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军自研电脑硬盘数据恢复平台在演习中救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3日 10:48  解放军报
资料图:解放军通信兵紧张作业
资料图:解放军通信兵紧张作业

  广州军区某自动化站——

  有“果”无“花”亦欣然

  ■张顶峰 本报特约记者严德勇 记者王雁翔

  广州军区某指挥自动化工作站,是赫赫有名的“获奖大户”。有数据为证:近年来,该站获得36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6项,独占全军同类部队鳌头。与此同时,该站每年都有一些科研成果因为各种原因,与“奖”无缘,被官兵惋惜地称为“无花果”。但有“果”无“花”亦欣然,该站站长肖华春自豪地对记者说:“这些项目虽然没得奖,但在基层部队结出的‘果子’一样甜!”

  品一品才知道甜不甜

  手持近3年来的19项“无花果”清单,记者按图索骥,来到广州军区某旅。问及“指挥所计算机硬盘数据恢复平台”这一“无花果”的作用,该旅旅长夏高远向记者竖起大拇指:“非常管用!”言毕,夏旅长向记者讲述了该“无花果”在去年底的一次大型演习中的救场故事。当时,演习正紧张进行,中军帐内指挥系统中的一台电脑由于运行时间过长,发生“崩盘”现象。电脑瘫痪,大量的作战数据和指挥参数储存在电脑硬盘里。关键时刻,他们迅速使用“指挥所计算机硬盘数据恢复平台”,为受损硬盘恢复分区表、恢复文件……不到10分钟,受损电脑硬盘刺耳的“咔嗒”声消失了,恢复正常运转,指挥“数据流”重新畅通无阻。

  “吃一口,才知道‘无花果’有多甜。”夏旅长感慨道。过去,指挥所电脑硬件出现故障,送到就近的地方电脑维修中心,不仅担心维修技术不过关,更担心泄密问题。送到部队电脑数据恢复中心,往返路程遥远,直接影响演练和作战指挥。如今,有了“指挥所计算机硬盘数据恢复平台”,使得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它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

  接着,记者按照“无花果”清单,又走访了其他使用部队,所到之处皆可感受该站“无花果”给部队战斗力建设带来的效益:在某机械化师,该站的“野战机动指挥所自动警戒系统”成为这个师指挥所的“全天候安全卫士”。这项成果使他们用“联网监控”取代以往的“人力盯守”传统警戒模式,警戒区域范围扩大数十倍,警戒反应速度成倍提高,为演习作战指挥所的安全撑起了无形屏障。

  算一算就明白亏不亏

  旅长夏高远也许并不知道,他眼中的“宝贝”——指挥所计算机硬盘数据恢复平台,在两年前的研发过程中,险些遭遇“流产”厄运。

  当时,该站在某旅调研了解到“数据恢复”的作战需求。可在项目启动讨论会上,却遭遇了反对声。有人认为,这项科研课题没有上级的经费支持,投入人力物力都很大,是典型的“亏本生意”,不划算;还有人说,这项科研课题虽然实用价值大,但技术创新点少,在评比中获奖的可能性太小,没必要去劳心费神。

  站党委不为所动,态度坚决:“科研创新不能光算经济账,更要算军事效益账。部队有需求,亏本也要干!”

  该站研发“指挥自动化装备管理系统”,集中了19名骨干、前后花费了半年时间,用于调研、设计、攻关、实验的经费投入近50万元。结果该成果在全军科技进步奖评选中以0.05分的差距落选。

  值不值?该站为此项目专门召开科研总结会。会上,肖站长为大家算了一笔账:“指挥自动化装备管理系统”装备到4个部队仓库后,过去维护管理库房需要一个分队,现在2名战士就能承担;过去将库房所有装备清点一遍,需要一个星期时间,如今半小时轻松搞定;过去每座库房年度维护费用近百万元,如今缩减了70%。

  于是,大伙都明白了这项成果看似“入不敷出”,但并非是“亏本生意”,产生的军事效益很大。

  “无花果”催生多种效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站的“无花果”并非真正无“花”,它开的是“隐形之花”,收获的是多个层面的“辐射效应”。

  “无花果”现象的蓬勃发展,强化了该站科研创新“淡泊名利”的良好风气。过去,一些科技干部目光只盯着“出彩”课题,将成果获奖看得很重。由于只盯着名利的“花”,科研选题脱离部队战斗力需求,反而结不出有质量的“果”。如今,该站通过大力扶植“无花果”,将科技干部的目光从“名利”吸引到部队一线需求上,让科研创新有了正确的方向。

  大力培植“无花果”,使重大科研成果诞生有了技术积累。采访中,肖站长告诉记者:“摘取重大科技奖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而‘无花果’恰恰起到了技术上的奠基铺路作用。”2004年该站研制“某联合数据库平台”,经历5个多月艰苦攻关,结出的仍是“无花果”。然而,在2005年该站重大课题“塔山系统”研制过程中,“某联合数据库平台”为这一重大课题提供了最核心的技术支撑,使得原本2年才能完成的课题,短短8个月就开发成功,并一举摘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伴随着“无花果”的不断涌现,一支业务精湛的科研骨干方队悄然崛起。该站软件设计室副主任胡志宇分配到站里的前5年,先后从事了“野战机动指挥所自动警戒系统”等9项科研课题的攻关,虽然成果没“开花”,但他成长的脚步不断加快。2006年,业务素质全面成熟的他被破格任命为“某型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课题组组长,他带领一支年轻科研骨干队伍,经过近一年的刻苦攻关,完成了这项重大课题,摘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据统计,该站35名科技干部,人人都参与了至少2项“无花果”项目的研发。

  总装某测控站——

  不求“花艳”求“果实”

  ■李忻颖

  总装某测控站牢固树立“高标准、高效益”的科研指导思想,以实战需求为牵引,抓好科研攻关的每一个环节,激活了基层单位创新的一池春水。神舟五号任务以来,该测控站共进行了43项课题研究,其中有35项成果直接应用在科研试验任务中,部队测控能力成倍提升。

  放弃成果申报为哪般

  前年年初,针对现有测控设备自动相位调整时间长、精度不高,不能满足多星测控条件下设备状态快速切换的需要,该站组织技术力量集智攻关,研究“基于卫星的动态自动校相技术”。

  历经1年,课题组完成了相关的方案论证、系统开发与测试,并通过了卫星长期管理工作检验,确保了目标稳定跟踪。就在专家组准备对该项目验收时,该站却主动放弃了当年申报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机会,继续对该技术在导航、深空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大幅度提升相关技术性能指标。

  使创新对接实战

  去年,该站根据试验需要和工作实际,立足于改善试验条件和提高试验能力,重新对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进行了论证和设计。为了充分挖掘设备自身潜力,该站对所属测控设备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5次派人到军内外装备部门、生产厂家和科研院所求教取经,并集中技术骨干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试验,攻克了不同体制下动态校相的技术难题。经过1年的苦战,他们研制出一套“基于卫星的动态校相”方法,把作业时间由2分钟缩短至5秒钟,大大提高了测控设备自动化运行效率。

  为使创新对接实战,该站党委还推出以下措施:先后投资20余万元,在硬件设施上做好配套建设;成立科技攻关小组,重点解决急难险重问题;对一些部队急需的科研项目重点扶持,加大经费投入。

  多项成果带来高效益

  近年来,该站先后攻克了10余项制约战斗力建设的难题,一批自主创新成果成为战斗力生成的“倍增器”。

  针对日益繁重的卫星长管工作,工程师陈俐研制成功《长管自动项目优化软件》,实现了站机软件的自动切换,缩短了不同型号任务软件的切换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使长管岗位由5人减至2人。助理工程师邵军飞的课题“测控数据综合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技术人员实时了解当前数据质量提供了支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工程师苗春林针对调制管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摸索出“一先一后”工作法,延长了调制管使用寿命,节约经费20多万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广州军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