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赵述岛位于西沙其它岛屿环抱之中可作基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2日 16:33  新华网

  新华网6月22日电(新华军事记者 黎云) 没有淡水,没有电,没有航班和补给,赵述岛是西沙群岛中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但去过赵述岛的人,都会觉得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仙境。

  如果不怕晕船,可以先乘补给船到西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永兴岛,然后雇一条小渔船,往北偏西的方向航行大约8海里,穿越两个深约千米的海沟,就能到达这个面积只有0.22平方公里的小岛。

  与大陆不同,也与像永兴岛这样重点经营的大型岛屿不同,赵述岛实在太小,0.22平方公里,直观地说,它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同时出现在视野范围之内。

  渔民和主权

  在组成西沙群岛的岛礁中,赵述岛是渔民的天堂--因为它很安全。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赵述岛在西沙其它岛屿的环抱和护卫之中,处于中国实际控制的"内水",不会有其它国家的军舰和渔政船进来"执法"。其它国家的渔民也不会轻易到这里来侵渔。

  所以赵述岛上没有驻扎军队。武警边防派出所在岛上立了一块刻着警徽的石碑,上面写着"中国西沙"、"永兴岛边防派出所"、"赵述岛警务区"几行字。

  事实上,岛上也没有警察。岛上真正的主人,是定期迁移过来的渔民。  早在宋朝,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墨香村的渔民就发现了这个小岛和大面积的环岛珊瑚礁,这里成为了渔民们重要的渔业基地。每年春天,渔民们从海南岛来到这里,在赵述岛的礁盘上打鱼,然后在岛上把鱼晒成鱼干,秋天的时候,带回海南。

  这种生产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唯一变化的是,渔民们除了可以把鱼晒成鱼干以外,还可以把鲜鱼卖给在该海域来回游弋的收购船,同时从收购船上,获得一些淡水和食品,这使得渔民的生产延续得更长了一些。

  2007年10月,西南中沙工作委员会为了加强岛屿的管理,在赵述岛上成立村委会,经过岛上60多户,200多名渔民的选举,25岁的梁峰出任村主任--工委的同志开玩笑说他是中国最南端的村委会主任。

  梁峰是岛上唯一的党员,他在海口当过几年武警战士,在部队入了党,退伍后回到了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在他家,已经说不清是第几代在南海打鱼了,"反正我从小就会潜水和抓鱼。"梁峰说,一根呼吸管,他就可以完成捕捞过程。

  村民们还选出了两个村委会委员。工委参照海南的标准,给村委会配发了电视机和接收天线,发给三位最基层的领导者每人每个月500元左右的岗位津贴。但事实上,梁峰他们的户籍,仍然在潭门镇,赵述岛只是他们的"暂住地"。

  梁峰的工作以服务渔民为主。比如,当台风将要来的时候或休渔的季节,工委会要求村委会挨家挨户地通知到每一家人做好防范或遵守规定。

  梁峰和渔民们用木板和毛毡,在岛上搭建了一些简易的窝棚,这就是他们临时的家。一般来说,渔民在赵述岛上工作两到三个月,就会回到海南休整半个月,然后再回来。"不过有的带着老婆孩子来的,呆在岛上的时间就会长一些。"梁峰介绍说,"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人留在这里。"

  不少的窝棚上都安插了国旗,岛上的风很大,红旗可以迎风飘扬起来,在海上,很远就可以看到。

  "渔民的主权意识,比内地的人要强得多。"梁峰说,当主权直接关系到个人能否生存和发展时,它就不再是一句空洞而遥远的口号。

  隐居"神人"的梦想

  一个仙风道骨的人夹杂在渔民中。虽然一样的黑,但黑得有些"气质"。

  这就是岛上唯一一个不是渔民的"神人",被渔民们尊敬地称呼为"陈Sir"。

  "陈Sir"30多岁,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兰州大学国际政治系,研究生学历,来到岛上四、五年了。他说他是在游遍了世界很多地方后,很偶然地来到这里,然后就喜欢上了这里,于是就搭了个窝棚住了下来。

  "陈Sir"每天花两到三个小时,去海边钓鱼,然后卖给游弋的收购船。剩下的时间,他就去潜水、冲浪和晒太阳。所有的水上和水下项目,"陈Sir"都号称是专家。

  渔民们对"陈Sir"的景仰不仅是因为他有文化,更重要地是,"陈Sir"每天用两个小时钓鱼的收成,就能比渔民们一家老小辛苦劳作一天的收成还要高。"他每天钓的鱼能卖上千元,我们一户一年也就是1、2万。"梁峰说。

  "我一心想改变渔民们传统的作业方式。"陈Sir认为,传统的礁盘作业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很容易导致潜水病。他一直在教渔民兄弟们改变模式,跟他一起走高端的捕鱼之路。"渔民们都很羡慕我,但又不肯轻易放弃他们的传统方式。"

  "陈Sir"的窝棚跟渔民们一样,到处漏风漏光,不同的是,他的窝棚里,有可以上网的笔记本电脑,有全套的蛙人衣、水下照相机和冲浪板。这些都显示出他是一个地道而超脱的旅行者。平时,渔民家的半大孩子,会跑到他家里来上网聊天。

  "我赚了一些钱后,就去周游世界。没钱了,就回赵述岛来钓鱼。"陈Sir说。在他的笔记本电脑中,存储了上千张精彩的水下图片,还有他游历的照片。"我就是喜欢这里,这有全世界最漂亮的海和岛,还有沙滩。"陈Sir说,他不同意过度地开发旅游,而是主张让真正喜欢海洋的人来这里,而不是叶公好龙的人。"还是那两个字:高端。捕鱼要走高端,旅游开发,也要走高端之路。"

  在岛上,台风是最大的敌人。

  2007年12月19日,岛上的简易窝棚全部被台风摧毁,"神人"陈Sir的窝棚也不例外。陈Sir和渔民们一起躲在上世纪50、60年代废弃的几间钢筋房内,没水没食品,苦捱了几天,幸亏西南中沙工委紧急协调了海事部门送米送水。

  "刚把窝棚搭好,不到四个月'浣熊'又来了,又一片狼籍。"陈Sir见到工委的工作人员在,就上来谈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在岛上修建一个小码头供渔船靠泊和避风,另外修建一两座永久性住房供渔民居住。

  渔民们围在陈Sir的身边,点头表示同意。 "等大家都成为'现代渔民'了,我就离开这里,再找个地方钓鱼。"陈Sir说。

  小岛生态比想象更脆弱

  赵述岛很美,却不完美。

  离岸还有1000多米,透过清澈的海水,就可以看到附在珊瑚礁上的垃圾。有玻璃瓶、电池、方便面袋子,让人感觉心情沉重。

  断断续续的垃圾带,一直延续到银白色的沙滩上。赵述岛的沙滩,白得像盐,却到处镶嵌着各式各样的空酒瓶。

  赵述岛没有垃圾处理场,渔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环绕着他们居住的简易窝棚, 200多口人,如果每人每天产生一斤的垃圾,一年下来,就是好几大货车。这还不算在生产过程中,遗弃的大量鲍鱼壳和贝壳。

  200多人产生的粪便、生活污水,同样是一个可怕的污染源。岛上没有一个厕所,人,还有渔民们饲养的猪、鸭、鹅粪便,通过各种渔民自创的方式,进行填埋和处理。这使得岛上隐约总是能闻到一些不雅的味道。

  污水则通过沟壑直接排放到碧蓝的海水中。还好,因为岛上淡水奇缺,所以很难有大量的污水产生。少量的污水也在往海里流的过程中,蒸发或渗入沙土中,留下一道道黑色的沟。

  很显然,赵述岛的生态系统,已经不能承受200人的生活了。

  "我们也经常教育渔民,不要把垃圾往海上扔。"工委的工作人员说,"每年也要组织清理垃圾行动。"但仍然不能改变目前的情况,渔民长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

  "神人"陈Sir的窝棚离渔民们距离50米,周围打扫得比较干净,但"神人"对垃圾处理也比较头疼。"带下岛去处理也不现实。"陈Sir说,因为没有航班来这里。工委的工作人员上岛,也是租很小的渔船过来,不可能拉一满船的垃圾回去。而不管在岛上如何处理这些垃圾,都将对这块海中圣地造成污染。

  鱼和海鲜产品也不如10年前好打。每天都有几十条小舢板在礁盘上作业,捕捞的速度明显高于了鱼类繁殖的速度。"最近几年还好一些,国家有休渔期,管得很严格。"梁峰说,有的珊瑚礁也被当成艺术品和工艺品被捞起来卖掉,珊瑚礁的损坏,直接破坏了很多水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修建码头等行为,同样也会对珊瑚礁造成大面积损坏。

  "除了保护和开发,还要维护主权,赵述岛需要有人来经营。""神人"陈Sir说。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西沙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