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航空周刊》网站8月28日报道,五角大楼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最近发布了一个被称为“任务适应旋翼”(MAR)的可变形机翼项目招标公告,包括波音、雷声、西科斯基公司在内的军工巨头均跃跃欲试,有意拿下这份巨额合约。
然而,要吃下DARPA抛出的这块“肥肉”并非易事。该机构对未来旋翼技术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与固定式旋翼相比,新旋翼须增加30%荷载和40%航程,并减少50%的噪音和90%的震动。机翼需要在满足“节约燃料”及“高机动性”两项条件的前提下变化成不同的形状,要能够改变叶片的直径、旋转范围、翼弦及翼端外形等。
对于可变形机翼的优越性,人们在电影《变形金刚》里就曾领教过。影片中,霸天虎的“红蜘蛛”像鸟儿一样随意改变气动外形,将美军的F-22战机打得落花流水。而单就技术优势来说,可变形旋翼也是普通固定式旋翼无法匹敌的,前者更能适应复杂的气候环境,灵活度更大,在实战中的生存能力更强。
自上世纪40年代首架实用的直升机试飞成功以来,人们便不断在直升机甚至固定翼战机的机翼中加入新的元素,希望它们有朝一日能像鸟儿般飞翔。大名鼎鼎的F-14“雄猫”战斗机、V-22“鱼鹰”倾转旋翼机都采用了一些机翼形状调整技术,使机翼的某一部分能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角度和位置。
进入新世纪后,基于开发新一代战机的需求,DARPA于2003年决定启动“变形飞机结构”项目,可变机翼技术再度走红,欧洲的一些企业也加入研发。早在去年,波音公司就测试了基于压电激励技术的“智能”旋翼,西科斯基公司也计划在明年对自己的新设计进行风洞测试。DARPA这次公开招标,是想从各家公司的设计中挑出最有潜力的方案。据悉,MAR项目的成果将会应用到下一代直升机的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