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代烽 特约记者 倪敏芝 丁广阳
“蓝军”一定要是“狼”
——我军第一代“蓝军司令”王聚生心语
对抗演练,说来话长。
1975年6月下旬,南京军区某师在全军首次运用模拟部队诱导演习。当时,是以37辆坦克、10辆装甲车和1个侦察连扮演“蓝军”,在5种地形、8种情况下与“红军”展开角逐。
这次演习是我军对抗训练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然而,此后“红”胜“蓝”败似乎成了一条定律。刚开始,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正常,但后来发现演习变得像“演戏”,“红”“蓝”双方都在走过场。
对抗没有真正“抗”起来,其结果是部队的作战水平上不去。比这更可怕的是:一厢情愿的胜利麻醉人,一些官兵被“百战百胜”的战果冲昏了头脑,真认为“敌”军软弱无能、愚昧无知。
真要是上了战场,肯定是要吃大亏的!于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担任“蓝军”指挥官时,要求扮演的“蓝军”一定要是凶狠狡诈的“狼”,不能再当百依百顺的“羊”。
1983年4月,总参谋部在原福州军区召开了全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抗训练现场会,演示了12个对抗训练课目。之后,对抗训练之风吹遍全军,形成了我军训练史上继“郭兴福教学法”之后的又一次群众性练兵热潮。
上世纪90年代后,针对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全军各部队积极响应中央军委“必须把对抗普遍开展起来”的号召,对抗训练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进入21世纪,随着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目标的确立,我军对抗训练向要素联通、系统融合、军兵种集成、体系对抗方向发展,越来越接近战争的本来面目,成为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有力杠杆。
如今,我已经告别演兵场。但是,我的心始终与年轻的指挥员们在一起。我想跟他们说——
与“狼”共舞,是和平年代我军锻炼成长的必修课,一定要战胜面对“狼”的紧张,练就一身打“狼”硬功,静静地潜伏,警惕地等待目标的出现!
官兵终于大声惊呼:“狼来了”
“进攻满山跑,防御睡大觉。”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部队进行战术训练的真实写照。
“当时虽然也指定了建制内一些部、分队作为模拟‘蓝军’,并进行了相关的建设与训练,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这些模拟‘蓝军’在训练中实际上大多只能起到‘情况显示员’的作用,达不成真正意义的对抗效果。”某训练基地副司令员马跃回忆起往事感慨万千。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次营规模的对抗演习中,一个“红军排”向“蓝军班”阵地发起攻击时,“蓝军”正在吃午饭。令人想不到的是,“蓝军”向“红军”喊话:“你们稍等两分钟,我们吃完饭就马上撤。”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战场上的“生死较量”,竟成了可以“商量着办”的事情。“演练一旦成了摆练,那么纯粹就是练程序、走过场!”一位领导告诉记者:“过去演习所有的东西都提前定好了,同时还要预演一遍。两发红色信号弹一升空,指挥员就无事可干,不用他指挥,战士按程序就能走下来。战士也觉得打仗很简单,只要把战术动作做标准了,该打的子弹打出去,仗就打完了。”
战争是这样的吗?一旦演习成为“演戏”,这种所谓的“演练”反而成了战斗力的“腐蚀剂”。几经突围碰壁,军区实兵对抗演习曾一度被搁置。
进入21世纪后,对抗训练又被提上了军区党委议事日程。经过精心准备,2007年10月,皖东某山地,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机步师与装甲师的自主对抗演习拉开战幕。军、政、后、装全要素参演,步、坦、炮、工和陆航等诸兵种协同。“红军”突破“蓝军”一道道坚固工事,插入纵深地带;“蓝军”依托重重工事障碍,顽强抗击,伺机反扑,迫使“红军”付出高昂代价……
硝烟散尽,给参演官兵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震撼——
以前“敌情”来源多是上级通报,这次演习所有“敌情”全靠自己侦察,双方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才能看清对手企图,调整完善作战决心。
过去围着沙盘研究地形,这次师长、团长亲自带着营长、连长现地逐段勘察研究地形,逐营逐连明确任务,逐点检查构工设障,分段组织协同动作。
昔日组织战斗多是“走程序”,这次演习战场态势一波三折,逼着指挥员扔开“脚本”随机决策……
从“摆练”到自主对抗,对抗演练历经周折,官兵终于大声惊呼“狼”来了!
谁来当“狼”?“狼”在哪里?
“知易行难。大家都知道实兵对抗是和平时期提高部队打仗本领的重要途径,但实兵对抗要落到实处却面临着诸多难题。”南京军区某训练基地参谋长林昆福这样说。
比如,谁来当“狼”?“狼”在哪里?就是让军区领导颇费思量的难题。1980年8月10日,《解放军报》刊登了一篇《“蓝军司令”越演越狡猾,“红军指挥”越练越过硬》的新闻,在全军掀起了“蓝军司令”热。
“‘蓝军司令’打破了很多官兵的僵化思想,促进了我军思想观念的一次大解放。”南京军区副参谋长杨建华感慨地说:“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军的对抗训练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始终在低层次上徘徊。”
光阴荏苒,转眼间,进入了21世纪。“狼,需要培养,需要设计!”2008年6月,军区召开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建设工作会议,百余名主抓训练的将校军官聚集一堂,建言献策,深入进行“依托基地搞对抗”的理论探索,提出了“走进基地受检验、走出基地能打仗”的目标。经过多方考核论证,南京军区在皖南、闽中各指定一个摩步旅担负“蓝军”,要求他们着眼“形似、神似”,在“知敌、像敌、超敌、胜敌”上下功夫。
今年初,记者探访了其中的一支“蓝军”部队,领略了“磨刀石”的厉害:80%以上军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会使用信息化的指挥系统,会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对抗演练,会应用多种现代信息手段进行指挥;拥有军区最先进装备,驾驭的是新型装甲战车,操作的是自动化指挥系统,研究模拟出几十套外军战法……
解决了“狼”是谁、“狼”在哪里的问题,还要有与“狼”对抗的规则。随后,军区先后制定了《合同战术训练基地组织实战化实兵对抗演习指导手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组织实战化实兵对抗演习规则与裁评标准》等5个法规性文件,使对抗做到有法可依。每次对抗演练,导演部派出的信息采集员携带摄录器材,明察秋毫,把参演部队判断是否准确、指挥是否得当、组织是否严密、行动是否连贯尽收眼底,悉数记录在案。
参演的“红蓝”双方指挥员坦言:“有了开展对抗训练的必要条件,‘抗起来’的问题迎刃而解。”
对抗新理念缘于“被狼咬痛”
今年2月底,装甲某师司令部、政治部联合发出通报,公布2008年全师军事训练一级单位。作训参谋王波涛一看通报乐了:9个“一级营”,有8个曾经是上级或师里指定的“蓝军营”。该师师长朱耀忠告诉记者,实践证明,当“蓝军营”不吃亏,“挨打”反而得实惠。
众多的“蓝军营”成了先进,原因有二:一是“蓝军营”确实发挥了“磨刀石”作用,砥砺了“红军”;二是“蓝军”在同“红军”较量中,真正提升了自己的战斗力。
军区军训和兵种部周国建部长告诉记者:“由带着敌情练兵到和‘敌人’一起练兵,对抗演练理念在不断探索中创新发展。”
周部长介绍说:在战争年代,人民军队主要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打仗中学会打仗。解放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部队搞的多是单方演习,山头的草木经常充当“假想敌”,可谓“草木皆兵”,效果可想而知。
历史的车轮在前进,练兵的方法也在改进。回首当年,军区在对抗演练中首次运用了模拟“蓝军”,官兵普遍感到,与“蓝军”进行对抗,针对性强,情况多变,方法灵活,具有很强的实战感。
可是,好景不长,“红蓝”对抗演练就变了味。“红军”按照演习预案设计,从突击上陆、纵深突破、夺取战术要点、再到形成合围态势,一路高奏凯歌、势如破竹;而“蓝军”则是扮演被动挨打的角色,从层层阻击、节节败退,到垂死挣扎、一败涂地,“红胜蓝败”成为惯例。
伴随着新军事变革浪潮洗礼,不少新观念、新思想进入我军军事训练领域。官兵的脑中也萌发了新芽: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训为战而不为看;“红蓝”双方只有真正比高低、比真本领,才能提高战斗力。
告别惯性思维,“红蓝”双方真正“抗”了起来。“红军”集中主要兵力,向“敌”方防守薄弱处发起猛烈攻击,进展顺利。正当他们高兴时,隐蔽的“蓝军”战车一齐轰鸣,从各个方向急驰而来。原来,这是“蓝军”设置的圈套,他们用小股兵力分散“红军”火力,逼迫“红军”立即调整主攻方向。一时间,双方打得难解难分。
对抗新理念缘于“被狼咬痛”。如今,“练为战”的口号越叫越响。在每一场对决中,导调机构构设平等条件的复杂环境,让双方互为对手、互为条件,自主对决、自由搏击,使“红蓝”双方打一仗进一步,吃一堑长一智,互有收获,同步提高。
与“羊”比武,胜之不武;与“狼”共舞,练就硬功。对抗演练成为历练官兵素质的新熔炉。“练兵两年,不如对抗一回!”广大官兵如是感慨。
给“狼”一片成长的新山林
“红蓝”亮剑,殊死博弈。拂晓时分,“红军”的装甲铁流如雷霆之势扑向“蓝军”的前沿阵地。
突然,耳机里传来了刺耳的尖叫声,“蓝军”对“红军”实施电磁干扰。按照事先协同,官兵从容地将电台转到跳频通信上,中断的通信又恢复了……
为保证实兵对抗演习效果,军区按照联合作战全维多域作战的要求,采取制式装备与模拟器材相结合、实体构筑与模拟仿真相结合的办法,构设逼真的陆、海、空、天、电五维战场环境。
记者看到,演习中,除实际动用空军轰炸航空兵,陆航运输、武装直升机外,还使用无人机、靶机模拟显示“红军”强击机、“蓝军”某型战机支援作战演练;“蓝军”按模拟对象构设阵地、工事、障碍,成规模形成了防御阵地工事和障碍体系;利用可遥控的电子声光射击模拟器材,以音响、火光、烟幕等形式,与空包弹、信号弹、遥控炸点、发烟手榴弹相结合,模拟显示各种火器、火力点的打击和射击效果,营造战场氛围……
战斗一场接着一场,对抗越来越激烈。前沿阵地上,战士们不像以往演习那样卧在掩体上面,而是躲在堑壕中很少露面,阵地上几乎很难看到人影。山坡树林间,装甲集群分散隐藏其中,静静地等待战机。
在“红军”阵地一角,某团主攻营士兵陈忠隐藏在堑壕里,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树林、草丛。突然,前方300米处的草丛有一个人影在晃动。他利用地形地物,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翻滚跳跃,向“红军”阵地抵近。就在陈忠准备射击时,只听身上的激光模拟交战系统终端发出了“嘟嘟嘟”的警示声响,头盔上冒出了一股红色的浓烟。原来“蓝军”抢先开火,他已中弹“牺牲”了。
陈忠满脸沮丧,放下武器无奈地离开了阵地……曾参加过实战的某旅旅长王鹏告诉记者:“现在的模拟战场环境比较逼真,置身这样的环境,想不紧张都不行,真打实抗的氛围浓了。”
仿真战场,推动部队训练向实战化逼近。某机步师接到演练命令后刚出营门,远在千里之外的导演大厅立即开启远程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实施全程可视监控,全师人员从登车、铁运、摩托化行军,到选择开进路线和行军队形,翻什么样的山、过什么样的河,走、打、吃、住、藏、联、管、供、修、救等每个演练场景都被全程掌握。基地导演部的大型电子屏幕上,10余个画面将“红”、“蓝”双方的作战态势尽收眼底。
对抗演习场上,用于保证裁决准确合理的新器材新系统随处可见:直瞄、间瞄等火力分别由激光交战系统、火力裁决系统科学裁决;战损消耗由各方裁决员综合双方兵力兵器、战术运用对比、定性定量分析后准确裁决;作战行动采取定点裁决和伴随裁决相结合,依据裁决标准即时裁决。
“过去演习,战术动作做做样子就行;现在战场变得透明后,逼着我们把动作做到位,否则,一露头就会挨打。”一位多次参加过演习的三级士官如此感叹。
“狼”在拷问:今日鹿死谁手
2007年底,南京军区组织某集团军的两个师在某基地实兵对抗,军区主要领导提出:“训练必须对抗,对抗必分胜负。”
演练快结束时,有人找到军区领导诉苦:“手心手背都是肉,将哪一方裁定为负方,对官兵的士气打击都会很大。要不各表扬一通,再讲一下问题?”
“打仗既有输赢,对抗必分胜负。实战是你死我活的残酷较量,实战化对抗演习必是你败我胜的激烈抗争。分胜负,才会有压力、有动力,才能逼着双方出奇招、想绝招,置对手于死地。不分胜负,就削弱了实战性,降低了对抗性,抑制了积极性。”结果,演习总导演断然宣布了胜负。
“对抗训练,难就难在分胜负,狠就狠在分胜负,好就好在分胜负。”官兵的感慨令人回味。去年春节刚过,军区就着力筹划下半年组织两旅两团与两支模拟“蓝军”部队进行4场实战化实兵对抗演练。
对抗分胜负,逼出了准战场上的激烈交锋。对抗中,“蓝军”在阵地制高点架起了某新型光学观测装备,可将10余公里以内的战场情况转为电子信号输送到指挥所,“红军”战斗行动一目了然。
“报告,2号高地北侧山脚发现了若干竖起的无线电台天线。”“放大屏幕!”原来,这是几名“红军”的通信兵。“蓝军”发现,通信兵旁边还有几名军官蹲在地上好像在讨论什么。
经过分析判断,他们认定这是一个“红军”的营指挥所,迅速调集炮火对目标实施打击。几分钟后,导演部反馈的消息确定了他们的判断——“红军”二营营指挥所被炮火摧毁。
此役,“红方”重要目标多次遭“蓝方”炮火精确打击,指挥员一直莫名惊诧。演练复盘时,才得知“蓝方”仍有侦察人员潜伏在自己的阵地中!
自主对抗演练,还成了发现问题的平台、破解难题的课堂。每次对抗演练结束后,他们都专门抽出几天时间进行分层复盘、对口复盘、自下而上逐级复盘,“红蓝”导三方为自家问题“埋单”。
一位打了败仗的副团长感慨不已:“过去赢得稀里糊涂,现在败得明明白白。今天为演习暴露的问题‘埋单’,明天在战场上就会多一分胜算。”
30载与“狼”共舞,南京军区在开展实兵对抗训练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深深的历史足迹。
“随着我军军事训练转变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军的对抗训练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向一个新的高度。”谈起下一步对抗训练的发展趋势,有关训练专家指出:“可以说,对抗训练好处显而易见,趋势不可阻挡,深化势在必行。”
记者相信,持续与“狼”共舞,我军对抗演练之路必将越走越宽,练就越来越多的打“狼”绝招……
相关链接
外军“假想敌”部队扫描
美军:假想敌部队在世界各国军队中堪称最完备,在各军种都建立有假想敌部队,用以对部队进行轮训。第177旅是美国陆军最重要的假想敌部队,由全美陆军坦克兵中的一等好手组成。该旅编制效仿外军旅级单位,所有1500名官兵的训练及部署也相同于外军机械化部队模式,甚至对外军生活习性的模仿也不例外。美国陆军每年有超过12支机械化部队被轮派和该旅进行对抗。
俄罗斯:假想敌部队是第32近卫团。该团曾是苏联红军的王牌部队,冷战后被改编为假想敌部队,主要任务是组织陆军重型师、旅和营在高强度作战环境中,进行近似实战的诸兵种合成训练,同时从参训部队中收集和分析反馈信息,为陆军的训练、作战、编成和装备改进提供第一手资料。苏联解体后,该团地位并没有下降,俄罗斯陆军每年都要由它出面组织数次师、旅团规模的演习。
以色列:假想敌是著名的Mistaravim部队,Mistaravim是由阿拉伯语演变而来的希伯来语,意为不但说话和穿着像阿拉伯人,而且是非常熟悉阿拉伯风俗与习惯的犹太“阿拉伯通”。目前,Mistaravim部队的训练基地位于内盖夫沙漠深处,那里有按1:1比例建造的阿拉伯人房屋。以军特别是南部军区的部队大多要在Mistaravim部队接受对抗训练。
日本:假想敌部队称为“离岛特战部队”,成立于2002年3月,主要负责岛屿特种作战,编制为660人,由两栖突击、特种空降、情报侦察等若干分队组成。为便于岛屿机动作战,各分队除了装备自卫队标准班用轻、重武器外,还从美军购入了大量夜视仪以及两栖特种器材,并专门配备了直升机。日本另一假想敌部队“第一混成团”拥有更大的规模,驻地为冲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