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虎解读中俄军演:兵力少不代表演习级别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4日 10:31  新华网
7月21日,中方步战车配合俄方兵力发起攻击。新华社记者查春明摄
7月21日,中方步战车配合俄方兵力发起攻击。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7月21日,俄方特种兵乘直升机进行机降。新华社记者查春明摄
7月21日,俄方特种兵乘直升机进行机降。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编者按:7月22日,"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正式开始。这是继"和平使命-2005"与"和平使命-2007"之后的第三次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针对网友提出的"为什么参演兵力少"与"为什么实兵演练阶段时间短"等疑问,本周《陈虎点兵》与大家一同探讨。

  参演兵力少并不意味着演习级别低

  "和平使命-2009"的参演兵力是2600人,中俄双方各1300人。回顾过去的两次联合军演我们可以看到,"和平使命-2005"的参演兵力将近万人,而"和平使命-2007"也有4000人左右。很显然,此次军演的参演兵力确实比之前要少。

  参演兵力不等于演习级别

  "和平使命-2009"是一次战役级别的反恐演习。通常情况下,集团军以上规模的演习才能称得上是战役级别,最少也是师以上规模。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战役级别的作战,至少应该是万人以上。而此次演习的参演实兵只有2600人,却称作"战役演习",难怪有些网友会提出疑问。

  但是,参演兵力并不等于演习级别。虽然此次演习的兵力不多,但确实是一次战役级别的演习。

  那么,为什么投入这么少的兵力来参加一次战役级别的演习呢?

  "以少代多"是演习的常用方法

  在相关报道中我们看到,这次演习采用了空间浓缩、战场位移、以少代多的方法。

  "空间浓缩"的意思是可能作战的空间很大,但在实际演练的时候,受演习场地的限制,往往需要把战场浓缩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地域内。"战场位移"也好理解,举例说明:本来炮火准备要打甲方向这个目标,但是甲方向的目标有双方参演的实兵,不能开炮,怎么办呢?只好选另外一个地域作为炮击点,只要命中了选定地域,就表明火力准备达成了。"以少代多"也是我们军事演习常用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用少量的兵力来代替更大规模的部队。这种方式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耗费少。因为投入的兵力少、兵器少、弹药少,相对来说成本比较低。真正按实战标准完完整整做一次战役级别的全实兵全实弹演习的话,耗费将是相当惊人的。因此在实际演习中,"以少代多"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以少代多"不会影响演习效果

  一般来说,"以少代多"是不会影响演习效果的。

  依旧以炮兵的射击为例。如果要用一个大规模的炮兵群,比如三个营的炮兵在实战中进行实地射击,那么,在演习当中可能只用一、两门炮就可以了。因为在炮兵射击的时候,下达射击的诸元是有一个统一的口令的,只要这一、两门炮在演习中命中目标,那么,在实际作战中,更大规模的一个炮兵群同样可以命中各自的目标。

  因此,"以少代多"对演习的效果不会产生影响。

  "和平使命-2009"是首长司令部机关带部分实兵的演习

  此外,从演习兵力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分析出这次演习分类归属。

  演习的种类有很多。从演习目的上来说有研究性的和检验性的演习;从演习方法上有全员实兵实弹演习、首长司令部机关带部分实兵演习、首长司令部机关带通讯工具演习。

  从这次兵力的数量和作战的级别差距来看,这次演习应该属于首长司令部机关带部分实兵的演习。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次演习兵力还不算很少,如果是单纯的图上推演或首长司令部机关带通讯工具的演习,那么,参加演习的实际作战兵力还会更少,甚至为零。

  怎样用短时间的实兵演练实现时间跨度大的实际作战效果

  此次演习的时间是5天,但实兵演示阶段仅仅为26日的2个小时。一次战役规模的作战,实际作战时间恐怕要几天、十几天,甚至更长。为什么演习当中的实兵阶段仅仅有2个小时呢?

  演习的重点是战役准备

  我认为,实兵演示时间短的原因在于弄清楚演习的重点是什么。

  我们看整个演习时间的划分:第一天是战略磋商,宣布演习开始;第二、三、四三天都是战役准备阶段的演习;第五天上午是实兵演示,接着就是阅兵、颁奖等总结性或者联谊性的活动了。

  在这个过程中,时间耗费最多的是战役准备阶段。这就说明这次演习的重点是放在首长司令部机关工作方面,从整个战役过程来说,重点是放在战役准备上,而不是战役的实施。战役实施的2个小时应该说仅仅是把一些关键点的项目做一下演练,有一定的演示效果。

  首长司令部机关如何协调是最大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要重点演习司令部机关工作?

  实际上,两军联合作战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首长司令部机关工作如何协调的问题。

  两支不同的军队,它们的战役理论、军语、条令、条例,甚至语言都是完全不同的,这样两支军队放在一起联合作战,互相之间的沟通相当重要,而这种沟通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又在于顶层的沟通,也就是说,如何拟制出一整套双方都能认可、都读得懂的一系列战役文件是关键中的关键。

  我注意到一张军演现场照片里的一个小细节。照片里面的墙上贴着一张很大的表,列着演习司令部首长机关工作的一系列内容,其中有一项叫战役方针。这个战役方针应该说是很有中国特色的,国外军队战役理论当中并没有战役方针。为什么中国军队有战役方针?这和中国军队的历史有关。

  过去,我们军队各级指挥员的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如果拿出一个上千字、甚至几千字的战役决心让他读懂有点困难。因此我们老一代的军队领导摸索了一套方法,就是将整个战役企图、战役决心浓缩成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口号传达下去,这样有利于各级指战员进行理解。比如解放战争中济南战役的战役方针就是一句口号:"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这是粟裕亲自制订。听起来不像是一个战役指挥文件,但实际上它却把战役中最核心的内容包含进去了:首先确定这个战役是城市攻坚作战,不是围点打圆,也不是运动战;另外,界定了这次战役要打歼灭战,"活捉王耀武",要活捉对方的最高指挥官,这个战役肯定是一场歼灭战。这就可以很浓缩地把战役的核心表现出来。

  如今我们部队整体的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战役方针还有没有意义呢?

  在此次中俄联合军演中,我们发现它依然有意义。

  当两军在一块儿联合作战的时候,这样浓缩、简洁的内容很容易让双方理解。我们制订这些战役文件的内容,肯定是双方经过协商的,俄军的战役理论中没有战役方针,而中方的则有,看来是双方协商之后俄军也发现战役方针在这种联合作战当中有用处,所以就把它列入到项目中。

  所有这些内容不经过双方细致的、联合的演练是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所以我认为演习的重点是放在了司令部机关工作、放在了战役准备阶段,因此,将大量时间放在这个阶段,实兵实弹的演习时间压缩到了一个比较低的限度。

  如何用短的时间达到实际作战的效果?

  那么,怎样用这么短的时间达到实际的作战效果呢?

  其实,军事演习当中常用的一些手法就可以保障作战效果了。比如演习的导演部经常会发出这样一个口令:"各部门注意,现在开始调表"。接着就会发现调整后的时间与之前相比有了一个很大的跨度,比如从周一一下子跳到周五,这是演习当中常用的一种调整时间的方式。

  在实际演习当中,导演部会同时存在两个时间,一个是天文时间,也就是现在的实际时间,另一个是作战时间。天文时间就是按我们正常的时间顺序进行下去,而作战时间是导演部随时掌握的,某些细节的时候,可以把时间拉长,一些非细节的内容就可以把时间缩短,甚至一下子跳过几个阶段。因此,在演习当中用短时间来体现长时间的实际作战,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短时间的实兵演示不会影响演习效果

  大家可能还会有疑问:这么短的实兵演示会不会影响演习的整体效果?

  既然这次演习的重点是首长司令部机关工作环节,那么,基层部队实兵实弹的演习并不是重点。并且,基层的实兵实弹演习应该不是将所有课目全部演习完毕,而是从中挑选一些重要的动作。用实兵去检验一下,或者说做一个演示的这种演习方式,不会影响整个演习的效果。

  相关专题:和平使命2009中俄反恐军演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