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义权曾登门拜访粟裕秘书处挖掘珍贵资料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8日 14:1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档案事业是一项守望历史、传承文明的千秋功业,把这项工作做好了,也能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

  ——刘义权实实在在认识到自己前行的目标,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2009年4月9日,上午。北京,解放军档案馆。

  在放满档案的办公桌旁,刘义权缓身站起,向来自远方的外国客人微笑致意,当现场的美方成员得知,站在面前的是一个身患绝症的老军人时,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用真诚热烈的掌声向这个中国军人表达尊敬和感激之情。

  “您坚定的意志和力量一定能克服病魔。您是体现中美军事合作交流和中美两国军人友谊的最好见证。”美国国防部负责战俘与失踪人员搜寻工作的助理国防部长帮办查尔斯·雷把一枚写有“保守承诺,你没有被遗忘”字样的纪念章放在刘义权手中,眼含热泪。

  刘义权,这个与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老军人,感动了世界。他的故事,简单平淡,却让人闻之动容。

  平凡人生  如灯塔照亮漫漫航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刘义权借调到豫西山区后方档案库,负责整理1927年至1949年期间我军革命历史档案,工作一直持续了15个月。

  刘义权亲手整理的这批档案,成为解放军档案馆建馆的重要“基石”,其中有许多珍贵档案为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大决策直接提供了重要史料印证。

  1981年5月,党中央讨论《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案)》时,解放军档案馆从这批档案中查证汇总出红军陕北会师时总人数为3.3万余人。根据这个数据,在党中央正式通过的《决议》里,表述陕北会师红军总数为“3万人左右”。

  1981年10月,刘义权如愿正式调入解放军档案馆,在第一档案库工作。他负责清理档案库遗留的十几万件待销毁文件材料,把其中有档案价值的全都精心挑选出来。

  1983年,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刘义权,到军事学院系统学习档案学管理理论、中共党史等专业知识。学习,让他从当初对革命历史档案的朴素感情,升华为对档案事业的价值认同。

  每当这时,刘义权耳边仿似又一次响起了冲锋的号角,一幅幅历史画卷在他眼前闪过:档案事业是一项守望历史、传承文明的千秋功业,把这项工作做好了,也能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

  他又一次实实在在地认识到自己有了前行的目标,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一次,他去陕北一个偏远小城征集档案,档案馆设在一间破旧窑洞里。这里存放了一些红军时期的珍贵档案原件。

  刘义权见窑洞口蹲着一个抽烟袋的陕北老汉,便问:“馆长在哪里?”

  老汉说:“我就是。”

  “没想到如此珍贵的历史档案,竟然存放在这样破旧的窑洞里;没想到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还是有人在默默地守护着这些档案。”刘义权再次深深地领悟到档案工作的意义。

  “还有多少珍贵的历史档案散存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收集、抢救档案的责任很重、时间紧迫啊!”他怎么能不拼着性命干呢。

  就这样,刘义权像铆钉一样钉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

  辛勤工作  如彩霞绽放光芒

  1981年以来,刘义权一直从事军队档案收集工作。

  30多年来,经刘义权之手收集各类档案83万件。

  30多年来,刘义权的足迹遍布国内25个省区市、300多个市县。

  同事感慨:“老刘征集的珍贵历史文献,每张旧纸片都是红色收藏的经典。”

  大家公认,刘义权做军队档案收集工作时间最长、收集整理的档案最多,称他为“军档收集第一人”。

  在解放军档案馆里,红十三军的档案资料曾是一片空白。1991年3月,刘义权偶然得知,浙江、福建等地市县党史办有200余件红十三军档案资料,急匆匆买了一张硬座票,他挤上了开往目的地的列车。

  7日过后,顺利完成任务的刘义权胜利返程。这批档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档案史料展览上,成为一个夺目的亮点。

  我军高级将领档案是军队档案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刘义权在征集中想方设法挖线索、找档案、争资源。1991年7月,刘义权听说粟裕同志秘书处存有重要档案资料,就亲自登门拜访。

  “放心交给我们吧,今后要用档案,随用随调。”

  秘书被刘义权的执着深深打动,粟裕大将的48份档案资料、60多件录音磁带,大量珍贵照片,成为馆藏最为完整的高级将领个人档案之一。

  《红军将帅手迹选》收录有红军经历的78位将帅珍贵手迹380余幅,选用解放军档案馆馆藏档案200余件,其中有50余件是刘义权直接征集进馆的。

  只有对先烈的敬仰,才能懂得一份份、一件件烈士档案资料的真正意义。解放军档案馆保管的大量革命烈士档案,许多是经刘义权之手收集的。

  “档案的搜集,离不开制度规范。”他刻苦钻研档案理论和法规制度,多方听取意见,由他主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接收文书档案细则》诞生。这是我军第一个系统规范军队文书档案移交、接收工作的法规性文件。

  付出就会有回报。刘义权9次受到嘉奖,荣立三等功一次,获解放军档案馆专业最高奖——“兰台奖”特等奖。

  高尚品德  如甘泉润人肺腑

  在刘义权眼里,档案重于一切,甚至重于生命。

  1990年,刘义权到闽北山区征集档案,搭乘顺路车返回县城。途中,雨天路滑,车与一辆运输车追尾,车的前半部钻进了运输车的底部。当时,现场的人乱成一团,刘义权却紧紧抱着装有档案资料的皮包,就是不撒手。

  2003年,刘义权到西北征集档案,乘坐火车硬座返回。一路上,他一直抱着装有档案的密码箱。其他同志想替他抱,他不干。

  “你们年轻觉多,我年纪大瞌睡少,我一拿到档案就兴奋,就睡不着觉,你们休息吧。”这样,密码箱在他怀里,一直被他抱到终点站。

  刘义权一直默默地做着这些“琐事”,无所求,亦无所图。

  刘义权在军队档案系统中是出了名的“死心眼”,工作中,他坚持原则,敢于较真,铁面无私,不留情面。

  1999年5月,刘义权和考核组的同志到总部一个档案工作达标试点单位检查验收。刘义权打开卷宗一卷卷认真检查,发现档案整理、分类编目不符合规范要求。

  “你们这是在做表面文章,外面光里面糠,不符合达标要求。”刘义权直截了当。

  他的“较真”,让这个单位用了3个月时间进行专项整改。后来,刘义权成了这个单位的“义务监督员”。

  刘义权是一个“热心肠”,热情、周到、耐心、细致,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

  湖北一位90岁高龄的李庆仁老人,来信请求解放军档案馆帮他查找失散亲人下落。由于老人提供的线索有限,又时隔70多年,连老人的子女都不抱希望。

  刘义权像查找自己亲人一样,全力查找线索,终于从红四方面军战史资料、人物志及牺牲名册等档案中查证了老人亲人牺牲的事实,了结了老人的最后心愿。

  像这样的事,刘义权做了一件又一件,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特殊岗位  如惊雷撼人心魄

  2006年4月,刘义权该退休了,他依依不舍,依然眷恋他的档案资料。

  这一年,中美军事档案合作启动,解放军档案馆急需档案专家整理、鉴定馆藏志愿军档案,希望刘义权担负这项工作。刘义权二话没说,又回到了岗位,继续他心爱的档案工作。

  馆藏志愿军档案,数十万件之多。档案目录不能全面反映档案内容,必须一份份、一页页、一行行地辨认、查找、分析、整理。

  刘义权每天戴着老花镜,拿着放大镜,逐件档案查找朝鲜战争前后有关美军失踪人员线索,一翻就是几个小时,一坐就是半天。

  高强度、超负荷的伏案工作,刘义权积劳成疾,大便常常带血。疼痛难忍,实在受不了,就围着办公桌转几圈,坐下来,再继续看。

  去年9月,刘义权拗不过领导和同事,只好到医院检查,直肠癌晚期!

  刘义权怕家人担忧,也担心手头的工作半途而废,就强迫自己镇定,揣着检查结果直接去办公室把病情告诉了领导,要求替他保密。

  “我的时间可能不多了,我手头的档案资料关系到中美军事交流大局,分配我的任务没完成,我不甘心啊!”处长眼含热泪答应了他的请求。

  老伴也长期从事档案工作,很理解他的心情,宽慰他说:“有病也干不好工作,还是先把病治好再说。”

  一周后,刘义权被推进手术室。手术后,刘义权在医院里实在待不住了,一直向老伴念叨着工作的事。老伴担心他的身体,坚决不同意。

  刘义权急了,冲老伴嚷嚷:“如果你不希望我倒下,就让我上班,不要让我离开档案!”

  老伴没有办法,只好同意。

  “岗位就是战位。只要我没倒下,就要坚持工作,就是累死在岗位上也心甘情愿。再说这批档案资料关系着大局呢,让我把任务完成吧。”当天,刘义权就跑去找馆领导。

  刘义权拖着被癌细胞吞噬着的病体,又返回到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每天工作长达7个小时。

  3月,刘义权病情发展,癌细胞向右髋臼骨转移,需要接受放疗。

  但是,刘义权还在坚持工作,每天,直到下午5时,才去医院接受放疗。

  数字见证了一种精神:刘义权负责查阅的那6万多件档案,已鉴定完成5万多件,目前只剩不到9000余件。

  这9000余件未鉴定完成的档案,至今依然是他时时的牵挂,未了的心愿……(江山)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