的监测时机都作出了具体要求,细化到涉及装备运行的时间、强度、负荷等各个环节,并畅通了战位、班、分队、部门、舰船之间的信息反馈渠道,一旦装备机械在运转过程中出现不正常或发生故障就立即排除。他们还利用电脑对各种性能参数进行统计,通过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分析,找出不同装备在不同时间、季节、强度状态下参数变化和发生故障的规律,实现了故障的在线预测、诊断和修理。

  采访期间,正巧赶上该支队3艘刚刚执行完为期一个月专项任务的舰艇返港,笔者跟随装备部对3艘舰艇的装备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在某拖船机电兵王磊工作桌上,笔者看到了一本记录详细的装备监测登记,上面清楚记录着某型主机在开机运行的不同时间里机器的安全变化。据王磊介绍,这次任务中,他按照该型主机运行50至100小时进行一次监测的管理规定,分析监测已经工作近80小时的2号副机,结果显示润滑剂发生变化,原因是发动机部分位置有磨损颗粒。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支队已先后对近200余艘次2000多台装备进行了全程动态监测,准确掌握了80%以上主要装备的技术状态,判断排除故障隐患1400多次,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重大任务。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海军 舰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