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熊永新
初秋,粤东深山傍晚,雨雾蒙蒙。
×号阵地上,南海舰队某岸导团一支由某新型岸舰导弹发射车组成的车队整装待发。
“你部迅速出击,××时××分抵达某地,对某海域‘敌’运输护航舰艇编队实施打击!”此刻,指挥车上传来了上级命令。
闻令而动,山谷中回荡着战车发动机的轰鸣声。黑夜里,战车风驰电掣,向数百里外的战场开进。
“新型岸舰导弹发射车可装载多枚对海导弹,配备先进的信息智能系统,可在岸上对海上舰艇实施精确打击!”指挥车上,发射营营长刘瑞波一边密切注视四周情况,一边对记者介绍。
沿着公路奔袭数小时后,车队转入密林土道之上行驶。 细雨霏霏,道路泥泞不堪,路面凹凸不平。突然,前方小分队报告:“我道路前方200米处被炸,是否改变路线绕道前进。”
“继续前进!”南海舰队某岸导团团长周海云处变不惊。在他的周密指挥下,战车在不断摇晃和倾斜中,一辆接一辆地越过了壕沟,继续开进。
记者好奇地问身边的团作训股长黄钱:“道路状况这么恶劣,你们怎么也不担心出事呢?”黄股长露出自信的微笑:“为了适应复杂的海岸丛林环境,新型岸舰导弹发射车在设计上可谓匠心独具,拥有极为出色的越野性能。此外,我们平时十分注重对司机队伍的能力培养,这点障碍是‘小菜一碟’。”
××时××分,车队在某地准时集结。漆黑之中,导弹战车按预定方案展开,各战位号手迅速就位。
××时××分,上级来电:“接收‘敌’目标指示,方位××,距离××,航向××,航速××……”
“根据目标指令,制定打击方案!”编队指控舱内,信息指挥终端显示屏、武器显控台信号灯不停地闪烁,各类技术参数也在实时更新。各战位操作号手铿锵的应答声此起彼伏。
“接上级通报,阵地周围有小股‘敌特’活动,命令我分队增派哨兵加强警戒。”接到情报,车上数名操作号手迅速全副武装,开始在阵地周围展开警戒行动。记者纳闷地问:“高技术专业岗位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吗,号手变哨兵,导弹发射任务怎么办?”周海云团长解释道,按新大纲训练要求,我们每名号手都是一专多能,部分战位的号手可以同时兼任其他岗位。抽调出几人,不影响打击行动的实施。
导弹发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突然,1号岸舰导弹发射车遇上了麻烦。由于连续雨天,阵地上土质十分松软,出现了斜坡,车辆无法调平。此时,离发射时间已经不到15分钟了,记者紧张得手心不由捏了一把汗。
“别急!”1号导弹发射车车长李隆元沉着冷静,指挥战友们从油罐下取出了4块1米见方的钢板,迅速垫在车轮下。几经调整测试,车辆状态达到了发射要求。
很快,一枚枚导弹昂然挺立,怒指目标海区。发射阵地进入紧张的最后发射阶段。蒙蒙细雨中,发射车上的点点荧光显得更加神秘。
“5、4、3、2、1,发射!”
顷刻间,各火力单元相继发射。导弹带着淡蓝色的尾焰,刺破漆黑的夜幕向海上目标飞去。
“你部成功击沉‘敌’大型运输船,重创一艘驱逐舰、一艘护卫舰!”捷报传来时,战车已行驶在凯旋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