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7年我海军315号潜艇前艇长为救战友牺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5日 15:43  法制晚报
铁血艇长蔡一清在315艇内
铁血艇长蔡一清在315艇内

315艇进行紧急上浮训练
315艇进行紧急上浮训练

  6月8日,本报记者一进入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营区,主干道上一幅醒目的宣传牌闯入眼帘,以战舰列阵、导弹刺空为背景,三名海军军官手持钢枪傲视着海疆,站在中间的是315艇原艇长蔡一清。

  315艇是国产新型常规动力潜艇,1973年出生的蔡一清是中国潜艇部队最年轻和最优秀的艇长之一,2007年10月19日驾驶315艇参加全训考核时,为抢救落水战友牺牲。

  对一名艇长来说,只有全训考核合格,才能领取奔赴海战场的“通行证”。为了这一天,蔡一清足足准备了16年。然而,这一次出海却成为蔡一清与315艇的诀别。

  救人坠海

  战友三分钟组织营救

  2007年10月19日上午,315艇原艇长蔡一清与声呐班长陈晓刚,从舰桥侧门走上甲板,准备详细查看此前被渔网剐碰导致的艇体受损情况。

  这时,一个涌浪突然打来,陈晓刚脚下一滑,顺着舷侧下坠。蔡一清眼疾手快,一手拉住扶手栏,一手去拉陈晓刚。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俩人重力和海浪的推动下,挂着保险绳的潜艇扶手栏突然断裂,俩人落入海中。

  按照之前部署的救援紧急预案,在事发三分钟内,潜艇上5名官兵携带安全锁、急救箱、救生绳、救生撑杆,跳入海中组织营救。

  当时海浪太大,海水温度又很低,当大家奋力把蔡一清救上救生艇,蔡一清已冻得全身灰紫。官兵们解开衣服,用身体温暖艇长。此时的蔡一清已经没有了心跳和呼吸,将自己的生命永远融入了他钟爱的大海。

  方便返岗

  艇长休息选择声呐室

  牺牲前一小时,蔡一清从舰桥值班岗位下到舱室。蔡一清的岗位在潜望镜前,与蔡一清相邻的声呐技师谭桂华说,蔡艇长从18日早晨5点起到19日9时,这20多个小时里,最多有2个小时没在战位上。

  返航时他才来到邻近的声呐室,让谭桂华去给他拿被子。声呐是潜艇在水下时候的耳朵,在水下外界的动向完全要靠声呐做出判断,声呐室是蔡一清最钟爱的休息室。

  蔡一清很少回自己的艇长休息室休息,理由很充分,声呐室里“嘀嘀”的声音是最好的催眠曲,这里离他的指挥位置最近,一有动静能在第一时间走上指挥台。

  谁知道半个小时后,谭桂华又听到蔡一清的声音从扩音器里传出来:“同志们,现在海上风浪开始转小,一定要振作精神,严守岗位,履行好职责。”然后,蔡一清走上甲板去查看艇体受损情况,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40余昼夜

  绘制6种作战信息流程图

  从18日11时315艇到达预定海区开始,到19日6时30分,在19个半小时内,突破“敌”水面舰艇反潜封锁、潜对潜攻击、战斗航行损害管制等10多个海上复杂课目上演,在蔡一清的指挥下,潜艇实射1枚新型鱼雷、2枚导弹,并全部命中目标。

  蔡一清对于315艇的感情就如同父亲对儿子,充满了爱。2002年9月,315艇开始组建,蔡一清被任命为副艇长兼作战长。从接艇开始,蔡一清就投入了百倍的精力。

  新艇作战系统的信息流程,关系到系统间各设备能否协同作战。由于各种设备来自不同厂家,没有连接图,请厂家联合起来做流程图,短时间内无法实现。

  这个时候有人说:“信息流程研究是工程师的事,我们何必费这个劲。”蔡一清一听就火了,“我们操艇是要打仗的,战时能带工程师吗?自己职掌的装备都搞不懂,还怎么打赢?”

  蔡一清组织人员经过40多个昼夜的努力,终于绘制出作战系统在攻击、防御态势下的6种作战信息流程图,弄清楚了信息化条件下单艇各系统联合作战的原理。

  视艇如子

  上甲板查看艇体受损情况

  上甲板查看艇体受损情况,这样一个决定对于蔡一清而言是必然的。

  潜艇的战士说:“再没有人比他更认真。”七舱的舱段兵石志洲指着舱内顶部的油漆裂缝说,“像这种艇体油漆出现裂缝,蔡艇长看见了一定会指出来的。”

  315艇副艇长尹慧泉介绍,“因为潜艇是他的孩子,他必须要自己上去看,他才能看看到底是损坏成什么样,他心里边才能石头落地。”

  从进入潜艇学院的那一刻,蔡一清对潜艇的痴迷和挚爱,也几乎伴随了他生活的全部。

  潜艇被称为蒙面杀手,它的特性就是隐蔽性强。因此潜艇经常需要在黑暗的深海中一趴就是很长时间。

  而在这段时间里,潜艇就是一个独立的空间,没有窗户没有阳光没有声音没有昼夜之分,和外界是隔绝的。

  可能因为蔡一清的力量,艇上的战士们都不爱说“艰苦”这两个字。

  在问了很多次之后,五舱内燃机分队长董计运才用了一些词来描绘潜艇的生活:“空间狭小、高温、潮湿、噪音、气体高污染”。在这些名词背后隐藏着的是潜艇生活的艰辛、枯燥。

  蔡一清简历

  1991年9月考入海军潜艇学院

  1995年7月蔡一清成为一名实习鱼水雷部门长。

  1997年底蔡一清被选拔到舰队司令部军训处工作

  1999年底,蔡一清离开舰队机关,到潜艇学院参加了艇长副长培训班

  2001年初,蔡一清到某潜艇支队任某艇实习副艇长。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通过了全课目训练考核,成为一名全训合格的潜艇副艇长

  2002年9月,315艇开始组建,蔡一清随艇队前往船厂接艇,被任命为潜艇副艇长兼作战长

  2007年1月,蔡一清当上了315潜艇艇长,成为中国潜艇部队最年轻和最优秀的艇长之一

  潜艇揭秘

  潜艇床铺还不如火车硬卧宽

  钻进潜艇中,人直接就能感觉到其中的狭小。从一个舱进入另一个舱来往的战士只能低着头,猫着腰走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磕到头。七舱的舱段兵石志洲说,磕头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一个不防头就被磕破了。

  潜艇内的床铺非常狭窄,远远不及火车上硬卧的宽度,一个人睡在上面根本不能翻身。如果是全员在岗的话,床就一层层往上搭,站起来能磕到头的高度里能搭三层床。即便如此,能在潜艇中有张床睡觉也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潜艇钟表刻度都是24小时

  因为海底昼夜不分,潜艇中的表和陆地上的表也不一样,陆地上的表刻度是12小时的,而潜艇中的表是24小时刻度的,让人觉得时间过得更加缓慢。

  因此长时间在潜艇中工作,即便是心理素质再好的艇员也难免面临巨大压力,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文/本报特派记者郭媛丹    海军宣传处钟魁润

  不读上海交大 一门心思要当兵 战友形容他“艺高人胆大” 重现315艇艇长蔡一清成长历程

  铁血艇长 心里时刻装着“敌情”

  “不动三分险。”这是潜艇官兵对潜艇生活的描述,潜艇的三分之二在水下,潜艇上到处都是电力系统,漏水、起火、爆炸……时刻都存在危险。

  “艺高人胆大。”这是被称为铁血艇长蔡一清的战友对他的评价,也是对中国所有潜艇艇长的评价。一名潜艇艇长需要具备指挥才能,还需要有优秀的心理素质。

  本报通过对蔡一清家人、同学、同事的采访,重现这位我国国产新型常规动力潜艇艇长的成长之路。

  走近潜艇

  不读上海交大 一门心思要当兵

  位于青岛的海军潜艇学院是亚洲唯一一所培养潜艇官兵的学府,中国绝大部分潜艇艇长是从这里走出来的。1991年,潜艇学院刚刚面对地方招生不久,蔡一清跨入了这所潜艇指挥员的摇篮。

  蔡一清的父亲蔡正理对记者说:“我的父亲是军人,蔡一清从小深受影响。我想让他读上海交大,他说他就要当兵,不当兵就不行,他从小就有这个志向。”

  在海军潜艇学院读书期间,蔡一清读到了一本前苏联海军中将格依谢德林撰写的回忆录《在C-56潜艇上》。这艘C-56潜艇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举击沉了10余艘德国舰船,全艇官兵荣获了“红旗勋章”。

  从那时起,这艘C-56潜艇的影子便停驻在了蔡一清的脑海中,他希望自己将来也能驾驭这样的一艘潜艇,成为一名出色的潜艇指挥员。

  蔡一清在潜艇学院主修的鱼水雷指挥专业,课程枯燥,但蔡一清不但坚持下来了,而且成绩优异。

  在军校的4年时间里,他连续4次被评为优秀学员;学院立功受奖人员很少在学员中产生,而他是唯一的一位三等功荣立者,也由此打破了学院多年来的“惯例”。

  蔡一清大学同学现任某艇艇长的姜明说:“蔡一清每一样东西都力争搞得非常透彻,所以他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精力、体力。这是我非常钦佩的。”

  登上潜艇

  上艇第一件事 先和管路打交道

  1995年7月,蔡一清毕业了。学院希望他继续留校读研究生,但蔡一清选择到海军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成为一名实习鱼水雷部门长。“潜艇艇长的成长和航天员媲美。每次选拔每个岗位他们都要学习相应的技能,从最初的独立导航作业,到战术科目,然后到模拟训练……”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某艇艇长翟松海向记者介绍,选拔过程和机制都“很复杂”。

  优秀指挥员都要从潜艇兵开始干起,一名合格的潜艇兵需要掌握潜艇结构。所以蔡一清上艇之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摸管路”,顾名思义就是对照管路图,一条一条地熟悉潜艇的管路构造。

  姜明介绍:“与别人不同,蔡一清上艇从不带管路图,而是按照实际管路自己画出管路示意图,待到休息时,再对照标准管路图进行检查。实践证明,这样学起来的确快,也更准确。”

  勤观察细琢磨 苦练填装鱼雷

  除了爬舱底、摸管路,装填鱼雷、弄懂鱼雷发射要领是作为指挥员必须要掌握的。

  一次,作为部门长的蔡一清要组织官兵装填鱼雷。蔡一清不仅要指挥吊车往艇上装卸,还要指挥舱内官兵把鱼雷在舱内安置好。

  鱼雷又长又重,要从发射管装进艇,再通过架子倒腾下去。新型鱼雷是很娇贵的水中武器,价格昂贵,稍有磕碰就不能装上艇,要拉回检修所重新检测,不然就无法保证百分之百地成功发射。

  蔡一清对装卸程序不熟悉,协同指挥更是不能到位,一片忙乱,结果别人需要半个多小时就能干好的工作,他们竟干了两小时。

  在蔡一清的笔记中,他这样记载着:“为了掌握操雷技巧,我利用上艇转动时间请教部门专业骨干。遇到工人上艇修理,我更是不会放过难得的学习机会。只要有艇装填鱼雷,我都会去边看边琢磨装填要领和技巧。”

  在当年支队组织的实习干部合格考试中,蔡一清以满分的成绩夺得封舱第一名,以全优成绩通过了部门长独操考核、鱼雷装填训练,创造了支队最好成绩。

  并肩作战

  铁血艇长蔡一清在315艇内

  315艇进行紧急上浮训练

  联合军演遇故障 紧急处置突发状况

  潜艇部队常说的一句话是,万人同操一杆枪。艇长是中枢,潜艇兵职责就是按照艇长的指挥口令,完成好每一个动作。一个小小的操作失误,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也就是说,每次出海潜艇兵是把生命托付给艇长。

  315艇战士蒋啸峰讲述了一次突发事件中蔡一清的应急处置能力。2005年,“和平使命”中俄联合军演中,我国国产新型常规动力潜艇315艇担负着打击“敌”舰艇编队的任务,这是我海军潜艇实际使用潜射导弹的首次公开亮相。“可就在发射前3分钟,导弹发射通道设备突然出现了安全故障。如果故障不排除,后果不堪设想。当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急得束手无策。”蒋啸峰回忆当时的情景说。“这时,我们艇长跑到战位,非常镇定地对设备进行检测。不到1分钟,就判明了故障点,并建议海上指挥员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整武器发射通道。随着一声令下,导弹从水中腾空而起,直扑蓝天,准确命中目标。”蒋啸峰说。

  心里装着“敌情”为打赢做超前准备

  在蔡一清的事迹宣传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他“心里时刻装着敌情”。这是一个和平年代,但蔡一清却时刻处于“战争随时都可能爆发”的状态,为此,蔡一清一直做着各种超前的准备。

  在315艇员队宿舍走廊,张贴着一幅幅反潜飞机、反潜舰艇的彩色照片,并醒目标注着各种武器性能参数。

  会议室,悬挂着一张张外国海军军事基地位置、兵力部署、反潜机(舰、艇)的巡逻区域和路线图;宿舍里,悬挂着某大洋巨型海图,并详细标注着主要海峡、港口的水文气象资料图,以及潜艇的突破方法……

  315艇的全体成员时刻被“敌情”包围着。

  一天晚上,蔡一清突然冒出一个疑问:能不能实现多弹齐射?他立刻叫来导弹技师张会祥。已经入睡的小张说不清楚。他又把作战部门业务骨干召集起来,连夜开会研究。大家查资料、画图纸、做运算,经过论证,得出不可行的结论。

  但蔡一清并没有放弃,他对论证过程进行了详细推算,发现在研究时参数取值没有达到最小值。“按参数最小值重新论证!”较真的蔡一清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提高战斗力的机会。终于,一个令人惊喜的结果出来了:导弹发射间隔时间可以缩短10多秒。在1秒钟可以决定一场战斗胜负的今天,这10多秒的时间让蔡一清欣喜若狂。

  潜艇揭秘

  非战备状态组织拉力器比赛

  潜艇内部有数百台电机、水泵、蒸汽机昼夜不停地轰鸣,折磨着人的耳膜和神经。

  在315艇5舱的底层,同一舱内人和人面对面说话都要用很大的声音。舱和舱之间的沟通通过内线电话,需要戴上耳机才能听到。

  因为艇内机器罗列,时间久了油味、汗味混合起来的数十种“有害气体”,在人的肺部反复循环。“在潜入水下6个小时之后,氧气的含量就会降低,我们需要开启自带的氧气设备。”5舱内燃机分队长董计运说。

  潜艇只要出动就变得生活极其枯燥,面对的都是一些按钮、开关和数不清的阀门。生活全部内容是吃饭、睡觉、值班。战备状态下,全体人员都要在岗位,非战备状态下,官兵要实行轮流值班制。

  “非战备状态下,我们会有些娱乐活动,比如猜猜谜语、组织拉力器比赛,赢了的还有一些奖品,比如牙刷。”董计运介绍。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海军 潜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