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潘正军 特约通讯员 丁勇
油料保障分队展开作业。阚越木摄
“在‘敌’火力精确打击下,野战油库穿孔泄漏,油泵和管线多处起火,立即组织人员抢修……”今天晚上8时,在南京军区某分部联合后勤保障训练的野外营地,装备保障分队接到命令后,在军交运输油料处处长、分队队长徐荣华的带领下摸黑集结,借助星光,闭灯向野战油库挺进。
突然,雷声大作,狂风四起,车体摇晃。凭借平时夜训积累的经验,徐荣华一边帮助司机判断方向,一边为大家鼓劲。汽车颠簸了30多分钟终于到达抢修地域,司机汪超的后背已被汗水浸透。
雷电交加,夜间抢修油库危险系数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爆炸,以前只有具备夜间作业“绝活”的骨干才敢试手,保障分队的新战士能行吗?只见徐荣华将人员分成3组,骨干与新兵结成对子,借闪电判明泄漏点,利用磁吸堵漏工具迅速封堵泄漏孔,同时启动泡沫、干粉灭火机扑灭大火,快速更换受损管线。
官兵密切配合,抢修一气呵成。“新大纲明确规定在专业基础训练阶段,夜训占总训练时间的20%。我们要求白天能完成的战斗动作、危险课目,夜间一个也不能卡壳,以前的‘绝活’变为现在必备的保障基本功。”抢修现场,分部副部长贺善生介绍说。
为打造保障“夜老虎”,该分部重点解决夜间险难课目设置、训练背景设置等难题,编写出10余万字的教案,摸索出夜间分步衔接训、递进式合成训等科学组训方法,使部队能够熟练掌握夜间物资收发、无照明驾驶和微光条件下设备设施抢修。他们还研制出车辆简易信号灯,解决了灯火管制和无线电静默条件下的通联问题。
抢修成功后,保障分队按计划冒雨徒步绕山向营地疾行。穿越炮火区、躲避“空中打击”、通过染“毒”地域……保障队员凭借一张地图、一只指北针,一路奔袭历经10余个课目考验,按时抵达集结地域。
(本报南京6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