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敬坡 特约记者 李国文 通讯员 王财山
■10月1日11时13分20秒,空中加受油机梯队飞越天安门
一个空中加受油机梯队,曾承载几代中华儿女的梦想;一项空中加油技术,曾让多少蓝天骄子魂牵梦萦。
看,此次国庆受阅机种最多、协同最难的加受油机梯队飞来了!虽然是第二次亮相首都国庆阅兵,但这次亮相意义非同寻常,这是空中加受油机成功实现空中加油后的首度公开亮相。
鹰阵啸长空,铁臂卫中华。只见3种机型(轰油6和歼8D、歼10三种机型)6架战机跟得紧、间距稳、对得准,威武的机群,精确的编队正向世人展示着中国空军加受油机部队实现的“战略性对接”。
时代呼唤——强大空军必须具备加受油技术
强大的空军必须具备加受油技术!上个世纪80年代末,党中央、中央军委纵观世界强国空军,敏锐地意识到这一战略性技术的重大意义。随后,一纸号令,全国范围内的顶尖级军事专家、学者被召集在一起,开始了我国空中加受油技术的自主创新之路。
众志成城报国心,披荆斩棘强军路。1996年,我国空中加受油技术成型。担负改装任务的广空航空兵某师,是一支英雄的部队。飞机列装部队后,该师官兵斗三伏、战三九,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了加油机的基本性能。
在国庆50周年首都大阅兵上,空中加油机首次亮相便一鸣惊人,迅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突破瓶颈——把加受油技术铸成“长空铁臂”
阅兵现场,只见空中的加油机和受油机形成一个“品”字阵形,蓝天上出现了一幕美丽的“空中芭蕾”。
然而美丽背后,人们却很少知道空中加油飞行是一项高风险、高难度的课目。空中加油飞行的理念和方法均与传统的飞行习惯大相径庭。空中加油时受油机飞行员必须操纵飞机使受油探头撞上加油锥套,才能实现对接。
突破战鹰高空“输血瓶颈”,唯有苦练精飞,才能不断拓宽加受油技术形成战斗力的路子。于是,加油机部队开展空中加油普训,从简单气象到复杂气象,从近距到远距,从陆空到海空,从一般条件到复杂战术背景,从小分队到大规模成建制实施训练,探索出一批异地加油新训法战法,实现了加油机和受油机先后从多个不同地域起飞、准时到达成功加油的目标,使部队远程机动实战能力明显提高。
2005年10月,在与国产歼击机进行加受油训练中,他们又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次同时为2架战机加油、第一次为歼击机加油量最大、第一次保障歼击机滞空时间最长。去年,他们成功实现了同时为2架歼10战机加油,标志着加油机部队“随时段升空、随空域加油、随机型加油”作战能力的全面形成。
密切协同——国威军威在天安门上空彰显
空中机群威猛壮观,观礼台上群情振奋。
此次受阅的空中加受油梯队由3种不同机型飞机组成,不同的部队、不同的机种、不同的飞机性能、不同的组训方法为他们达到“队形准确、衔接紧密、秒米不差、安全无误”的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队形上的一体,到3个单位数百受阅官兵人心思齐,“协同”二字,在他们心中分量重千斤。3支部队分别驻在3个不同省份,在针对性训练阶段,加油机部队受阅机组就多次奔赴两支受油机部队驻地进行训练,一场协同作战提前打响。
时不我待,进驻阅兵训练机场后,他们突出加强准时到达、准确航行、天气适应、精确编队和心理适应能力的“五种能力”训练,重点组织提高飞行员超气象条件下起降、复杂条件下起飞拦截集合和梯队复杂条件下穿云上升下降能力的训练,提前达到了受阅队形标准。
相关专题:空军建军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