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王朝武
8月下旬,大海深处,烟波浩渺。一场搜捕“敌”潜艇的战斗拉开帷幕。一番较量,“敌”潜艇被牢牢锁定,东航某反潜直升机团反潜直升机随即进行“攻击”……
演练的成功缘于曾经的“败走麦城”。改装之初,该团飞行员想得最多的是飞行技术,认为只要空中飞好了,就形成战斗力了。结果,驾驶技术是飞出来了,可海上协同搜潜训练总是难寻潜艇踪迹,有时即使侥幸发现,也很快丢失。
症结到底在哪里?该团党委“一班人”随即进行了反思:以前总认为有了反潜直升机就有了反潜能力,把飞行技术训练摆在首位,忽视了反潜人员针对性训练。该团反潜人员大多为领航员出身,虽然经过改装培训,但是水声学知识和反潜经验欠缺,听音辨型的本领需要提高。
找准了病因,他们“对症下药”,在反潜培训方面实行4项措施:加强自身听音辨型训练;积极与舰艇部队协调,加大海上搜潜训练比重;邀请舰艇部队的专家授课,同时派出反潜人员到舰艇部队轮训;与舰艇部队互换部门领导代职,增进了解和联系。
根据训练和作战需要,该团反潜部门举一反三,设计制作了“某型直升机反潜计算尺”,减轻了工作和飞行强度,提高了反潜概率。这种反潜计算尺在我军属首创。
如今,该团已经具备了昼夜间反潜能力,完成了护航反潜、基地反潜等课目训练,成为名副其实的“海空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