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罗文义 刘峰
新闻背景
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广西边防部队5支排雷队,历时6年多,先后扫清雷障总面积158.44万平方米,排除各式地雷7000余枚,开辟人行、运碑通道430多条,长约600公里,为中越两国联勘人员勘界立碑趟出了一条条安全畅通的“绿色通道”,为世界的和平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回回勇闯雷场,一次次出生入死。在英勇的排雷官兵背后,有着怎样的艰险与困苦、忠诚与勇敢、辛酸与不易?请随记者一起,去探寻发生在他们身上鲜为人知的故事……
恐怖的“蜘蛛网”
初秋,友谊关下某山地鬼屯,怪石嶙峋,丛林密布。一支身着迷彩、全副武装的工兵部队悄然出现。
“白天阴森森,夜晚鬼哭嚎,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鬼屯,不仅山高林密,环境恶劣,且地雷密布,危机重重。
战士朱振宝手持探雷器,小心翼翼地向前推进。遍地的锰铁矿石使探雷器收到的全是干扰信号,朱振宝见眼前有个白色“蜘蛛网”,轻轻划开一看,竟是几根令人毛骨悚然的尼龙绳。
此时,尼龙绳已经触动雷阵装置,一丁点儿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地雷爆炸!现场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危急关头,排雷队长陈振轻轻拧开一枚地雷防潮圈,只听“叭”的一声响,陈振以为地雷击针撞上了引爆装置,顿时惊呆了。
一秒,两秒……地雷没有爆炸,大家长舒了一口气。几经尝试,陈振最终安全解除了20多枚地雷的“武装”。而此时,他后背的衣服早已被冷汗浸透……
夺命“竹叶青”
雨过天晴,碧空如洗。
那天,爆破后的冲击波将一枚地雷掀到了界碑附近,需要人工排除。士官韦联海主动请缨。
整理好装备,韦联海眼角不经意间一瞥,惊见一条竹叶青毒蛇嘴吐红芯子,正朝着战友陈江伟爬去。
韦联海焦急万分,若被毒蛇咬中,战友凶多吉少;若不幸触响地雷,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说时迟,那时快。机智的韦联海悄悄伸出工兵铲,在离竹叶青10厘米处轻轻晃动,就在毒蛇蓄势前冲的一刹那,韦联海迅速抬肩挑中其腹部将其甩出两米远……
这一过程发生在瞬间,陈江伟一时看得目瞪口呆,心说多亏了班长这生死关头的一“挑”,不然后果真的不敢想象。
把危险留给自己
一次,在某地排雷结束后,官兵们反复搜查3遍,决定再像往常一样,采取人工踩踏方法检验一遍。
“队长,让我去吧!”
“我还有个哥哥,让我去吧!”
“大家不要争了,你们还年轻,要炸先炸我。”说罢,队长陆明顺脱下了迷彩帽,抚摸着帽徽,转身向着祖国的方向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后,双脚缓缓向雷场走去……
“每扫除一片雷区,我们都要手拉着手,用脚在上面踩一遍,要炸先炸我们,决不能给勘界人员和老百姓留下危险。”
几年来,像陆明顺这样长期在一线扫雷的官兵,已经不记得自己多少次这样去雷场踩过。
一人一把砍刀
清晨,浓浓雾气中,一队官兵肩背数十公斤重的排雷器材沿着河道,在荆棘丛生的密林中艰难前行。
官兵人手一把砍刀,边走边用刀在前面开道,沿河道来回绕了18趟,手上全都磨出了血泡,才在寸步难行的密林中,砍出了一条通向界碑的小道。
广西边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边界沿线很多地方山高林密,人烟稀少,根本没有道路。因此,每天在荆棘密布的丛林中,与官兵身影相伴的,除了排雷器材,还少不了砍刀等“特殊装备”。
除了砍刀,排雷官兵随身必备的还有驱蛇棍、攀登绳、502胶水等。“驱蛇棍既可驱蛇,又可当拐杖;攀登绳是排除悬崖上地雷的安全保障;而502胶水则是凝固地雷起爆装置,使之失效的有效器材。”谈起这些,官兵们如数家珍。
参加勘界的有关领导和专家感慨:排雷官兵奉献6年多的青春,硬是用血肉之躯为勘界趟出了一条条安全畅通的“绿色通道”!
22道“光荣疤”
撩起上衣,胳膊上一条长长的疤痕清晰可见。士官韦联海笑着说:“你看,这样的伤疤我身上共有22块,大家都把身上的伤疤叫做‘光荣疤’,这也只有我们排雷工兵身上才会有。”
广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夏湿冬干。官兵们在山上执行任务,经常被蚊虫、蚂蟥、蝎子等叮咬。
那年10月,韦联海在北山地区排雷,正当他小心翼翼地排除一枚防步兵地雷时,两条山蚂蟥爬到了他的手臂上。
紧要关头,哪还允许他顾得上这些?眼睁睁地看着两条细细的山蚂蟥慢慢变成了拇指般大小,韦联海使劲地咬着牙,硬是没动一下。事后,他手臂上留下了小拇指粗细的两个伤疤。
韦联海说,上过几次山的队员,都会在身上留下大大小小的伤疤,一些战士们脸上留下疤痕,连谈恋爱都受到影响。
一摞遗书
如同每一次出发时一样,排雷队员杨飞将写好的遗书轻轻叠好,留在自己的抽屉里。6年多来,这样的遗书在每个排雷队都保存了厚厚一摞……
在排雷队里,几乎每个官兵都不愿告诉家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以前,曾有一名战士告诉家人自己是扫雷兵,结果他的父母心急火燎地赶到部队,死活要求部队领导给孩子换个工作。
从此,战士们每次执行任务前都要留一份遗书,万一遇到不测,也好给家人有个交代。
打开杨飞的抽屉,一份笔迹清秀的遗书令人动容、催人泪下:“爸爸妈妈,孩儿又要上雷场了。自古忠孝难两全,一头是家国事,一头是父母情,孩儿别无选择,只能舍弃你们上雷场。好几年没见你们了,如果哪一天我永远地留在了边防线上,那我也一定会头朝着祖国和家乡的方向……”2009颗相思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当听说男友韦联海第一个报名参加排雷的消息时,家中的女友欲哭无泪,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在玻璃瓶里投上一颗红豆,以表达对心上人的思念。
军人的心从来就是用忠诚浇铸而成的,即便是撕破了、揉碎了,片片也是对祖国的忠诚。结婚以后,韦联海怕妻子担心,从来不让她上前线探望,自己每次休假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2006年,韦联海的孩子出生。一边是片刻不能延误的排雷作业,一边是妻子急需抚慰照顾。面对电话里泣不成声的妻子,韦联海横下心来,打电话让年迈的父母帮忙照顾妻子,自己甩开膀子,又战斗在风雨中,两年多时间都没有回过一次家。 排雷结束,韦联海第一时间赶回家。一把抱起满地乱跑的孩子亲个够,大颗大颗的热泪,打湿了孩子红扑扑的小脸。
而当妻子把那盛着表示离别天数和无限相思的2009颗红豆的瓶子抱到他面前时,他仿佛看到,那颗颗红豆化成了妻子滴滴热泪……(本文配图:李新建摄)