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晓虎 蔡鹏程 特约记者 方立华
舰艇犁浪、战机呼啸、潜艇突防……盛夏时节,经过连续几天的激战,东海舰队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导弹实射演练落下帷幕。
硝烟散去,在海军机关的指导下,东海舰队组织参演部队采取自下而上的形式,对这场导弹实射演练进行了全方位的检讨式总结,重点查找和解决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演练总结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想不到”,在参演官兵心中激起阵阵波澜。
战斗在即,怎么不见“敌情通报”——
“悬念”成为海上演兵的常态
在522舰的演练总结会上,官兵们不约而同地用到了一个词——悬念。
“战斗警报!准备抗击来袭导弹!” 那天的演练场面还历历在目。和往常一样,战斗一打响,舰长李一刚便准时下达了作战指令。顿时,全舰进入一级战备状态。1分钟、2分钟、5分钟……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可雷达显示屏上却没有一点动静!
这种情况出人意料。以前,抗击导弹之前,导调部门都会发来一个“敌情通报”,对靶弹的各种参数进行明确。然而,这一次情况完全不同,整个演练过程处处是悬念,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官兵们的心始终悬在半空。焦急的李一刚正想询问一下海上指挥所,是否推迟了演练?这时,情电班长突然报告:“发现来袭目标!”
来袭目标先后分4批,时间、高度、方位等要素全然不知,让官兵们着实手忙脚乱了一阵。
“此次导弹实射,无处不在的‘悬念’就是一大亮点。让‘悬念’成为一种常态,是我们对未来海战场的一次逼真模拟。”演练副总指挥、东海舰队副参谋长邱延鹏告诉记者。
演练的结果似乎也印证了他的判断。正是在这种应对突然的“忙乱”中,一批新型导弹武器系统的适用性、可靠性及主要岗位职手操作技能得到了检验和锤炼,尤其是某型舰空导弹的最大作战潜能得到了有效验证。
“事实上,演练的难度还可以继续加大。比如说,虽然我们不知道来袭导弹的具体方向,但大致方位我们是知道的,如果几枚导弹同时来袭,实施全向攻击怎么办?”尽管在演练中拦截下了所有来袭导弹,但523舰舰长郑宏标似乎还不太满意。
郑宏标的建议与训练部门的想法不谋而合。舰队演练总结报告中这样写道:“要进一步降低来袭导弹的高度,增加来袭导弹的数量,缩小来袭导弹的时间间隔,通过进一步增加演习悬念,切实提升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
【记者感言】按时出海、准时进入演练海域、导弹来袭倒计时……这种完全程式化的实弹射击演练在以往司空见惯。然而,真正的战争,能按照你的预想,按部就班地发生吗?瞄准实战练兵,就是要使“悬念”成为演练的常态。多一点悬念,才能使实战化训练真正“实”起来,让对抗性训练真正“抗”起来。
击中靶弹,为何被判“拦截失败”——
让复杂电磁环境真正复杂起来
“明明是‘空中开花’,怎么说拦截失败呢?”演练归来的某驱逐舰支队官兵百思不得其解。直到舰队演练总结通报下发,官兵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击中的是不带干扰源的靶弹,而加装了干扰源的靶弹,他们并没有命中。
说起那天的战斗场面,官兵们记忆犹新。当舰艇编队按照指挥所的演练方案,准时抵达就位点时,某舰对空雷达屏幕上突然出现大片雪花。官兵沉着应对,抓住“敌”电磁波干扰间隙发射对空导弹。“轰”的一声巨响,大海上空闪现一团火球。
“敌来袭导弹被我击毁!”然而,就在舰艇指挥员向编队报捷时,另一枚加装了干扰源的靶弹,正在向战舰高速袭来……
原来,真正的目标还在后面。真相大白,官兵们惊出一身冷汗。
说起这件事,演练总指挥、东海舰队政委岑旭告诉记者:这次导弹实射演练,无论是海区的电磁密度,还是干扰手段的种类和强度,比以往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对参演各舰的实战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在演练中走了“麦城”的某驱逐舰舰长赵国胜对此深有感触:“以往的复杂电磁环境演练,电磁环境的构设相对简单,电磁干扰方式比较单一。这次演练从兵力的展开、接敌、目标探测和识别阶段,就一直有岸基电子对抗兵力进行多方式干扰,在导弹末端攻击阶段,还有有源和无源的组合干扰。我们的舰载雷达好不容易抓住了目标,可这个目标却是假的。”
演练指挥组成员、东海舰队司令部军训处处长王志勇告诉记者,电磁环境构设简单,是一些部队过去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次演练,舰队确立了“让复杂电磁环境真正复杂起来”的观念,根据新大纲关于积极探索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法路子,把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对抗与反对抗贯穿演练全程,在复杂电磁环境的构设上取得了很大突破。
【记者感言】构设复杂电磁环境是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的前提。这个环境构设得越复杂,就越能使训练贴近实战,越能磨砺出部队的打赢真功。然而,当前一些部队训练中存在“复杂电磁环境不复杂”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增强技术手段外,更重要的是解除思想上的禁锢,要有超越自己、否定自己、敢于同自己过不去的勇气。说到底,就是要把战斗力看得重于一切。
出师不利,竟然没有挨批评——
不以“命中与否”论英雄
“别提了,憋屈!”说起这次导弹实射演练,某驱逐舰支队的官兵前段时间都讳莫如深。原来,这个支队参演的两艘新型舰艇在导弹实射中无一命中目标,被“剃了光头”。
出师不利,支队领导和参演官兵做好了挨批评的心理准备。然而,舰队下发的演练总结通报,让大家感到很是意外——
指挥部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对“命中率”进行排名,而是对演练的过程进行复盘,通报了导弹实射时指挥部施放干扰的方式、强度以及靶标的各种参数,对复杂电磁环境下导弹射击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演练总指挥、东海舰队司令员徐洪猛告诉记者:评价一个单位在演练中的表现,不仅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作战方案预案是否完善、组织指挥是否正确、装备操作是否规范等是更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单纯以“命中率”为依据判断孰优孰劣,既不客观也不科学。
记者了解到,东海舰队组织的这次演练,全程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进行,在演练海域实施了高强度、多手段干扰。演练中,海上指挥所采用一体化训练支持系统实时掌控各参演舰艇动向,并派出多个演习监察组、数据采集组下到各舰,通过人工记录、现场录音等方式为演练评估收集数据。
海军司令部军训部副部长郁忠介绍说,导弹能否命中目标,受指挥、操作、装备性能、电磁干扰强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目前数据比对的情况看,演练中未能命中目标的两艘舰艇,其组织指挥、装备操作等主观因素方面未见失误。
舰队领导和机关的眼光超越“命中率”,引发诸多新气象。演练结束后,各参演部队积极开展自下而上的检讨式总结,对演练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制订改进措施。一个由海军牵头,军训部门、装备部门、科研院所和地方工业部门20多位专家组成的演练评估组,马不停蹄地赶往参演各舰,与官兵们一起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
【记者感言】演练“打得中”与战时“打得赢”之间并不能完全划等号。仅仅是在演练中打出个好成绩,也不是军事训练的终极目的。因此,不能把眼光仅仅盯在“命中率”上。归根到底,演练的目的是查找战斗力的漏洞和短板。简单条件下的命中与复杂条件下的命中,哪个更有价值?答案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