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是什么比生命更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1日 07:45  解放军报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主人公瞿恩说:“世界上的理想有两种:一种,我实现了我的理想;另一种,理想通过我得到了实现,纵然是牺牲了我的生命。”——题记

  编辑同志:

  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里,我们满怀探求之心、“朝圣”之情,从千里之外的首都踏上圣洁的精神故园——五百里巍巍井冈山。一路探求,一路追寻,从恢宏的历史到平凡的个体,我们听着,看着,感动着,在感动中感悟着理想信念的真谛。

  历史是一座丰碑。丰碑无语,行胜于言。走进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堂吊唁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周墙上密密麻麻嵌刻着的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和正中那块庄严肃穆的无名烈士碑。烈士名录共有15744位,但这只占所有在两年4个月的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烈士的1/3,另外还有3万多名烈士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有工人,有农民,有海外留学生,也有家境殷实的仁人志士。胡少海烈士就出生在湖南宜章县一个有名的富绅家庭。汪精卫背叛革命时,时任国民革命军营长的胡少海毅然投奔朱德、陈毅的南昌起义部队,并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父对胡少海参加革命非常恼怒,曾在1928年的《湖南国民日报》刊登了一则“悬赏缉暴子”的启示。胡少海于1930年8月在福建漳平永福圩血战中英勇牺牲。

  如果说广大劳苦大众投奔革命是为了反抗军阀统治追求幸福生活的话,那么那些海外留学生、豪门世家的“背叛者”们又是为了什么呢?百思之后答案只有一个:他们是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与美好理想,为了救苦难的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才舍弃浮华,走进这食不果腹却激情飞扬的井冈山的!只有当你身临其境,在对历史的了解中被历史感动后,你才能感悟到:那密密麻麻的姓名墙和那默默无语的无名碑,不只是简单的数字罗列,因为每一个名字背后,也都和你我一样,有着自己的家庭和亲人……

  小井烈士墓是最令人为之动容的地方,当我们庄严地向墓碑敬礼时,热泪再也抑制不住涌出眼眶。小井位于茨坪镇西北面6公里处,1928年红四军成立后,随着战斗日益频繁,伤病员增多,毛泽东决定在小井建立一所红军医院。1929年1月29日,从湖南开来的敌军从黄洋界右侧的金狮面窜到小井村。当时在医院里养伤的130多名重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因来不及转移,被敌人包围。敌人威逼利诱,只要伤员们说出红军撤退的方向和指挥部的地点,就放他们回家。然而,130多人没有一个人开口,最后丧心病狂的敌人架起了机枪……这130多人中,有名有姓的仅17人,其他烈士没留下自己的姓名,就永远地长眠在了这块红土地上。直到今天,他们的后代还在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参加井冈山斗争的先辈们的去向。到底是什么,比只有一次的生命还重要?信仰。

  今天,我们正享受着先烈们用鲜血为我们换来的幸福生活。身处新时期的我们,不是缺失了理想信念,而是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选择。正如金一南教授所言:“今天年轻人的机会多、选择空间大,对建立理想信念确实是很大的考验,我们说今天聚焦越来越困难了。”但选择再多,没有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和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我们就只能空叹生命之虚短。我们不是没有精神的故园,而是对历史有了太多的忘却;我们不是没有需要坚守的信念,而是纷乱的现实遮挡了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前进的路上可能有挫折,也可能有风雨,但当我们迷茫时,我们真该想想那些为信仰而献身的无名先辈们!

  国防大学研究生张树忠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