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俄圆锤潜射导弹点火28秒后自爆疑遭人为破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2日 09:28  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资料图:布拉瓦-M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瞬间
资料图:布拉瓦-M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瞬间

  本报特约记者 吴敏杰

  7月15日,俄海军“圆锤”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再度试射失败。“圆锤”是俄“北风之神”级新型战略核潜艇的主要武器,被视作俄战略核力量的“希望之星”。俄总参谋长马卡罗夫14日曾兴冲冲地向记者表示:“再也不能等了,一定要射!”然而,新一轮试射点火28秒后却自爆,震惊莫斯科!俄情报部门怀疑此次有人为破坏,已介入调查。

  点火28秒后自爆 美国唱衰

  7月15日,俄海军北方舰队“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号核潜艇,在白海水域水下进行“圆锤”导弹的第11次试射。试验次日,俄国防部突然发布消息,称前一天进行的试射,因第一级火箭未正常点火,致使导弹在起飞28秒后自毁。

  “圆锤”试射再次失败令各方大感意外。要知道,此次试验是在去年12月该弹上一次试射失败,军方下令严查事故原因并进行大量陆上测试后才恢复的。此前,军方高层曾多次放话说,所有问题都已查明并得到克服,海军将在今年完成“圆锤”的所有试验。6月19日,俄海军总司令维索茨基宣布,将加快落实试验计划,今年的试射将从2次增加到4至5次。7月14日,俄总参谋长马卡罗夫更是兴冲冲地向记者表示:“再也不能等了,一定要射!”

  上述言论被俄国内媒体广泛报道,不少人一度以为“圆锤”在年内年完成试验应不是难事。对于导致此次失利的原因,独立分析人士费尔根豪尔评论道,“糟糕的是问题仍出在导弹第一级,这是一大挫折,让人们对俄核威慑力量的有效性产生怀疑。”

  美国对此事也迅速有了反应,当然是唱衰的主调。7月16日《纽约时报》以“需要拯救俄罗斯导弹”为题报道说,屡试屡败让“圆锤”导弹项目面临流产威胁。斯坦福大学“俄罗斯战略核武器”项目领导人帕维尔·波德维戈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认为,“俄罗斯根本不需要‘圆锤’——没有它,俄罗斯同样可以把核力量保持在应有的水平,但莫斯科已经在该项目上投入了巨大的政治资本,很显然,这是一个冒险的战略。”

  查明原因可能需3个月

  与以往一样,此次“圆锤”试射失败后,军方迅速成立了事故调查委员会。不过,俄《生意报人》报道说,由于导弹迅速自毁,遥测系统未能记录下其异常工作的原因,调查将面临不少难题。来自导弹生产厂家的消息人士则向俄国际文传电讯社透露,查明事故原因可能需要2到3个月。

  更让人关注的是,事故发生后,有媒体甚至传出“圆锤”疑遭人为破坏的说法。因此,俄情报部门也将介入调查。对此,有匿名特工向俄新社表示,不能排除相关承包企业质量监控不力的可能性。“如果真是如此,考虑到新型导弹的重要性,这将被视作破坏行为。”此人同时指出,如果有人因玩忽职守而导致导弹零件不合格,同样将被视作“搞破坏”。

  实际上,参与“圆锤”生产的企业有650余家,如何把好产品质量关一直是个难题。去年12月的那次试射失败,就是负责导弹各级分离的传爆管质量不过关造成的。虽然俄相关部门在上次事故发生后加强了对工艺流程的质量监督,但就连负责国防工业的副总理伊万诺夫都坦承,要核实所有企业的产品质量难度极大。

  列装前景不容乐观

  到目前为止,俄军方进行的11次“圆锤”试射,有6次以失败告终。对于命运多舛的“圆锤”导弹,多数俄业内人士主张,必须将该计划进行到底。俄《独立军事评论》副主编里多夫金表示,“俄罗斯国防订货费用的1/4都用在了核武器上,如果拥有战略核武器,你就是大国;如果没有,你就什么也不是。”独立军事分析人士亚历山大·戈尔茨也认为,“为保持与美国的核均衡,我们确实需要这种导弹,这是政治任务,丝毫不能吝啬。”

  “圆锤”导弹是俄近20年来耗资最大的武器研发计划。虽然官方从未披露过导弹本身的研发费用,但众所周知,仅生产其首艘制式母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就耗费了230亿卢布,另两艘同级艇目前也在加紧建造中。据估计,上述潜艇和导弹的生产与试验费用,占去了俄国防部装备采购费的40%。有俄罗斯专家认为,国家高层之所以要在“圆锤”导弹及“北风之神”级核潜艇上下大力气,就是要将它们打造成未来俄海上战略核力量乃至整个核威慑力量的基石。

  然而,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对此次试射失败的调查工作需要大量时间,原定的试验及列装计划都将因此而后延。前不久,“北风之神”级首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已交付俄海军并开始海上试验。现在的问题在于:如果俄海军无法按期完成“圆锤”导弹所有环节的试验和最终定型,“尤里·多尔戈鲁基”号核潜艇将面临无弹可用的尴尬局面。

  参考资料

  “圆锤”小传

  “圆锤”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是由莫斯科热技术研究所研制的三级导弹,正式编号РСМ-56。最大射程8000公里,发射重量36.8吨,投掷重量1150公斤。可带6至10个10到15万吨TNT当量的分导式弹头,弹头能根据高度和航向改变飞行轨迹,突防能力强。

  历次试验情况如下:

  2004年6月24日,在制造厂进行固体燃料发动机试验时,于试车台上爆炸。

  2004年9月23日,“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号成功进行导弹模型演示发射试验。

  2005年9月27日,在白海水面成功进行飞行结构试验,命中堪察加靶场目标。

  2005年12月21日,在白海成功进行水下发射试验,命中目标。

  2006年9月7日,水下发射试验第二阶段程序出现故障,导弹偏离航线坠海。

  2006年10月25日,导弹发射升空数分钟后,偏离航线并自毁。

  2006年12月24日,导弹发射34分种后,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停车,随后自毁。

  2007年6月29日,白海水下发射成功,命中堪察加靶场目标。

  2008年11月28日,根据国家飞行结构试验计划成功进行水下发射,命中目标。

  2008年12月23日,导弹在空中自毁,发射失败。

  2009年7月15日,因第一级火箭发动机故障,导弹在发射28秒后自毁。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俄罗斯 导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